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新品种德单121 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5-08-15贾筱筠刘清瑞

种业导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叶斑病拔节期斑病

贾筱筠,王 璐,刘清瑞

(1.新乡县农牧局 河南 新乡 453700;2.河南科技学院)

德单121 是由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HG58 为母本,T 昌7-2 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新一代玉米单交种。审定编号:豫审玉2013014。

1 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特性

夏播生育期97~103 d。株型半紧凑,全株总叶片数20~21 片,株高253.7~263 cm,穗位高101.6~114 cm;叶深绿色;雄穗分枝数15~20 个,苞叶长度适中;果穗圆筒型,穗长15~16.6 cm,秃尖长0.4 cm,穗粗4.6 cm,穗行数14.5 行,行粒数34.8 粒;穗轴红色,籽粒桔红色,半马齿型,千粒重254~316 g,出籽率90.1%;田间倒折率4.0%。

1.2 抗病、抗虫性

2010年经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1 级),抗小斑病(3 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5 级),高抗矮花叶病(1 级),中抗茎腐病(5 级),高感瘤黑粉病(9 级),抗玉米螟(3 级);2012年经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5 级),抗小斑病(3 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5 级),中抗矮花叶病(5 级),抗茎腐病(7 级),感瘤黑粉病(7 级),感玉米螟(7 级)。

1.3 品质

2010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粗蛋白质10.04%,粗脂肪4.70%,粗淀粉73.57%,赖氨酸0.291%,容重768 g/L;2011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粗蛋白质9.71%,粗脂肪4.93%,粗淀粉75.14%,赖氨酸0.30%,容重762 g/L。

1.4 产量

2010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7.5万株/hm2组,12 点汇总,11 点增产1 点减产,平均单产8658kg/h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5.7%,差异显著,居16 个参试品种第5 位;2011年续试,9 点汇总,8 点增产1 点减产,平均单产7576.5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6%,居19 个参试品种第5 位。2012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7.5 万株/hm2组,11 点汇总,10 点增产1 点减产,平均单产1.05 万kg/h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4.2%,居5 个参试品种第2 位。

2 高产示范

2015年在新乡县七里营镇李台村建立高产攻关田,面积0.7 hm2。6月9日机播,种肥异位同播,玉米播种量为30 kg/hm2,磷酸二铵为150 kg/hm2,6月10日浇水。7月1日及时防治棉铃虫、粘虫和杂草等,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4%烟嘧磺隆、8%莠去津按比例混配喷雾。7月3日拔节期结合浇水追配方肥750 kg/hm2。7月21日大喇叭口期结合浇水追尿素525 kg/hm2。8月8日结合降水追尿素112.5 kg/hm2。9月30日收获。穗数为6.71 万穗/hm2,穗粒数为629.2 粒,千粒重为340 g,理论产量为1.22 万kg/hm2,实收产量为1.25 万kg/hm2。

高产示范田面积6.7 hm2。6月9日机播,种肥异位同播,玉米播种量为30 kg/hm2,磷酸二铵为150 kg/hm2。6月10日浇水。7月1日及时用药防治棉铃虫、二点委夜蛾、粘虫和杂草等。7月6日玉米拔节期结合浇水追配方肥525 kg/hm2。7月21日大喇叭口期结合浇水追尿素450 kg/hm2。8月12日浇水追尿素112.5 kg/hm2。9月30日收获。穗数为6.55万穗/hm2,穗粒数为618.6 粒,千粒重为340g,理论产量为1.17 万kg/hm2。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播前选种,抢时播种

选用纯度高、籽粒饱满的德单121 品种,播前晒种1~2 d。推广玉米麦后机械直播,力争在6月10日以前播种,并且确保一播全苗。夏玉米采取80 cm×40 cm宽窄行种植,以7.2 万~7.8 万 株/hm2为宜。

3.2 配方施肥,科学灌水

根据高产示范田1.2 万kg/hm2的目标产量,玉米需施尿素75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氯化钾75 kg/hm2、锌肥15 kg/hm2。磷肥、钾肥和锌肥作底肥施入,不能施底肥的,应在第一次追氮肥时施入。氮肥分次施:播后25 d 拔节期追施总量的40%,宜选用机械施肥耧追施在小行内;播后45 d 大喇叭口期追施其余60%,大力推广种肥异位同播技术,宜选用玉米专用控释肥,用量为1.05~1.2 t/hm2。田间作业时种子和肥料间距10 cm 以上。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规律要浇好出苗水、孕穗水、灌浆水三次关键水。

3.3 病虫防治

玉米播前将田块四周杂草除掉,防止病虫害传播。采用包衣种子,预防玉米粗缩病、丝黑穗病、黑粉病、叶斑病及地下害虫等。玉米早播和带茬播种田应注意防治蓟马,玉米出苗后用2.5%高效氯氰菊酯0.45l+40%氧化乐果0.75L,对水450~675 kg/hm2,全田喷雾。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及时用药防治棉铃虫、二点委夜蛾、粘虫等,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与40%辛硫磷按1 ∶1 混配,用量为750~1 125 mL,对水450~675 kg/hm2,喷雾防治。玉米大喇叭期进行颗粒灌心防治玉米螟。可用玉米螟专用颗粒剂或40%辛硫磷乳油7.5kg/hm2,对水75kg/hm2,拌炉灰渣制成颗粒剂,撒施52.5kg/hm2于玉米心内。拔节期注意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顶腐病、褐斑病及弯孢菌叶斑病,可选用禾果利、三唑酮、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等喷雾防治。

3.4 化除化控

玉米播后苗前宜选用40%乙莠合剂或用50%丁莠合剂乳油进行地表封闭;3~5 叶期,用4%烟嘧磺隆+38%莠去津,茎叶喷雾,喷雾时与有机磷杀虫剂间隔7 d 以上;如果于5 叶后施用,应做好定向喷雾;6~9 叶期可选用百草枯类除草剂对杂草进行定向喷雾,严防喷在玉米植株上;玉米6~7 叶期用多效唑7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洒,可控高防倒,减少虚尖。

3.5 适时收获

要扭转收获玉米过早的习惯,适当推迟收获时间。在玉米苞叶枯黄、籽粒乳线消失、籽粒顶端黑色层出现时收获。一般于9月25日-30日收获,此时收获玉米可增产10%以上。

[1]程相文,张守林,程立新,等.高产多抗广适玉米杂交种浚单20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8(7):32-34.

[2]杨楠,王慧茹,班亚伟,等.玉米高产开发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09(8):21.

猜你喜欢

叶斑病拔节期斑病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
大果紫檀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小斑病发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