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车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研究
2015-08-15唐建强马俊明
唐建强,马俊明
(1.71345部队,山东 淄博255000;2.总后勤部 华东军用物资采购局,上海200437)
实战化训练是部队提高核心军事能力的根本途径,军委《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是各级能打仗、打胜仗的必然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各级有关实战化训练的重要指示,以年度装备保障训练任务和演练课题为牵引,从强化实战意识、拓展训练内容、突出训练重点、创新训练方法入手,从难、从严摔打锤炼,不断提升部队车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水平。
1 坚持问题倒逼,推动部队车辆装备保障训练向实战靠拢
以“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活动为牵引,坚持问题倒逼,按照仗怎么打、保障就怎么练的思路,不断推动部队车辆装备保障训练向实战靠拢、向打赢聚焦。
1.1 持续培养打仗意识
针对以往实战化训练风险高不敢训、组织难不愿训、消耗多不想训的问题,坚持用保打胜仗要求凝聚共识,引导官兵在思想上自觉接受实战化训练;针对官兵习惯于依托营区设施设备搞等级修理、用“4S”店模式排故障、靠人工设障进行装备维修保障训练等问题,坚持用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标准评定训练水平,引导官兵走出“和平积习”,走出营区工间,真正置身战场练保障,立足战损装备强能力,持续筑牢练兵打仗思想。
1.2 确立实战化训练导向
当前在装备维修保障训练中,有的官兵认为实战化训练主要是针对战斗分队,搞保障不是打冲锋,对战术素养、战场勤务要求不是很高;有的官兵对实战化训练理解简单化、片面化,人为地与按纲施训割裂开来;有的官兵避难就易,对训练内容搞“选择式”“跳跃式”;有的官兵把平时等级维修的程序方法等同于战场抢修的程序方法,把平时按建制保障等同于战时按作战编成保障。要克服以上模糊认识,必须坚持以战为先,强化“保障队也是战斗队、保障力就是战斗力”的观念,促使官兵牢固确立实战化训练导向[1]。
1.3 全面夯实保障工作基础
按照各类部队建设基点,采取“议、查、评、考”等多种方式,逐项核实、逐一评估,按照车辆装备数质量、战备设施、维修机具设备、保障物资器材、维修保障力量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建立档案资料;针对部队编配车辆装备新老并存、老旧装备技术性能下降等现状,按照“逐项清查、逐台整治、成系统配套、成建制检验”的思路,以季度为周期,对老旧装备逐台进行技术整治和强制性保养,全面查找短板弱项,切实摸清保障工作底数,从源头上紧紧抓住车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主动权。
2 坚持紧贴实战,积极构建车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条件
实战化训练基础条件是对信息化战场环境的逼真映射,构建逼真战场环境是开展实战化训练的重要前提[2]。其中,“实打”是构设战场环境的基本形式,“实保”是练就保障硬功的重要途径。
2.1 设真战场环境
车辆装备保障训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实战保障能力,核心是能不能修好战损装备,能不能准确投送维修保障物资。要充分利用当前部队野外驻训时间跨度长、训保地域新的有利条件,组织开展实打实保训练和夜间复杂保障课目训练,分批次组织车辆装备保障人员强化训练,模拟未来作战可能遭敌火力压制、直瞄射击、触雷、空中精确打击等情况,利用制式训练器材、自制模拟器材和动物替代试验等手段,采取直瞄打击、静爆、近炸等方法,进行毁伤与抢救抢修训练,为部队实保训练创造身临其境、形象逼真的战场环境。
2.2 设难训练条件
采取分段练、集中考、全程拉的办法,组织各保障分队和战斗分队,以年度使命任务战斗课题为牵引,将夜间后方指挥所开设、铁路装卸载、战损装备抢修作业、维修器材保障和夜视器材操作使用等事关战斗力建设提升的末端保障环节作为重要内容,突出保障指挥技能训练、保障分队战斗勤务训练、战斗分队战勤编组演练,研练规范夜暗条件下保障力量快速机动、部署展开、隐蔽伪装、保障行动协同和营(连)战勤编组作业等方法,促进按纲施训落实。
2.3 设实演练进程
紧贴部队使命任务,研究设计作战样式和车辆装备保障训练使命课题,结合演训活动,分课题进行实案化研练;以装备(保障)机关带保障分队综合演练为牵引,根据作战进程,按照战时编组,规范实打实保的组织指挥、技术侦察、抢救抢修、供应保障和战场防护等组织实施程序;按照主要作战行动的实际进程,增加各要素、单元、群队演练内容,随机导调实修、实送、实救、实供行动,使部队最大限度得到近似实战的锻炼。
3 坚持突出重点,全面锤炼部队全天候实战保障能力
实战化训练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切实把战斗力标准贯穿于军事训练的各层次、各领域、全过程,把打胜仗必备的指挥、行动、保障能力和战斗作风练过硬[2]。
3.1 单兵训练抓基础
