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的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5-08-15蔡雨恒徐志荣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猪链球菌脓肿病猪

曹 磊,蔡雨恒,徐志荣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畜牧兽医局.733000;2.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畜牧兽医站,733000)

猪链球菌病是多种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多型性疫病。该病的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则以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节脓肿及组织性炎症为特点。其中以败血症的危害最大,发病猪群的死亡率有时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可以达到8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该病为二类动物疫病。

1 病原体

链球菌属的细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菌,常排列成长短不一的链状,在固体培养基上呈短链,液体培养基上常呈长链,也有的呈串珠状长链。不形成芽孢,一般无鞭毛,不运动,有的菌株在体内或含血情的培养基内能形成荚膜,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对培养条件要求较严格,在含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落细小,透明。一般分为三群:呈β 溶血的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强;呈α 溶血的草绿色链球菌,致病力弱,引起局部脓肿;不溶血的链球菌,一般无致病性。链球菌分为20个血清群。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29~33℃的场地上能存活6天。对热敏感,一般消毒剂均能很快将其杀死[5]。

2 流行病学

2.1 传播特性 患病、隐性感染猪和康复后带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隐性感染猪在扁桃体和上呼吸道正常带菌,因此是最危险的传染原。病猪的鼻液、唾液、尿、血液、肌肉、内脏和关节内均可检出病原。伤口为重要的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黏膜、脐带等多种途径均可感染。此病菌的潜伏期一般为1到3日,有时可达到6日以上。

2.2 流行特点 链球菌病无年龄、品种、性别的差异,但哺乳和断奶仔猪最易感染,怀孕母猪的发病率也很高。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5~11月份多发,7~10月可出现大流行。本病为地方流行性,在新疫区呈暴发性发生,多数为急性败血型,在短期内波及全群,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猪群一旦发病往往持续不断,很难清除。病的发生常与气候炎热等诱因有密切关系。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病死猪、内脏及废弃物是散播本病的主要原因。

在集约化养猪场易流行链球菌病,尤其通风不良、闷热、低矮的猪舍更易发生。所有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但以30~60千克的架子猪多发,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偶见怀孕母猪发病,成年猪发病较少。仔猪感染主要是引进隐性感染的母猪[6]。

3 临床症状

在临床诊断上分为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猪链球菌性脑膜炎和猪淋巴结脓肿三个类型。

3.1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

3.1.1 最急性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突然发病,多不见异常表现而突然死亡,或突然食欲废绝,精神委顿,体温达41~42℃,卧地不起,呼吸促迫,多在一天内死亡。

3.1.2 急性型 急性型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达42~43℃,呈稽留热,呆立,嗜卧,食欲减退或废绝,喜饮水,眼结膜潮红,流泪,呼吸促迫,间有咳嗽,流鼻汁,颈部、耳郭、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哺乳和断奶仔猪表现神经症状。多于3~5天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3.1.3 慢性型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化而来。主要表现多发性化脓性关节炎,关节肿胀,高度跛行,有疼痛感站立困难,严重时后肢瘫痪,最后因体质衰竭麻痹而死。

3.2 猪链球菌性脑膜炎型 多见于哺乳和断奶仔猪,以脑膜脑炎为主症。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2.5℃,拒食,便秘,流浆液或黏液性鼻液。之后迅速出现神经症状,前肢高踏、四肢行动不协调盲目走动,步态不稳,转圈运动,触动时尖叫抽搐,空嚼、磨牙、倒地不起、四肢抽搐、肌肉震颤、两耳直竖、头往后仰等神经症状,有的皮肤充血泛红。口吐白沫。多在1-2d内死亡,程长的3~4天死亡。

3.3 猪淋巴结脓肿 猪淋巴结脓肿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化脓和脓肿为特征。康复猪的扁桃体可带菌六个月以上,在疾病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由于脓肿压迫,至使采食、咀嚼、吞咽困难,甚至呼吸障碍。脓肿破溃后,全身症状明显减轻,浓汁排净后逐渐康复。病程为2~3周,一般为良性经过。本病临床表现有不同的类型[7]。

4 病理剖检

4.1 败血型 急性败血型以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浆膜炎为主,血液凝固不良,耳、腹下及四肢末端皮肤有紫斑,粘膜、浆膜、皮下出血,鼻粘膜紫红色、充血及出血,喉头、气管粘膜出血,常见大量泡沫,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肿大,有的切面坏死或化脓。粘膜、浆膜及皮下均有出血斑。心包及胸腹腔积液,浑浊,含有絮状纤维素,附着于脏器,与脏器相连。脾肿大。慢性关节炎型:关节皮下有胶样水肿,关节囊内有黄色胶胨样或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关节滑膜面粗糙。严重者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

死猪尸僵不全,鼻或口中流出淡红色液体,剖开后见皮下结缔组织出血点,会咽软骨充血,气管黏膜色红,并充满大量淡红色泡沫,颌下、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

