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船教授中兽医学术思想初探——纪念于船教授辞世10 周年
2015-08-15吴两新周生俊袁贵强
陈 瑛,吴两新,周生俊,袁贵强,王 成 .5.6
(1.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北碚400715;2.台湾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系,中国台北10672;3.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银川金凤750002;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成都温江611130;5.四川省筠连县畜牧水产局,四川宜宾645250;6.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史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
于船教授(1924.11~2005.11),原名孙裕川、曾用名孙英,陕西省三原县人。1946年8月毕业于陆军兽医学校,随后任云南嵩明种马场一等技佐;1948年2月,入华北联大第一部学习。1948年7月,华北联大和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他到该校农学院任教,先后任兽医专修科主任和畜牧兽医教育工作站主任。1950年1月,清华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即今中国农业大学),他转入该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家畜病理生理学教研组及中兽医学教研组主任、兽医系副主任。曾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中药组组长、中国兽医杂志主编、北京市人民政府兽医顾问组组长、日本带广畜产大学客座教授,是世界兽医学会会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顾问。有关于船教授一生的学术成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在其80寿辰之际联合编辑的《于船文集》[1]已经总结,该书共收录于船教授的各种论文、报告等133篇92万字,具体分为兽医史料(38篇)、专题论著、学术活动3类,书末附有“于船教授主编、参编及审校的图书目录”、“于船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名录”、“于船教授年表”。
有关教授中兽医学术思想研究,报道仅见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汪明教授、张克家教授(1937.10~2009.11)、刘钟杰教授、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张泉鑫研究员及台湾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系吴两新教授少量论述[2][3][4][5][6][7],2005年11月先生告辞世时,我们在“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开辟了“于船教授纪念集”,发表了“于船教授生平业绩”[8]和《于船教授传》[9],收录了“于船教授八十华诞”有关文章。2015年11月是先生辞世10周年,我们结合原来收集整理的资料,重新梳理了于船教授作为“现代中兽医学奠基人”“医史文献研究泰斗”对现代中兽医学诸多方面所做的贡献,以期希望有幸读到此文的人想想我们今天能为中兽医事业做点什么。
1 现代中兽医学奠基人
于船教授率先在在大学开设了中兽医学课程,创办了中兽医专业,使中兽医这一古老的学科走入了现代大学的殿堂。他始终认为,要搞好教学,就要有好的师资和好的教材。针对当时中兽医师资不足的情况,他多次举办中兽医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中兽医师资人员。几十年来,他始终以满腔热忱和认真敬业的精神对待教学工作,他坚持教书育人的宗旨,注重学生德才的培养。数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于船教授是中兽医界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导师之一,共培养硕士研究生十四名,这些研究生都在中兽医教学和科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还多次被邀请到日本、美国等讲学,促进了中兽医学在国外的传播。
1.1 中兽医教育他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学习和研究中兽医学,并用以培养学生和进行家畜疾病的防治。1950年到北京农业大学后,他虽然讲授兽医药理学和家畜病理生理学,但始终把继承和发扬中兽医学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1956年,他兼任河北省定县中兽医学校(今已并入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学指导,1958年又在北京农业大学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兽医本科专业,1979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兽医学硕士点并担任导师。在专业教育方面,他提出通过理论教学和实习,要使学生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中心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及解决畜禽病证的能力。他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根据中兽医学的特点,对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要反复学、反复体会和反复运用,逐步融合贯通,掌握其规律。