针对车辆装备更新、科技含量加大等实际,组织力量梳理本专业重点课目,提炼技术难点项目,编写保障专业训练教案,遴选教练员,结合年度教学法集训、专业骨干培训、装备使用分队“用修双能”训练,把重点、难点课目的基础训强练精;要借助车辆装备承研、承制单位优势资源,组织人员到新装备生产研制单位跟研、跟产、跟训,把保障人才培养的基础前移至装备研发、试验和生产阶段,为实战化持续保障打牢基础。
3.2 专业训练抓协同
依托部队野外战术训练场,组织车辆修理分队、汽车运输分队、勤务保障分队,采取以要素编组、以组编队、以队编群的形式,按照保障编组作业、分段协同训练、综合演练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反复研练,促进单元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行动协同;区分专业岗位,坚持人装定位、新老搭配的原则,指挥要素按照组网联通、指挥技能训练的步骤和方法,其他保障要素按照岗位训练、换位训练、换装训练的步骤和方法,组织专工精练和“一专多能”训练,促进要素内部各岗位之间的技术协同。
3.3 分队训练抓合成
结合部队野外驻训演习,以对抗训练为主要方式,逐级训练、逐级合成,切实把所属保障分队拧成“一股绳”。要提高合成训练实效,探索建立集约一体的训练组织,做到“三个统一”:一是统一筹划,明确合成训练指挥单位,选定训练课目,制订训练计划,集约统筹实施;二是统一保障,以各级物资采购站为依托,设立“合成型”训练保障点,实现训练资源统调、统供、统配;三是统一评估,制订器材、油料、弹药等配套的合成训练评估标准,监督训练过程,评价训练成果。
3.4 机关训练抓指挥
通过组织装备(保障)机关干部集中强化训练,加强以识图用图、沙盘堆制、战术计算等为主要内容的装备(保障)机关业务基础训练,通过分解细化具体训练课题,实案化训练检验、论证和完善预案,实现保障预案“从任务中来、到训练中去”的有效循环;机关指挥训练重点加强数据应用训练,利用一体化指挥平台、战术数据终端,对保障资源配置、战损分布等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开展态势分析、保障计算等应用训练,达到装备(保障)机关人员“上阵能指挥、上装能操作、动态能保障、全程能管理”的要求。
4 坚持制度统揽,完善车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长效机制
车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贵在经常、难在保障、重在规范,常态落实必须以机制作保证,必须创设有利于持续推动责任制落实的环境条件,只有这样,车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才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4.1 建立训练保障机制
车辆装备综合管理部门每年可拿出5%左右的退役装备,作为部队实打、实炸、实保训练的目标装备;统筹安排训练经费、物资、器材,专训专保,有效解决想打缺装备、想训没经费、想保无器材的问题;每月利用首长办公会和议训议装等有利时机,对口梳理车辆装备保障训练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
4.2 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以保打胜仗为标准,将车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考评纳入作战保障能力考评体系,用实战化考核评估促进实战化训练落实。结合上级军事斗争准备检验评估和部队实兵演习,采取联考联评的方式,同步对装备(保障)机关及其保障力量进行考评。同时,依据部队《安全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坚持训前评估、训中督导、训后总结,做到不评估不组织、有隐患不组织、措施不到位不组织,确保实打、实保训练无安全事故。
4.3 建立奖惩督导机制
落实好军事训练监察中的保障训练内容,利用党委议训、保障工作考评等时机,对车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坚持把训练奖惩作为年度工作奖惩的重要内容。设立专项奖励经费,各级每年可拿出不低于30%的奖励指标用于表彰训练尖子和教练员,同时对车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任务完成不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惩处,逐步建立以实战化训练为导向的奖惩机制。
5 结语
本文根据军委《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分析了部队车辆装备保障训练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部队实际,提出了推动部队车辆装备保障训练向实战靠拢、构建车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条件、锤炼部队全天候实战保障能力和完善车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长效机制等具体建议,可为部队车辆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提供参考。
[1] 张旭东.部队训练实战化的四个着力点[J].军事,2015(3):26-27.
[2] 王朝田.厘清实战化训练的本质内涵和标准要求[N].解放军报,2014-06-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