4.2脑膜脑炎型 脑脊髓膜充血和点状出血,脑回变宽,脑沟和脑室积液,呈淡黄色,脑切面有针尖大的出血点,严重者溢血,并有败血型病变。心包液增多、色淡黄,心外膜有时有少量出血点,心内膜可见紫色出血条或出血点,血液凝固不良,脾脏比正常大2~4倍、质脆、结构模糊,肝门淋巴结肿大,胆囊充盈、胆囊壁呈胶冻样水肿,膀胱积尿、尿液浑浊、黏膜充血。其他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7]。

5 诊断要点

体温升高或呈稽留热,呆立,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呼吸急促,并间有咳嗽,关节肿胀,跛行,做转圈运动,触动时尖叫抽搐,空嚼、磨牙、倒地不起、四肢抽搐、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脓肿,死后尸僵不全,血凝不良,耳及四肢末端皮肤有紫斑,皮下、黏膜出血。脾脏肿大,质脆,脑脊髓膜充血出血,并脑室内有积液。关节皮下有胶样水肿,关节囊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确诊必须经实验室检验。

6 治疗

6.1 西药治疗

6.1.1 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180万国际单位,并配合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连用3天。

6.1.2 红霉素25万国际单位~125万国际单位,5%葡萄糖注射液50m l~100m l,稀释后静脉注射,1天1次,连用3天;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5m l~20ml,肌肉注射,2次/d,连用3天。

6.1.3 安痛定注射液、链霉素、青霉素混合肌肉注射。30%安乃近注射液、青霉素混合肌肉注射。25%恩诺沙星注射液或0.5%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肌肉或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50m l、安钠咖50m l、VC15ml,给病猪静脉注射。

6.2 对症治疗

6.2.1 对败血型及关节炎型,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安乃近注射液或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对于关节炎型局部还要涂擦消炎刺激剂;对脑膜炎型肌肉注射大安注射液、氯丙素注射液和VB1注射液,按说明量加倍用;对淋巴结脓肿型,待脓肿成熟后,及时切开排出脓汁,用3%双氧水或0.1%新洁而灭等冲洗后,涂以碘酊,有脓肿转移时,应注射抗生素。

6.2.2 对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应待化脓成熟后切开脓肿,用0.1%阿凡诺清洗后涂擦红霉素软膏,并结合应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好。

6.3 中药治疗 处方一:金银花20g、连翘10g、蒲公英10g、地丁10g、大黄10g、豆根10g、射干25g、麦冬20g、甘草5g,共为末,加适量水煎开冷凉,1%拌料喂服,连用5天。

处方二:双花20g、蒲公英20g、黄连40g、黄芩30g、黄柏30g、郁金30g、栀子25g、白芍25g、诃子40g、甘草15g,煎汤拌料喂服。

7 预防

7.1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环境卫生,不要在猪舍内积肥,要经常清扫猪圈;要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防止圈内漏雨;要经常把垫草置于太阳下暴晒,并保持垫草柔软。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消毒制度,一是消除传染源,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并封锁,对病死猪做无害化处理以防病原扩散病猪隔离治疗,带菌母猪尽可能淘汰。污染的用具和环境用消毒液彻底消毒。急宰猪或宰后发现可疑病变的猪胴体,经高温处理后方可食用。二是除去感染的因素,猪圈和饲槽上的尖锐物体,如钉头、铁片、碎玻璃、尖石头等能引起外伤的物体,一律清除。新生仔猪应立即无菌结扎脐带,并用碘酊消毒。三减少应激反应,饲养密度要合理。四保证猪圈的通风换气,使猪舍内保持清新的空气。五给予全价饲料,防止饲喂霉败变质的饲料。六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严格引种,检疫。

7.2 免疫预防 用猪链球菌多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能很好地预防本病。正常免疫程序,仔猪30日龄注射3m l,育肥猪直到出栏,种公猪2次/年,每次3m l,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5天~30天注射3ml,产后30天注射3m l。如果本病正在流行,怀孕母猪应在产前15天~20天加强一次免疫,仔猪提前在15日龄免疫。接种菌苗对60日龄以上的猪只,每年春秋两季用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进行预防接种,不论大小一律注射5ml,浓缩苗则注射3ml,也可用猪链球菌冻干弱毒疫苗,每头猪皮下注射1ml。

对60日龄的育成猪每只注射疫苗2头份,接种后7天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9~12个月。对猪舍和产房定期用2%的烧碱水加5%的生石灰水彻底消毒。仔猪出生剪脐带、阉割及预防注射时必须严格按常规消毒。购进新猪必须隔离饲养半个月以上,并用实验动物检测,证明无病方可并入生产猪群内饲养。