第二,中兽医学理论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体会和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提高畜禽病症的防治效能。第三,在中兽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吸取其精华和剔除其糟粕。同时要根据“中西兽医相结合”的方针,吸取中、西兽医学之长,使中兽医学向着现代化的目标快速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他非常重视教材建设:1974年首次主持各高等农林院校内部联合铅印了全国高等农林院校《中兽医学》教材,1979年和1985年先后两次主持修订高等农业院校《中兽医学》统编教材即《中兽医学(第一版)》(农业出版社1979年9月)和《中兽医学(第二版)》(农业出版社1987年11月)、《中兽医学实验指导》(农业出版社1987年11月),1991年主编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兽医专业本科统编教材并承担了《中兽医基础理论及诊断学》(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编写工作。他主编的本科《中兽医学》教材,填补了高等院校中兽医教材的历史空白,这套教材反映了现代中兽医学术水平,理、法、方、药俱备,学术思想系统完整,曾获农业部首届农科本科优秀教材奖。
此外,他还主编了《现代中兽医大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3月)、《中兽医学大辞典》(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参编了《汉英中兽医辞典》(农业出版社1991年1月;第二版2003年6月)等。
1.2 激光兽医针灸 于先生一贯主张走中西兽医结合的道路,提倡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总结和提高中兽医学。
20世纪70年代,他率先把激光技术引应用到兽医针灸领域中,开创了激光技术在兽医领域应用的先河;经过长期研究创立了激光兽医学,并与人合作出版了第一部《激光兽医学》(农业出版社1990年12月),为激光在兽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起到奠基作用。他用激光光束代替传统金属针刺激动物经穴,不仅使动物痛阈显著提高,而且还可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还呈现双向性的机能调节作用。他的这些成果先后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低功率激光在内外科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神经科学学会第20届年会上交流,受到了不少专家的重视。
他和他的14个研究生(其中1人是60年代培养的病理生理研究生)一起对动物经络与穴位的生物物理特性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一直在国內外居领先地位。发表了“氦氖激光刺激对动物痛阈影响的试验”、“激光刺激家兔后三里穴对痛阈的影响”、“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中兽医辨证施治与针灸治疗选针取穴的初步试验研究”、“增强5—HT能神经元活动对激光刺激穴位镇痛作用的影响”、“激光穴位照射镇痛过程中内啡素和5羟色胺相互关系的研究”、“家畜经穴循特性的研究”等论文,参编了《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北京出版社1989年11月)。
在联合国大学分享传统技术项目(STT)中,他作为中国组成员主持了兽医针灸研究项目。他主编了《中国兽医针灸学》(农业出版社1984年7月)、《中国针灸荟萃·兽医针灸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8月),参编了《兽医针灸汇编》(财政经济出版社1957年5月)。其中《中国兽医针灸学》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部分学校还用它作为教材使用。
此外,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讲授家畜病理生理学课程时,发表了“论中兽医的学术思想”等论文,提出中兽医学的病因学说是“外感内伤”,发病学观点为“平衡失调论”,他的这些观点被编入《中兽医学基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及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促进了中兽医病理学的发展。
1.3 学术交流 于船教授历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第八届和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十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并长期担任该分会的理事长,为团结全国中兽医工作者,推动中兽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倡议并成立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组,1974年倡议建立了全国中西兽医结合协作组及六个协作片区,1979年倡建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西兽医结合研究会并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1983年倡议和主持了中日兽医针灸学术交流会,不仅交流研究成果,而且促成了中日双方在学术上的协作。1987年倡议组织了国际兽医针灸学术讨论会,担任该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8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发表论文216篇,促进了国内外兽医针灸技术应用和研究的进展。1990年(8-9月)接受台湾大学林仁寿教授(1947.02~2011.04)赴京参加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国际兽医针灸培训班”并与之交谈,坚定了林仁寿教授回台湾发展中兽医事业的信心。当年还与美国黄燕卿博士共同主持编译出版英文版《兽医针灸手册》(由FAO印行),向全世界推广了中国的兽医针灸技术。1992年主持召开了海峡两岸中兽医学术讨论会,230多人参加会议,收到论文345篇,总结交流了海峡两岸中兽医学术研究和应用的新成果。
