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统筹城乡思路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关于推动河南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
2015-08-15魏国强
魏国强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河南 郑州 450002)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统筹城乡总的思路是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都市生态农业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都市区域范围内紧密依托城市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生产的农业。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对增加农业效益、促进社会稳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河南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1.1 都市生态农业圈亮点初现
2014年10月,河南省确定郑州、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6 个市先行试点建设1 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重点发展会展农业、创意农业、设施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和观光农业。洛阳全市都市生态农业项目总数已达938 个,年营业收入26 亿元,年收入2 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11 个,初步形成了“一圈、六带、多点”的都市农业格局:“一圈”即环城市区半小时车程都市农业圈;“六带”包括六条沿市区向周边延伸的休闲农业观光带;同时,围绕各个县城和分布在适宜发展都市农业区域的采摘园、高效农牧业示范园也纷纷迎客。在都市生态农业项目融资方面,洛阳已有3 家农业企业成功上市,“洛建农业”还是河南省第一家在上海股交中心(E 板)上市的农业企业。开封结合原有旅游业优势,着力打造黄河生态农业观光带、朱仙镇文化休闲旅游带、设施农业旅游观摩带,谋划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1.2 休闲农业观光园优势明显
全省18 个省辖市区周围的休闲农业观光园依托城郊经济基础好、空气洁净、交通便利的优势,结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等,注重休闲项目配套、观光功能兼容、创意创新展示,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发展规模日趋扩大,是河南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最早、发展最好的区域。如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郑州丰乐农庄、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四季同达生态园、黄河富景生态园、洛阳薰衣草庄园、濮阳世锦园、鄢陵花博园、岈山温泉小镇郁金香园等。
1.3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良好
河南省从2013年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重点培育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及特色村。目前已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共205 个,投入财政资金近30 亿元,对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城乡一体化等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信阳市郝堂村大力实施“郝堂 茶人家”项目,通过改水、改厕、改厨、硬化道路,在不改变老村落布局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或翻新,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郝堂村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列入全国第一批12 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成为闻名遐迩的“醉美”小山村。
1.4 农业展会经济效益凸显
为增色牡丹文化节,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成功举办两届的洛阳农博会升格为2015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名优产品博览会,会议由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河南省农业厅和洛阳市政府联合主办。洛阳市借助博览会,组织农超对接、休闲农业推介、牡丹产品特售等多项专题活动,为农业企业和客商搭建了集产品热卖、农超对接、信息发布、合作洽谈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交流平台。博览会上洛阳市共签约26 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到56.55 亿元。
2 河南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机遇逢时
2.1 绿色化提出新要求
3月24日的政治局会议,绿色化定性为政治任务。绿色化在经济领域是一种生产方式,就是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能够带动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发展方式和高级别价值取向的绿色化,就要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朝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进发。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有利于城郊生态功能建设,营造优美宜人的生态景观,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符合绿色化的新要求。
2.2 现代化需要新亮点
《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提出:河南农业现代化要全国领先,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现代工业、科技装备,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生态、安全的鲜活农产品,满足城乡社会消费需求。按照河南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把都市生态农业区域初步建设成为“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区、农业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区、农业多功能开发先行区、农业标准化样板区、农产品物流核心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三农”率先协调发展,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3 一体化搭建新载体
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一、二、三次产业复合和经济、生态、人居功能复合发展理念,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引领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与第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对发展都市周边经济、促进社会稳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南省正在形成以省辖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支撑,以县城为补充,点线面相衔接、大中小相配套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局面。
3 河南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3.1 加快体制创新,增强活力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和主体创新,使生产关系更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加大扶持力度;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探索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现代农业、“菜篮子”工程、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要向都市生态农业倾斜,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都市生态农业建设,鼓励资源型企业和民营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农业金融服务方面优先给予贷款支持。
3.2 搞好统筹规划,形成合力
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是一项涉及部门多、领域广的系统工作,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各级政府需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高度,将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作为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农业结构、种养模式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结合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早编制全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业发展相衔接的规划体系。坚持大中小城市相结合,建设以省辖市城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的半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突出产业功能,兼具观光和生态功能,重点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形成分布特征明显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格局。
3.3 发展社会服务,提高实力
都市生态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业态,领域更广阔,主体有规模,对社会化服务需求更高、更迫切。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重点支持发展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供统施、农机作业、农产品贮运保鲜、流通营销等专业化服务。利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并使之成为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依靠力量。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经营效益。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
3.4 抓好示范带动,提升能力
郑州、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6 个市已经于2014年先行开展试点,探索了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路子。其他省辖市也要根据本地实际,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优先选择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示范引领作用强的地方开展试点,率先建设一批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郑州、洛阳市以及郑州航空港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先行先试,先行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在中原城市群城市建设1 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重点发展会展农业、创意农业、设施农业等高效农业,建设好30 个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1]詹玲,蒋和平,冯献.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和经验启示[J].种业导刊,2010(1):36-38.
[2]魏国强.农业有休闲,农村有景观——关于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J].种业导刊,2009(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