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5-08-15吴兆和
吴兆和
(玉溪市易门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材的内容与要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人文素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动手、动脑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倡“少讲多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思维空间
因为学生的求知欲会随着对事物感知能力有所波动,如果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强,那么学生的求知欲也会提升,反之则会降低。根据这种情况变化,学生通常会对历史课内容较为形象的故事情节兴趣比较大,对较抽象的历史结论会不愿去学,他们对此类内容的全面分析、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这一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进行思考,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如笔者在教授《世界历史》下册《经济全球化趋势》一课时,不去解释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而是给学生展示了两幅图:美国波音飞机生产基地示意图和德国欧宝汽车生产基地示意图。学生看完图后就会明白一个道理,一架飞机或者一辆汽车并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公司生产的,而是多国、多家公司生产完成的。然后提问:这样的一架飞机、一辆汽车生产出来后该怎么办呢?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结论是要卖出去,不仅要满足本国航空公司和汽车消费者,而且向全世界每个国家都出售这种飞机、汽车。从而使用学生理解人们经济生活中生产、销售、消费的跨国、跨地区性,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然后,以日本系类的汽车在中国有跨国公司生产日本汽车如:本田、日产系类,问学生这是否是件好事?对谁有利?激发学生去思考、讨论来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思考:首先,对中国有利还是有弊?其次,对日本有利还是有弊?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要先给出结论,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寻找答案,他们才会带着及浓厚的兴趣去阅读。整堂课,学生始终都是求知欲十足地参与教学工作,没有学生无所事事。
二、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师应该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生情感,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因为他们有时并非理智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往往并非某个学科重要而去学习,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视其老师与同学关系的亲与疏、老师的为人品德而决定学习与不学习、喜欢与讨厌某个学科。所以,要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以性别、个性差异、学习的好差来区别对待学生,否则你就是在教学生学会用不公正、不公平的方法去对待别人的思想。在实际生活中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帮助以提高他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是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本人在上《中国历史第四册》中的《西安事变》一课时,不是按照教材编排本文的顺序按部就班的去完成教学内容,而是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对张学良和蒋介石两人的知识了解多少”?让学生讨论并回答回答出来,从学生最近的认知水平导入新课。然后再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再来看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另外一个故事”,到底是什么故事,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的心引到课堂上来。再交给学生第二个问题:“到底张学良和蒋介石各要干什么?”急于知道结果,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欲望,把学生引到课本上去自学阅读。再交给学生第三个问题:“结果这样”激发学生的动脑、动口意识,让学生去自由讨论、去回答学生自己解决的西安事变的发生经过。最后交给学生第四个问题:“这件事是如何解决的有什么影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将教学过程推向高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探究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采用让学生讨论、辩论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只对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的内容遇到了自己弄不懂的问题时,才进行引导纠正。如笔者在讲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
1.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
2.我国改革从什么地方开始?
3.农村经济结构是如何变化的?
4.我国如何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让学生自学阅读、归纳、讨论、回答,教师只对本课中的“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政企分开”“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概念做补充、解释说明。学生自己看得懂、学得会的,教师不必讲,全权交给学生处理。在讨论问题中,可以是同组之间交流讨论,也可以是前后左右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同学之间讨论不必顾忌回答不上来、回答错误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参与时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自身出发,想方设法了解学生需要,创设学习情境,运用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思考并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动机,引导、组织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学生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中的学生主体作用。
[1]战邦荣.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生物学教学,2000,(04):11.
[2]刘超.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新课程导学,2013,(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