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畜牧业第一生产力,科技人员是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对中兽医做出贡献的人员要像文学家、艺术家、歌唱家和运动员那样,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不仅使他们留名于世,更重要的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启迪后人,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做出更光辉的贡献,同时还有助于让人们了解中兽医技术的发展历程。为此,他主编了《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养殖卷(第二卷)》(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5月)、《畜牧兽医古今人物志(第一卷)》(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畜牧兽医古今人物志(第二卷)》(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和《中兽医学史略—附中兽医名人录》(农业出版社1992年9月)等专著,收录中兽医科技人员上千人。
于船教授始终将中兽医视为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即使在他离休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又不好的情况下,仍四处奔波,多次组织全国中兽医学术研讨会,为推动中兽医事业的发展而尽心尽力。
2 医史文献研究泰斗
于船教授在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研中,一直致力于中兽医学的继承、发扬和提高,功绩卓著。他认为,必须发掘和整理有关的中兽医古籍,认真总结和推广民间老中兽医的诊疗经验,才有捷径和效果。他创办和主编了三辑《中兽医学专题资料及研究报告(汇刊)》,主持召开了“北京市中兽医座谈会”。
2.1 古籍文献整理 1959-1962年,他主持了《中国古农书丛刊·畜牧兽医之部》选编工作,发掘、整理出版了《疗马集》(农业出版社1959年1月)、《牛经切要》(农业出版社1962年10月)、《串雅兽医方》(农业出版社1982年12月);并审校或推荐出版了《司牧安骥集》(农业出版社1959年12月)、《校正增补痊骥通玄论注释》(农业出版社1991年5月)、《新编集成马医方牛医方校释》(农业出版社1985年7月)、《猪经大全》(农业出版社1960年8月)、《世济牛马经》等中兽医古籍。为方便大家阅读现存古籍,他还主编了《中华兽医精典》(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等书。
他查阅历代艺文志和各家书录,发现汉代以来出现过畜牧兽医古籍一百多部,但大多散失,特别是中兽医名著《元亨疗马集》(附牛驼经)明代原本失传,流行的是清代乾隆时李玉书的改编本。他几经查找,在琉璃厂旧书店找到了一部由丁宾作序的原本(汝显堂梓、大德松藏版),便自筹经费主持整理出版了《元亨疗马集(丁序本)校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使该书重现了丁序本的原貌。他还审订了流传最广的乾隆时改编《元亨疗马集》,并作为主要编释人之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主持下,出版了《重编校正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农业出版社1963年1月)及《元亨疗马集选释》(农业出版社1984年10月),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2 兽医学史研究 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表了“中国兽医史”(《中国兽医杂志》1982年第5期)、“中兽医学在历代的发展和贡献”(《中国兽医杂志》1991年第7期、1991年第12期、1992年第1期、1992年第2期)、“中兽医学在国外的传播”(《农业考古》1990年第l期)、“中国兽医针灸在国外的传播”(《中兽医医药杂志》1990年第4期)等论文,首次系统论述了中国兽医学的起源和发展和在国外的传播;参编的《中国近代畜牧兽医史料集》(农业出版社1992年8月)、《中兽医学史略—附中兽医名人录》(农业出版社1992年9月)、《中兽医学史简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1月)等专著,对中国兽医学史有着深刻、系统地探讨和论述,不仅填补了有关空白,而且纠正了有些误传。
他曾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亲自到广西甑皮岩、西安半坡村、北京周口店、甘肃嘉峪关魏晋墓以及敦煌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所获得的大量资料和文物图片,无可辩驳地证明不少兽医技术是起源于中国或由中国人发明。如,他在我国商代甲骨文中找到了家畜阉割技术的象形文字,从而纠正了它是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的错误;他根据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道洼遗址出土文物中发现的医用砭石,并根据周穆王造父发明刺马颈放血(鹘脉血)的文字记载,纠正了家畜针灸技术起源于印度释迦牟尼时期的错误论断;他考证家畜直肠检查术(起卧入手)在《肘后备急方》中均有记载,纠正了近代由欧美传入的错误提法。
