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08-15吴锡慧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学人格

◆吴锡慧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

中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青春期阶段而言,需要承受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教育理念不同层面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十分关键。我国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处在一个认知、关注、提高的发展过程,当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摆在预防和矫正中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它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学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其产生也为传统心理学融入了全新的活力。

一、引发积极心理学的背景

1.理论背景

积极心理学虽在早在上世纪30 年代就进行了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乃至关于生活意义方面的研究。可是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提出以及后期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都对当前心理学的理论形成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心理学家对于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视。建构主义者应当注重建构属于主体能动性的表现,是主体通过主观出发而在大脑里对于客观事物采取建构的过程。身为建构主义主流方向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看法为,所有形式建构都一定要透过人与社会的互动才可以完成,积极品质的构成脱离不了环境,积极心理学将积极组织系统的构件当作自己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2.现实背景

心理学自从取得独立学科地位之后就要面对三个重要使命:治疗人的精神以及心理方面的疾病;让普通人生活的更加快乐;发觉并建立具备非凡才干的人。这三个使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都获得了心理学家的关注。自从二战结束之后,心理学的主要工作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对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找寻到缓和及治疗的方式。心理学家将自己研究的重心摆在病理的方向进行了解,通过医生治疗病患身体疾病的形式对待人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心理学则成为了我们当前所探讨的传统主流心理学,也被称作是病理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在改正心理问题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成就,可是随着病理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另外两种使命几乎停滞不前。在这样状况下,产生了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平时的鼓励。积极心理学正式通过这样全新的价值取向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全新的研究形式,它需要心理学家通过一个更为开放、欣赏的方向看待人们的潜力和能力。

二、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

积极心理学属于20 世纪末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引发的一个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提倡人们通过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很多心理现象,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起所有人本身存在的一些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品质以及积极力量,进而令所有人都可以顺利迈向属于自己的幸福。积极心理学提倡通过人的积极力量、善良与美德当作研究方向,强调心理学不单单是帮助处在一些逆境环境下的人们了解如何获得生存及发展,还要让处在正常状况下的人们了解如何创建高品质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体大致有三个方向: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风格。

三、积极心理学概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预防为主,心理咨询及辅导为辅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育目标包含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个性品质,协助个别学生去除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做好这两方面,才可以获取最大的效果。从本质上来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个性品质,远比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的目标更有价值。积极心理学提出积极预防的观念,防止源自于个体中的所有塑造能力,而非在其出现问题时依旧通过外部力量进行维护。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把重点摆在透过积极品质的开发,令学生具备源自本身相对完整的塑造功能,可以有效预防各种心理问题。

2.正向关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积极的人格特征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准。具体而言,心理健康不单单指的是不存在心理问题,积极的人格特质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准,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如积极的情绪体验、思维活动、人格培养,等等。

3.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学生积极的心理体会

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了一个行为过程,也属于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积极心理学加强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里的参与、活动和体验,让学生加强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为了令学生具备深刻的心理感受,积极心理教育通常会运用自助式的形式。透过探究让学生有心理健康意识,构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并且还要积极实施以下几种自助式教育:角色扮演、集体演讲、游戏、心理拓展训练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心理体会。自助式心理辅导,让所有学生在获取辅导的同时还要担当辅导员。

4.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顾及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心理问题的处理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所有学生完善的心理素质以及个性品质并协助一些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两者兼顾,才可以获取最大的效果。从本质上而言,培养学生完善的心理素质以及个性品质的目标,远比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的目标更具有意义。在积极心理学当中,积极的心理自身就存在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只有个体心理获得了发展,才能发挥出潜能,可以自然而然地规避心理问题以及困扰的发生。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给予了全新的理念及思路,有利于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处理心理问题、解决心理疾病,可是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到现在还不够完善,实践应用也稍有欠缺,但只要我们持续努力,就可以让积极心理学更好地使用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更好地为我们所使用。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魅力来影响学生,积极心理学倡导激发个体优势,提升学生人格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充分展现自身的政治人格、道德人格、心理人格以及审美人格,通过积极的方式将学生的积极人格激发出来,以便能够更加完善学生的人格。

[1]唐海波,郭锋.积极心理学思想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1):137 -140.

[2]徐菡.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11,(08):215 -218.

[3]张玉凤,王承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观[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01):113 -115.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学人格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