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措施探讨
——以宁夏同心县为例

2015-08-15纪少德

中国水利 2015年20期
关键词:河流河道工程

纪少德,李 岷

(1.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水务局,751100,同心;2.宁夏回族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750001,银川)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是健全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的重要环节,高质量地完成治理任务意义重大。对于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建设管理部门而言,由于该类工程项目面广量大,实施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水利部、财政部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试点阶段,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指导性文件,对该类项目的规范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但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县级水务局或防汛机构,因其相关技术力量薄弱,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造成项目管理资金监管不到位、项目实施不够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本文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规范化开展工作的措施。

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初步设计报告及施工图纸编制质量不高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具有建设任务重、治理责任大、投资成本高、覆盖面广等特点,各地对该类项目的设计工作均较为重视,然而一些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却存在着认识不足、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等问题,从而造成了相关部门对设计治理方案的审查把关不够严格,有的甚至出现不能满足生态服务这一现代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理念的设计方案。究其原因,一是在项目设计时混淆了城镇周围河道治理工程与市政生态园林建设的界限,设计方案过多强调堤岸园林工程及岸坡绿化,导致工程投资与土地使用远超规划批准规模及地方配套能力,最终只能通过修改设计方案降低投资及土地使用规模,进而影响了工程的正常实施。二是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投入的设计力量不够,收集的基础资料不充分,设计时没有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没有同当地有关部门做好有效沟通,导致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以及图纸的绘制无法保证理想的进度与质量。三是河道治理工程与景观工程、市政工程未能协调同步进行,造成先行建设的河道治理工程易受后续工程建设的影响破坏。

2.地方自筹配套资金到位率低

按照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原则,省级自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本省域内的大型河流整治;市级自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市域内的中型河流治理;县级自筹资金主要用于县域小型河流的治理。作为贫困县的同心县,经济相对落后、县财政紧张等实际情况导致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直接影响了项目的正常推进。特别是在主体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地方自筹资金的延误,导致工程款未能及时足额拨付,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与质量,甚至使工程错失有利的施工期,最终造成工程总工期的延误。

3.承建单位技术力量薄弱

因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具有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和工程规模较小等特点,项目主管部门对施工单位的选择标准亦相对较低。施工单位一般未将最优秀的施工队伍与最先进的施工设备投入现场,在履行合同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①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施工单位大量选用专业技能一般、施工技术和经验不足的民工队伍,技术水平良莠不齐,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②施工单位现场的管理水平较低,项目部内部出勤考核及“三检制”的执行力度不够,容易造成施工质量缺陷。③现场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保资金投入少,施工作业人员安全保护意识较差,容易发生安全事故。④施工企业现场机械设备投入力量不足,机械故障率高,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

4.监督管理制度亟待健全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分布范围广、建设战线较长,因缺乏正规的堤防管理机构监管,导致工程后期的自然及人为破坏情况严重。如,同心县小型河流堤防工程治理后缺乏管护,沿河山区居民将生活垃圾直接弃入河道,造成河道堵塞现象频繁发生,严重污染破坏了河道堤防工程。

另外,很多中小河流的河道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权交叉。例如位于同心县城区段的清水河治理工程与县城污水排水工程,工程肩负着城市排涝任务且地处城乡接合部,因城建与水利部门的管理权交叉,致使河道治理工程实施前耗费大量精力用于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工作,严重影响了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进度。

二、项目设计工作改进措施

1.重视基础资料,提高资料收集效率和准确性

勘测设计单位在中标签订合同后,项目负责人要会同项目业主单位,以及参与工程设计的水文、地质、水工方面的技术人员详细勘查现场,做好水文资料的现场调查工作。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分专业到工程项目所属区域相关部门搜集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有利于提高资料收集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各参与单位加深了对项目实际情况的了解,有利于设计工程。

2.集中协同办公,提高设计效率

针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设计周期短、任务重的特点,设计单位负责人应结合地勘资料,在与业主方共同确定比选方案后,要求相关设计人员进驻项目所属地,集中协同办公,会同业主单位开展设计工作。在确定设计工程治理范围、工程规模及治理方案时,各参建单位应及时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沟通,选择最佳治理方案。对涉及征地、移民安置及地方配套建设资金等问题,业主方应及时协调当地相关部门,切实做好工程占地指标的调查与确认。集中协同办公的方式虽然增加了一定工作成本,但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与质量,大大减少了工程在施工中的变更量。

3.因地制宜,不断优化治理方案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涉及河流、沟道众多,大范围实施治理工程会对河道及其周边产生一定的生态影响,因此,在治理方案的选定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水和谐的基本理念,科学选择河道治理方案。河道治理方案设计时需制定多套方案,需从实施技术的可行性、实用性、先进性以及项目投资合理性等方面综合比选,确定能够使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的最佳方案。实施方案的确定须在考虑河道清淤疏浚、堤防防护等工程措施的同时,避免采用简单硬化护砌等措施,注重保护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堤防与河道断面设计时,尽量保持其原始特性,并考虑多采用生态复合材料和天然材料,以保证与周边生态景观的协调性,营造和谐的亲水环境。

三、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1.完善治理规划,做好项目储备

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的治理,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目前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总体上还很不完善,早期制定的规划与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作为项目实施的业主单位,地方政府一定要进一步细化基础工作,着力完善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力求在规划中充分体现改善防洪体系和水环境的举措。其次,要加大项目的投入力度,做好项目的前期储备工作。解决河道治理项目资金来源问题,不能仅靠国家的投入,必须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水利防洪投资体系,逐步建立财政投入、政策投入、市场投入相结合的经费投入机制。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在完善中小河流防洪体系的同时,发展城市环境水利,提高城市水生态文明程度。

2.优化治理方案,完善治理措施

中小河流多发源于山区或丘陵区,河道上游比降大,上游洪水破坏力较强,适合采用清淤疏浚、削坡护砌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河道的中下游河势较平缓,河道比较顺直,在河道及岸坡土质良好的河段,可采用生态治理等非工程措施。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坚持环境水利理念,采取工程措施与生态技术措施协调推进的做法,确保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及维护河道的长期健康运行。

3.健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在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建设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水利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并制定工程管理制度,使项目实施的每个过程都有序进行。在工程实施时,要通过招标投标确定具有相应技术水平和协调能力的施工单位。另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设计、监理、检测等工作择优委托,加强项目的针对性监管,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4.推行全过程建设监理,强化项目监管

在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宜采取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监理,强调“监理的早期介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凭借专业技术知识、工作经验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协助优化河流治理方案和施工方案,降低业主承担的工程风险。项目建设单位应鼓励监理方协助编撰施工招标文件,允许其参与施工合同谈判,从而为项目建设进度的目标控制打下基础。

[1]张丽娟,吴昌新,等.浅谈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工程规划设计思路及要点[J].中国水利,2014(14).

[2]赵崇祎.关于加快山西省中小河流治理的思考[J].山西水利,2010(9).

[3]闫学斌.浅谈中小河流治理的问题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7).

猜你喜欢

河流河道工程
河流
河道里的垃圾
流放自己的河流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子午工程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当河流遇见海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