2.3 诊疗经验总结与推广 他率先发表了“总结民间兽医经验为发扬祖国兽医学遗产的重要环节”(《中国畜牧兽医杂志》1956年第6期),明确指出“总结民间兽医学经验是发扬祖国兽医学遗产的关键”,为此他创办发行了三辑《中兽医学专题资料及研究报告(汇刊)》(科学出版社1957年5月、农业出版社1959年3月、1959年7月)。他参加了农业部畜牧兽医总局组织的《中兽医验方汇编》(财政经济出版社1957年12月)选编出版工作。1959年他还主持召开了“北京市中兽医座谈会”,总结整理出交流经验和研究报告汇编,尤其是防治马骡结症和过力伤肺的宝贵经验得以继承和推广。1991年联合全国各地民间兽医及专家学者,主编了《中国兽医秘方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8月),书中部分验方、秘方、单方至今仍然效果显著。
他曾任中国兽药典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中药专业组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评审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第二届顾问委员,故在他主编和参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1992年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1990年版)》(农业出版社199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0年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4月)、《中国兽药知识大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5月)中,均特别注重收入有效的民间验方秘方单方,提供给中药组专家研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兽药产业。
3 结语
于船教授为中国兽医事业特别是中兽医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有关部门表彰奖励:1986年农牧渔业部颁发“为中兽医事业做出成绩”荣誉证书,1987年中国科协授予他“荣誉工作者”称号,1992年国务院给他颁发了“为发展我国农业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荣誉证书和特殊津贴,1993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为他颁发了1992—1993年国际兽医名人证书,1996年他的事迹被编入《国际名人典(DIB)》第24卷。他先后荣获部级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和三等奖各一项,校级科技进步奖及二等奖各一项,部级优秀教材奖二项,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和中国辞书三等奖各一项,省级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
2003年11月22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在干院隆重召开于船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八十华诞荣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阎汉平、中国农业大学老领导毛达如教授、唐运新先生、中国农业大学副书记翟志席、副校长张东军、中国兽药监察所张仲秋所长等领导嘉宾以及来自海内外于船教授的弟子亲朋近200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阎汉平、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兽医杂志》主编张克家教授(1937.10~2009.11)、于船教授弟子张泉鑫、闻久佳等从不同角度叙述了先生在治学、科研以及祖国瑰宝中兽医学的继承、发展、光大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为现代中兽医学奠基人、医史文献研究泰斗,于先生为中兽医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于船教授就以新中国第一代学术带头人的身份,擎起恢复和振兴中兽医学事业的大旗,团结和荐举民间中兽医学者,搜集和总结中兽医诊疗经验,倡导和组建中兽医学科研机构,创建了中兽医学的中等、高等乃至研究生教育,完成了一大批课题,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的人才至今都是国际上知名学者,甚至部分弟子远远超出了他的业绩。我们撰文探讨他和他团队的艰辛和努力,在没有SCI论文要求下如何务实开展的工作,正如有人评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员无博士学位、无留学、非院士,但埋头研究40年为的每年因疟疾死亡的百万人……她已经85岁了……
[1] 《于船文集》编委会编.于船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代序、前言
[2] 汪明.现代中兽医学的奠基人——于船[J].农业考古,2004(1):264-265
[3] 张克家.誉驰中外学贯古今——恭贺于船先生80华诞兼论先生的中兽医学学术思想[J].农业考古,2004(1):266-267
[4] 刘钟杰.于船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八十华诞荣庆在京召开[J].农业考古,2004(1):262
[5] 张泉鑫.师道长鉴师业永存——沉重悼念导师于船教授[J].中兽医学杂志,2005(6):B4
[6] 张泉鑫.师德润泽师表明教——祝贺于船先生八十寿辰[J].农业考古,2003(1):264-266
[7] 吴两新,钟德宪,林仁寿.于船教授对现代中兽医学之贡献[J].中华传统兽医学会会刊,2010,14(1):101-108
[8] 王成.于船教授纪念集:现代中兽医学奠基人、著名中国兽医史专家于船教授生平业绩.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aboutyuchuan.htm
[9] 周生俊.于船教授纪念集:于船教授传.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aboutyuchua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