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与矫正对策

2015-08-15邱俊国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子女素质教育

◆邱俊国

(河北承德市承德县三家学区三门小学)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在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据一些专家调查发现,一些问题的出现很多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原因有关。因而,分析中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寻求有效地矫正对策,已成为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下面是笔者的两点浅显认识,仅供参考。

一、中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中小学生发展的基础和主要活动场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否,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父母的期望,这种期望致使许多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子女问题上持有两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时不分场合和时间地点当面训斥、指责、打骂、挖苦,要求绝对服从父母的想法和做法。这种教育子女的方法,会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心理压力过大,承受不了,最终形成忧郁、孤僻、退缩、逆反心理。第二种态度,是对子女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视子女为“小皇帝“,用奖励的办法让孩子做事情,这种教育方法很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中小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都是有害的。此外,家庭破裂,父母离异也会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和失落感、自卑感。据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易产生消极情绪,不爱学习,敌视同学等心理,由此可见,家庭破裂会使中小学生产生强烈地心理失衡。

2.中小学生自身弱点的心理倾向

人的心理是由各种心理成分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统一体。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期的中小学生,独立性和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幼稚性并存,他们一方面发现新的自我,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现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环境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不良的心态。

3.学校教育的失误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致使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甚至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给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而且,学校也存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正确的问题,有的教师挖苦、讽刺学生,更有甚者打骂学生,对学生不一视同仁,对考分高的学生或家长有钱有地位的学生另眼相看,对学习成绩差或家庭贫困的学生当成另类看待,这也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正常心态的形成。另外,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挂在口头上,口号喊的响,却无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

4.社会的消极影响

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不良的社会舆论导向、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往往使中小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前感到无所适从,这对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社会风气中的积极方面,如新风尚,对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有促进作用。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也腐蚀中小学生的心灵,有些学生效仿某些成年人,讲吃喝玩乐,说大话、假话骗人。有些初中学生开始谈恋爱,甚至有的小学生就出现早恋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

二、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矫正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从多渠道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作为教育的实实在在的行动。长期以来,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认为学生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致使我国从小学教育就只强调考分,而不顾学生的个性、人格的完美成长。为了考高分,家长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让孩子有一时休闲的时光,无休止的补各种文化课,使孩子四体不勤,性格冷漠自私,追求考试名次,一旦考试失利,便哭闹不休,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因此,现代教育必须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态度,让他们懂得,无论将来做什么,只要对社会有用,就是成才。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正确引导

坚持正确引导是中小学生心理特点所需求的。首先,针对中小学生共有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及迫切需要解决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共性健康的心理品质,预防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其次,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所特有的心理偏差进行正确指导。如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上进心、成功感,培养问题生的自信心及给予改正行为偏差的机会,培养优等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家庭条件优越学生的自立意识,培养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自信、自强的勇气和信心,以塑造不同类型学生的健康人格品质。这里所讲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是指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个性的心理辅导相结合,使每个中小学生的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3.优化校园环境,加强心理引导

中小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困惑会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希望得到引导,特别是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引导,此外,学校还可通过图书、报刊等渠道加强引导。但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校园心理环境建设,在学校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健康的交往,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完善中小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对他们遇到的心理疑惑,学校、社会各方面都来关系他们,通过心理辅导,教会他们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现实,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培养乐观的进取心,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4.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

家庭是中小学生成长的第一个驿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孩子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或父母各奔东西的家庭,由于给孩子太多的压力、烦恼、恐惧,致使他们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扭曲的人格和心理。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为子女着想,给子女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民主的家庭氛围,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让他们在和谐的家庭气氛影响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子女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