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生态实践,注重道德培养——无锡市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分析
2015-08-15◆张萍
◆张 萍
(无锡市少年宫)
无锡市少年宫自2008 年以来,在全市广泛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截止2014 年,已累计有项目组成员学校60 所,成立校级生态小社团40 余个,9 万多少年儿童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生态环保活动。所有参与项目活动的学校,由各区推荐,分布在全市城乡,历年来都开展过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各种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其中,既有中学(如江南中学),也有市区省级实验小学(如锡师附小),还有乡镇中心校(如惠山区阳山中心小学)等,所开展的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在全市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无锡市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基本情况
(一)分析教育形势,重视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工作
生态道德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就成了构建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途径。
中国儿童中心发起的“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旨在引领和促使当代少年儿童从小培养“尊重生命,珍爱自然”“节约资源,简约生活”“参与社会,承担责任”三大方面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升未来公民的生态道德水平,激发他们美好的生态保护的高尚情感。在项目组的引领和指导下,无锡市少年宫围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从组织上,项目活动被纳入无锡市教育局“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年度计划文件,并组建了一支由少先队、环保部门、教研室各级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由无锡市少年宫具体指导、组织、成立无锡市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中心组。中心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开展科研活动。截止2014 年,累计项目组成员学校60 所,遍布两市七区和学校管理中心,多年来,教育局组织协调、号召指导,少年宫抓落实,抓活动深入开展,分工协作,配合默契,活动组织严谨到位。
(二)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内涵
6 年来,无锡市少年宫通过开展各类实践体验活动,鼓励孩子们主动了解、学习、探究生态知识,从而建立正确的生态认知和态度,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2008 年,开展“给鸟儿一个温暖的家”爱鸟周活动,拉开了项目启动的序幕;2009 年,在全市少年儿童中开展“手拉手绿色行动”系列活动,倡导寻访一位绿色伙伴、参加一项绿色活动、培养一个绿色习惯;2010 年,举办“我的绿色生活”六一论坛,开展“信守一份美丽承诺,让地球妈妈恢复健康”签名活动,鼓励少年儿童从生活小事入手,提出环保金点子识;2011 年,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雏鹰假日活动和春秋游活动,开展了“美丽无锡生态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对无锡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家乡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就。;2012 年,规范、完善了40 个“生态环保小社团”,做到一校一社团,一团一探究。各社团围绕“长江水”“太湖水”“运河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态主题探索活动;2013 年,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天蓝地绿·快乐农场”主题教育活动,并结合“手拉手,蔬菜娃娃献爱心”“小小农博会暨千名儿童爱心蔬菜大义卖”等系列活动,给全市少年儿童提供生态道德实践平台。
(三)更好服务儿童,拓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更广阔平台
通过几年的努力,无锡市少年宫开展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在全市学校及少年儿童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全市各校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报,实地考察、上网查询等方式了解人类当前的生态危机,从而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各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各类班队活动:有利用植树节、清明节开展的种花植树、认养绿地的扩绿行动;有围绕节约资源开展的以节水节电为内容的节约好习惯养成活动;有珍爱小动物,珍爱绿色生命的生命意识培养活动;有在学校和家庭开展的生态环保小岗位实践活动;有以生态环保为内容的金点子创意大赛、知识竞赛活动;有“我的绿色小伙伴”等征文、手抄报、电脑小报、公益广告设计比赛比赛;还有生态主题冬、夏令营活动。近80%的学校都已经能够根据少年儿童不同的年龄阶段,指导开展与儿童的知情意行认知规律相符的各种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增强了实践活动的成效,让儿童真正成为生态环保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积极体验者、勇敢创新者。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 年至2013 年,无锡市参与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共计258150 人次,学生平均每年参加生态活动最多的达到10 次,最少的为2 次,90%的学校平均每年组织生态活动4~5 次。
二、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无锡市少年宫坚持持续多年开展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市中小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他们保护生态、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习惯,但在项目推进和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国家教育部门没有推动系统性的生态课程研究与建设和,仅靠学校、校外机构通过组织活动来践行环保,其力度、广度、深入度、持久度都会受到制约。
2.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对儿童生态道德的忽视。中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规定,德育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学生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只在第七条中提到了“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这些内容是属于浅层次的行为规范的范畴,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3.家庭配合度不够。学生在校内能够参与有组织的生态活动,且效果较好,但一回到家,往往不容易保持。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对孩子生态道德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造成学校辛苦实现的教育效果在家庭里的消减,特别是在生活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方面,家庭生活习惯与学校的要求难以保持一致。
4.社会不良现象对孩子负面影响。目前,社会公众的生态道德素养总体不足,一些成人对生态保护不重视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少年儿童,甚至对生态教育产生困惑和怀疑。如在面对成人踩踏草地、攀折花苗树枝,儿童的劝阻往往被视作“多管闲事、乱说话”,使少年儿童鼓足勇气所付出的努力被否定。
5.活动经费匮乏。少年宫和学校的活动经费有限,而社会团体对学校开展活动的支持也缺乏长期性,严重阻碍了生态活动的深入、系统、持续开展。
三、促进无锡市儿童生态道德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把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学校作为育人的机构,应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中,让开放的课堂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成为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社会生态道德教育及监督,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建立有特色、有吸引力的生态道德教育网站,或者把生态道德教育内容通过各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营造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教育的舆论环境和文化环境,形成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进一步抓住重点,全面提升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基础。定期举办师资培训,组织教师接受专业化培训,帮助教师树立生态道德理念,明确生态道德教育的深远意义,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教育学生。应鼓励教师大胆地突破学科范围,将生态道德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使其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交互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二是要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学校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缺乏系统的指导性教材,仅仅通过班队等活动来践行环保,其力度和持久度都会受到影响。建议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汇聚我市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已有成果,编撰无锡市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地方教材,实现生态课程进校园。
三是要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创新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教学模式。其一,学校生态教育应重视社会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制定相应制度作为保障,将生态道德作为学生日常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生态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其二,无锡市少年宫要进一步加强生态道德宣传教育,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演讲比赛等以外,还要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主题辩论会等形式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宣传。其三,教育行政部门可设立活动专项资金,为基层学校开展生态实践研究提供经费支持。
四是要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影响力。一方面,无锡市少年宫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应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打造儿童生态教育品牌。同时,还应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有效借助媒体力量,与有关部门建立广泛联系,开展多渠道、多部门的联动合作,切实提高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政府要倡议社会、企业贡献平台,供少年儿童实践体验,构筑孩子和环境之间的积极互动,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座等形式,让他们了解企业的环保措施对于无锡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了解政府、社会为环保做出的一系列贡献,并且鼓励他们在“幸福无锡”建设中发挥自己“小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