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台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建议

2015-08-15姚东平郭景致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全县农户蔬菜

姚东平,郭景致

(甘肃省灵台县蔬菜生产办公室,灵台 744400)

灵台县地处甘肃东部,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6℃,有效积温3 200℃,年日照总时数2 453小时,无霜期159天,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生产蔬菜气候环境适宜。全县现有耕地5.22万hm2,人均0.22hm2,耕地土壤土层深厚,土壤养分丰富,性状良好,周围污染厂矿企业少,生产土壤清洁安全。发展蔬菜产业土净、水清、气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 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灵台县把蔬菜产业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建基地、活流通、增效益,蔬菜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效益不断提升,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逐步形成,科技水平稳步提升。蔬菜年生产能力较“十一五”末增加了3.53万t,年均增长率达24.3%。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发展中最活跃、效益最明显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全县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0.54万hm2,认证无公害胡萝卜、番茄、辣椒等蔬菜产品7个。建成了年加工储藏能力1万t的瑞天祥蔬菜加工保鲜厂,什字映山红等蔬菜加工储藏企业5家,招商引资正在建设的灵台西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甘肃金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户过亿元龙头企业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县内注册有23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经济合作组织,近年来,通过政府扶持,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建成蔬菜直销门店14家,营销服务网络渐趋完善。201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0.9万hm2,产量19万t,产值达到1.8亿元。

2 存在问题

2.1 蔬菜产业经营机制不活

由于县域蔬菜产业起步晚,农户对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不高,自主参与意识不强,50%以上的农户仍停留在政府投资包办、行政推动的被动生产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种植管理、产后销售等多数农户被动参与或接受。生产中质量意识淡薄,投入不足,个别农户急功近利,生产管理粗放,对基础设施不爱惜,维护不及时,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长期效益,重产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的掠夺式经营行为比较突出,影响了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2 蔬菜产业规模化程度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全县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多由政府投资,农户自主经营管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种植形式仍占据重要位置,种植区域分散、产业化程度较低,蔬菜种植的专业村、专业户少、商品率较低,蔬菜产业总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仍然不高。有基地、无规模、有面积、缺商品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作为主产区,菜少、菜贵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观。

2.3 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不完善,龙头企业建设乏力

蔬菜产品精深加工和包装销售滞后,产品档次低,品牌意识不强,销售渠道单一,产销脱节较为突出,目前,现有的蔬菜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企业多发展不健全,运行不顺畅,营销中介服务缺位,对产业发展的积极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蔬菜交易仍然以零售为主,渠道单一,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菜贱伤农现象屡屡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也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2.4 投入不足,抓落实的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政策机遇,通过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近1000万元,县上在财政紧困的情况下,每年均预算200万左右用于产业的发展,但相对如此大的产业规模和设施建设投入大,回收期长,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农户筹资困难的实际,政府对产业扶持措施不多,投入不足。同时,在产业发展中,职能部门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乡镇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热情,信心不足,抓落实、搞服务的措施不多。

3“十三五”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持续扩张基地规模

坚持走“调整结构扩规模、完善设施夯基础、推广科技提质量、精深加工增效益”的产业发展路子,“十三五”末,全县蔬菜总面积达到1万hm2,年总产达到20万t,产值达到3亿元。在城区、独店、什字、朝那等地建设库容量5000t以上的中小型蔬菜贮藏保鲜库5个,实现蔬菜的延期销售。

3.2 逐步完善市场体系

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设施栽培与露地种植相协调、片带开发与优势区域同提升、助农增收与保证供给同促进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努力构建政府服务到位、金融自觉参与、社会广泛支持、企业有效带动、合作组织正常运转、产业推进快速、助农增收明显的新型蔬菜产业体系。在全县城区、独店、什字、朝那、梁原等乡镇建成蔬菜批发市场5个,改扩建乡镇蔬菜集贸市场13个,新建蔬菜连锁超市18个,设立社区蔬菜直销店30个。全面提升蔬菜产业加工增值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全面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技术、服务队伍

建办标准化程度高,专业生产能力强、质量效益显著、运营规范、示范作用明显的市级以上蔬菜专业合作社10个,辐射带动全县蔬菜产业扩量提质增效。成立蔬菜专家咨询团,组建蔬菜专业技术服务队4个,引进蔬菜专业人才20名,培训农民技术员500名。充分发挥技术推广部门的科技服务职能,加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手段,增加工作经费,提高人员素质,加快科技推广。到“十三五”末引,全县蔬菜产业科技入户率、良种推广率、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100%、95%和50%。

3.4 加大资金投入

采取鼓励、扶持、引导等措施,调动农民种菜积极性。在产业发展上,要积极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向上争一点、政府出一点、群众拿一点、银行贷一点等办法,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列支不少于300万元的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整合一定的项目资金用于发展蔬菜生产,对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修建、新技术引进、工厂化育苗、设施建设等进行扶持。同时,要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实施蔬菜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生产设施条件,保障龙头企业开展蔬菜产品加工的合理用地、用电、用水需求。进一步完善金融保障机制,简化贷款手续,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

猜你喜欢

全县农户蔬菜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我最喜欢的蔬菜
宁陵县举行中小学跳绳比赛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