7.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做好消毒、污染的用具和环境用3%来苏儿液等消毒液彻底消毒。氢氧化钠(火碱):配成2%~3%溶液,用于消毒空舍、运猪车船、用具及地面;注意事项:对动物皮肤、金属、木器、纺织品有腐蚀性,消毒后数小时需用清水清洗。带猪消毒用0.1%的过氧乙酸溶液用于喷洒猪舍、地面、食槽、水槽、环境等消毒。可以喷雾和涂刷。

7.4 药物预防 于1t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800g、阿莫西林200g、板蓝根粉600g,连续饲喂12d。或于1t饲料中添加加康800g、强西林300g、黄芪多糖粉600g,连续饲喂12d。

也可以在1t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粉600g、黄芪2kg、板蓝根2kg,防风300g、甘草200g,连续饲喂12d。每月进行1次,每次12d,肥猪出栏前30d停止加药,在药物保健的间隔时间内可在饲料中加益生肽C231或唯泰C231(产酶芽孢杆菌,肠球菌、乳酸菌及促生长因子等),每吨饲料中加200g,可连续饲喂。

7.5 人员防护 猪链球菌病感染人主要通过接触病死猪。生猪饲养人员和屠宰加工人员是本病易感人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要多注意个人防护,有外伤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病猪,发现病猪要及时通知兽医诊疗。屠宰加工人员在屠宰生猪时,应防止个人受伤。一旦受伤应立即处理伤口,经清洗消毒后,使用抗菌素预防治疗。注意不食用病死猪,购买的猪肉在分割时,应使用生熟分开案板,并充分煮熟后食用。

8 病例

凉州区某猪场因当时天气变化大、气温降低,猪群发生了嗜血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当时猪场兽医用抗生素(主要为卡那霉素)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最后确诊为猪副嗜血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及时经药敏试验,筛选出氟苯尼考和磺胺6一甲氧嘧啶进行综合治疗。5天时间基本控制了病情,未再发生死亡。

8.1 临床症状 ①急性型:发病突然,体温40.0~41.5℃,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急度困难,有明显的腹式呼吸,病猪常呈犬坐姿势,耳尖发绀,四肢皮肤内侧呈暗红色,共济失调,歪头转圈,常于24小时内死亡;②亚急性和慢性:体温39.5~40.0℃,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皮毛粗乱,关节肿大。8.2 剖检病变 3例急性病例胸腔蓄积大量液体,淡黄色,肺脏发生明显病变,出血,有纤维素性粘液渗出,2例亚急性病例肺切面呈肝样变,与胸膜有纤维素性粘连,有大量积液,脾肿大,暗紫色,质地脆,领下淋巴结出血,呈大理石样病变。

8.3细菌培养 无菌取病猪肺、领下淋巴结、脾脏、关节囊液,接种于绵羊血胰蛋白脉大豆汤巧克力琼脂平皿,37'C,厌氧培养24 h。结果平皿上既有直径1一2mm的菌落,扁平、透明,用接种环触之有粘连感,革兰氏染色,镜检呈阴性小球杆菌,也有少数直径达1mm左右的圆环小露珠状的菌落,有溶血带,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观察到阳性单个、成对或短链状的球菌[1]。

8.4 防治 ①将病猪和可疑猪全部换舍隔离,对死亡仔猪全部深埋,场地及四周环境及用具用0.2%“复合醛”溶液消毒,患猪带猪消毒,1次/天,连续5天。

②发病猪用氟苯尼考,1次/天,连用3天。磺胺6一甲氧嘧啶注射液(10m l中含TMP 0.2g,SMM 1.0g),按说明书肌肉注射,1-2次/天,连用3天后,改用加康500mg/kg+替米考星250mg/kg混于饲料喂7天左右。

③全场健康猪和病情较轻猪只紧急接种2头份猪链球菌苗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饲料中拌入加康500mg/kg+替米考星250mg/kg。经采取上述措施后,很快猪只停止了死亡,疫情也得到了控制[2]。

9 小结

本病是在一些外部环境突变时突发此病,刚发此病多为急性出现,令养殖户促不及防,治疗期延误使病死率很高或愈后不良,早期治疗多为西药肌注或静脉注射治疗,慢性型的可采用中药治疗,应注意药物的用药时间和药量,如果效果不佳应及时复诊确诊并换药治疗。并做好消毒与免疫接种,在免疫预防上如果在本地区内没有发生过本病就没必要接种疫苗,以免带进病原。药物预防时注意用药期和停药期的时间间隔。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猪源链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今日畜牧兽医2009,3:67.

[2]熊德芹;钟官武;猪链球菌病的特点及防制[J].中国猪业2010年01期

[3]陆承平.2001.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4]刘国信;邵斌鱼;茹贺军;?猪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治[J].汕头科技2006年02期

[5]蔡宝祥.1999.家畜传染病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6]张宏伟,董永森.2009.动物疫病.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7]毕丁仁,钱爱东.《动物防疫与检疫》.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8]王子轼.《动物疫病检疫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猪链球菌脓肿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链球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与预防
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及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