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之水景
2015-08-15姚顺阳程许娜
姚顺阳 ,程许娜
(1.河南聚馨园林有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3;2.河南省胜利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水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应用广泛,是园林景观的点晴之笔,对提升居住区景观与人文环境有重要作用;水景在我国沿海居住区发展相对成熟,但存在下列问题:欧式水景复制,导致地方特色缺失;中小城市居住区水景仿效沿海设计,趋同严重且脱离本土实际;动态水景开放率较低,水质污浊。为实现居住区水景持续运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介绍了我国传统居住区水景,引出了城市居住区水景形成与特征;总结了城市居住区水景类别、表现形式、功能与作用,以及水景设计的影响因素,指出了居住区水景设计发展趋势。
1 我国传统居住区水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文明和城市的起源都离不开水,如江苏同里、浙江武阳等,都保留着依水而生的原有特色。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水景开始出现于造园中,造园由最初的邻水、环水、围水而建,逐渐开始借水、引水、挖池堆山,创造出人工瀑布等声形具备的动态水景。
我国古代园林多以静态水景为主,静中有动、动静兼顾,对水景设计的考究充满了智慧。我国传统的居住区住宅于选址上注重外围水和环境因素,通常水岸曲折,块石干砌;以引水入园,引流藏源;沿水岸边有亭台楼阁、水榭小桥,步移景异,虽仿自然水景,然宛自天开。
2 城市居住区水景形成与特征
2.1 城市居住区水景的形成
广义的水景是指以自然水资源为背景的人文环境与假山瀑布、喷泉等以水为主体的人工构筑物。现代城市居住区以水为主题,点缀户外景观。现代城市居住区水景于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新加坡,随后出现在我国广州、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目前蔓延至全国。现代城市居住区中,水景成为景观的主体,甚至楼房的布局也从属水景之中,楼盘向水景住宅靠拢,在城市住宅区中人造水景显得愈发重要。
2.2 城市居住区水景特征
城市居住区水景具有如下特征:多为人造景观,一般规模不大,表现形式灵活;艺术性较高;服务功能高,集观赏、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服务对象固定,专为居住区内特定群体服务;使用频率高;安全系数高;常与构筑物及小品配套使用。
3 城市居住区水景分类及表现形式
3.1 装饰型
装饰型水景是一定空间环境的景观中心,也是人们的视觉焦点,具有美化环境、烘托气氛的功能,体现美感与自然特性。此类水景主要采用建筑材料建造,并常配有水动力及微电脑控制设备。常用的装饰型水景有:喷泉、瀑布、水幕、观鱼池等。在水流的控制过程中,可达到姿态丰富多变的效果。借助外界光线,更能对听觉与视觉产生巨大冲击,达到自然水景所无法展现的魅力。
3.2 互动型
互动型水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涉水池、旱地喷泉、景观泳池等。目的是让人们参与水景、触摸水体,将人作为水景的构景要素,从而实现人水互动,充分满足人戏水,与水共舞的需求,同时在玩耍的过程中,也可学到很多关于水的知识。
3.3 生态型
生态型水景的表现形式有溪流、人工湖、生态水池、池塘等。水景多注重生态功能的实现,满足生物多样性与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能让居民感悟自然、融入自然。
3.4 意向型
在水资源缺乏的北方,虚的水景是不错的选择。虚的水景是一种意向型水景,将水景要素浓缩成一种具有当地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野草、石块、沙子等仿照水体形状做成,能引发对水的联想。这种水景易带给人思考和体验。在中国古典园林里有“旱地水作”的应用,现代常用旱溪、水器物装饰等景观营造水意。
4 城市居住区水景功能与作用
水景可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温度等,能形成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增加负氧离子浓度、降低噪音;水还是休闲娱乐的载体,如垂钓、嬉水等都可带来无穷乐趣;大水景还可蓄积雨水,减少洪涝;“水能性淡为吾友”,水景能慰籍躁动的心灵,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5 城市居住区水景设计影响因素
5.1 社会因素
一个区域生活共同体的风俗习惯与价值观念构成了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准则,由此形成一定的社会空间。如杭州萧山居民对金桂、鸡爪槭、海棠等的栽植喜好。
5.2 经济水平
水景设计既要考虑初期的投资,也要考虑以后运行的日常维护及居民的承受能力,因此水景设计要考虑经济状况,量力而行。
5.3 科学创新
景观生态学、建筑美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完善水景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科技进步为更美的水景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技术有其局限性,要辩证分析技术的优越性及潜在风险。
5.4 外部环境
人工环境包括居住区所在城市风貌、居住区建筑风格和布局特点以及居住区绿化总体规划等。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现场环境等。水景设计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干扰。风向、风速也影响瀑布、喷泉等动态水景的设计。居住区的水景应与周围环境融合,并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居住区水景的可持续发展,以防范制约水景的因素出现为前提,只有科学设计、措施到位,居住区水景才能走出“一年清,二年黄,三年变臭没模样”的发展怪圈,才能保持水体清澈、风景宜人美丽,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6 城市居住区水景设计发展趋势
只有把握良好的发展动向,才能提高居住区水景的设计高度,创作出更美的水景。综合内陆居住区水景与沿海城市居住区水景的发展态势、西方国家居住区在水景方面的应用方式等,居住区水景的发展呈如下趋势。
6.1 人性化
居住区水景要营造出亲水、听水、赏水、戏水的环境,突出水景的舒适性,调动人的积极性,确保人的安全。所谓人性化空间,首先空间要开敞,其次人们在这个空间里愿意逗留的时间长。居住区水景的人性化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征,满足人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使人们愿意停留更长的时间。
6.2 生态平衡
生态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维持植物生境与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居住区水景空间尺度通常较小,往往会局限其生态作用,但能为居民提供一定的生态体验,并具有特定教育意义。
6.3 整体性设计
居住区水景是多目标的设计,是考虑居民、动植物等需要的设计,设计应整体优化。水景要与空间环境、道路、给排水、人等因素发生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6.4 文化与艺术走势
现代水景设计应该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视视觉效果。人文景观是自然水景的升华,居住区水景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欧美风格”曾对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影响很大,进入21世纪后,水景设计有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融合。居住区环境景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风格趋于简约,水景设计将欧洲水景形态中与中国传统元素龙、仙鹤等融为了一体。
6.5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新型建筑材料使现代水景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应用方便且有现代气息。雾喷、声光控、光纤等使现代水景具有了天然水景所没有的色彩、质感、姿态。
6.6 地域特色
地方特色就是一个地方的归属感,地域特色具有其独特性与标识性,如苏杭的“小桥流水”,海口的“椰风海韵”等,都突出了地域特点。水景设计不能脱离当地的地理环境及原有的文化氛围,当地居住区水景设计只有融合其地域特色等文化特征,体现本土韵味,才能获得认同。
[1] 李穗明.园林绿化设计中水景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6(6):80-82.
[2] 包瑞清,马俊峰.基于“人水关系”的水景营造[J].广东园林,2007(2):19-22.
[3] 白玉芳,陈望清.杭州住宅小区水景的应用 [J].园林工程,2007(10):47-50.
[4] 丁自峰.城市居住区水景设计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学,2009.
[5] 陈云文.中国风景园林传统水景理法研究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