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农村生态大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对策

2015-08-15曾石生贺志红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8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化肥环境保护

曾石生,贺志红

(江西省井冈山市农业局,井冈山343600)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构建和谐、健康、文明农村,是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治理、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难点,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探究农村生态大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对策已经亟待进行。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在农业发展中,我国的农作物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上居世界之首,这也是当下各种疾病、怪病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农民对化肥、农药都产生了依赖性,化肥、农药的使用能够带来农作物的产量,然而,大部分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不合理,甚至过量使用,导致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残留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了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同时导致鱼类、青蛙、蜜蜂等大量天敌死亡,造成恶性循环。

1.2 农村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更加丰富多彩。旅游、休闲度假已成为当前一大热点话题。部分农村以当地自然生态、风情民俗、名胜古迹等自然资源为依托,开始大量发展旅游业,引导游客旅游消费,创设以 “农家乐”为例的不同休闲娱乐场所来创造经济高收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大量的游客带去的却不只是经济收益,还有无尽的垃圾和污染,严重破坏了农村本来的自然风光。例如餐饮消费使废水、废弃物增多,游客肆意砍伐植被,任意盖房搭棚,随着垃圾的增多,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1.3 乡镇企业的不合理发展

随着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的格局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乡镇企业基本上都存在着技术含量低、对环境影响大的问题。乡镇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企业发展资金有限,技术水平较低,所以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有限,使得自然资源过度使用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另外,还有一些污染严重的大型重工业企业迁建于农村,尽管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然严重污染了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农村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大部分未建立处理设施,造成地下水源污染,环境恶化更为严重。

2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责任制

生态大环境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并不代表生态环境的问题就解决了。管理好生态大环境,除了要建立和完善生态大环境责任制,还应该落实到实处,做到真正的责任分明,权责统一。同时,建立专门的生态大环境管理机构,对农村生态大环境的安全完好负责,并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农村生态大环境,合理使用高效资产,优化生态使用结构。另一方面,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2.2 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采取合理科学的治理措施,对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是降低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的使用,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绿色肥的合理使用,如氮、磷、钾复合肥。经过科学的配比和有效控制进行化肥的施用,防治过量的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损害农作物,以及让农作物内堆积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抓好秸秆的焚烧处理工作,禁止焚烧秸秆污染空气,将秸秆进行合理利用,秸秆可以直接埋进土里还田,或者经过高温堆肥处理再还田。还可以直接饲喂牛羊牲畜,或者加工成碱性颗粒饲料、氨化饲料来饲喂家畜。当然,也可以用来可气化后集中供气,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燃气资源。

2.3 发展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循环经济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对于乡镇小企业而言,经济、技术薄弱的小企业需要进行大力改善,可消除一些小作坊式的不经济生产,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的大型企业,发挥规模优势。进而让那些没有治污能力的乡镇小企业,通过产业化和规模化发挥治污的规模优势。与此同时,在保护生态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将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体现可持续和循环经济理念。

3 结语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目前还有很多农民没有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农村生态环境存在很多的污染问题,只有在解决了污染问题的条件下,农村的经济才会更好的发展。

[1]王婷婷,蒋知栋,杨耀淇,余洋,乔志勇,林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对策.贵州农业科学,2013,10:203~208

[2]郑丽红.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的研究进展.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01:72~75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化肥环境保护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环境保护
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协同治理研究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