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深入发展的思考
2015-08-15陈祥斌
史 芸,陈祥斌,张 亮
(1.军事交通学院汽车指挥系,天津300161;2.军事交通学院 装备保障系,天津300161)
联教联训是指院校与院校、院校与部队(训练机构),充分利用院校师资和教学科研优势、部队训练和武器装备优势、训练机构场地和训练条件优势,共同开展的一种联合教育训练形式[1]。军队院校和部队开展联教联训活动,能够切实找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部队训练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优化、整合院校和部队的教育资源,是院校教育尤其是任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第十六次全军院校工作会议之后,我军的联教联训全面展开,逐步建立了依托院校、部队和训练基地联教联训共育人才长效机制。因此,必须积极贯彻军委关于“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指示要求,推进任职教育组训模式改革和部队训练创新发展。推进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深入发展,对于贯彻军委总部的指示精神、促进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科学构建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的合作平台
1.1 基地化的联合训练平台
当前,院校受自身条件限制,独立开展实战化训练的难度较大。部队虽然具备良好的训练条件,但缺乏像院校那样科学系统的教学资源平台。因此,改革传统的教育训练方式,创新战斗力生成模式,客观上必须建立拥有完备的训练场地和先进的训练手段的“联合化”教学训练基地,以促进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有机结合。“联合化”教学训练基地要具备多功能的训练区域,多内容、多课题、多规模的教学场所,使院校与部队可以共同组织合成训练、实兵实装实弹综合演练,能够把院校的教学内容与部队的训练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在训教结合中提升部队训练与院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在训练基地开展联教联训活动,既可提高训练基地利用率,又能在保障训练过程中,不断拓展训练基地的功能和职能,建立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成为人才成长和战斗力生成的实践平台。
1.2 信息化的资源共享平台
院校和部队的信息资源各具优长,为提高信息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性劳动等现象的发生,必须打破信息相互封闭、各自为战的局面,构建联合培养所需的教学、科研、训练等信息保障平台,并以此平台建立共享教研信息、相互交流教学训练经验和相互转化教研成果的信息保障机制。为此,要进一步整合院校和部队各单位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共享的优势,借助军训网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共享网络,使军队院校、部队及科研机构都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教研训练信息,并建立教学、研究、训练信息的交流协调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与合作,采用学术讲座、专题辅导、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联教联训快速有效地运行[2]。同时,对于院校和部队的相关软、硬件设施、设备和器材等资源,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可采取协商、共用、互借等办法,提高资源利用率。
1.3 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平台
联合攻关是院校与部队针对军事斗争准备及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重难点问题,共同进行的军事理论创新、战法训法改革、武器装备改进与研制、部队建设研究等方面的科研攻关活动。通过联合攻关,构建起院校与部队联合攻关机制,形成攻坚合力,联合开发,共同承担军队建设和部队作战的现实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快速转变,提高军队建设现代化水平[3]。科技服务是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院校既要为部队提供人才保障,也要为部队提供科技服务。要切实把院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向部队辐射和转化,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提供支撑。在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过程中,应充分结合部队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特别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更要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再将研究成果用于部队训练检验,逐步完善和提高科研学术成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不断完善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的运行机制
2.1 协作机制
联教联训作为院校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模式,在总部尚未出台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保障的情况下,要得到部队党委、首长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首先双方要确立“协作共赢、优势互补”的联教联训原则。院校应发挥理论与技术的长处,为部队精心设置专家授课、难题解剖、科研服务等课目;部队发挥实践操作与战法技法的优势,为院校设置战斗勤务、特情处置、装备维修、野战管理等课目,双方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自然会得到部队的大力支持。同时,可定期召开人才培养联席会议,研讨年度教学、训练和保障计划,院校、部队和训练基地三方可以共同参与,分层次、分学科、分专业建立联合教学组,统一备课、分类实施、联合把关,实现教学与训练的统一,打破以往教学与训练、院校与部队彼此独立,各自为战的松散局面,建立领导得力、组织严密、相互支持、配合得当的联合组织协调机构,保证联教联训的顺利开展[4]。
2.2 保障机制
要想为联教联训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撑,首先要建立适应联教联训的保障制度,需要建立统一的保障机制,负责院校、部队、基地三位一体的联合训练保障,有效促进教育训练资源的整合,实现教育训练资源的共享,保证这些资源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整体效益。根据院校、部队各教学训练单位提出的联教联训保障需求,科学预算各类物资、器材、设备、消耗用品的实际数量,精确制订保障标准,做好保障计划,在相互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由院校与部队共同实施保障。并通过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先进信息系统和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方式,提高现有训练基地的条件和能力,满足联教联训的新需求,为联教联训常态化、多元化发展提供保证。
2.3 考核机制
目前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的考核模式还比较传统,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在考核主体上主要以院校为主,考核形式无外乎理论笔试,考核时间仍是课程结束一次考定,制订的考核标准也达不到联教联训新的目标要求。新形势下,应紧扣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主题,着眼联教联训的目标任务,在考核主体上要打破院校自教自考的单一传统考核模式,发展以院校和部队联合考核主体的联考模式。在考核内容上突出考核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考核学员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聘请驻训部队优秀指挥员与院校专家组成联合考核组实施联训联考,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以考促改的目标,实现培养与需求的统一。在考核时机上要由定向考核转变为定向、随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标准上,既要以条令条例和教学大纲为依据,又要着眼我军形势任务的发展和部队的岗位任职需求,突出考核标准的科学规范性和与时俱进性。
3 积极探索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的方法途径
3.1 切实加强联教联训的思想认识
开展联教联训活动军队院校是主角,要主动谋划、主动作为,才能有所成效。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对联教联训的模糊认识,更新思想观念,用创新思维筹划联教联训工作。一是树立开放教育理念。开放办学、合作办学是现代军事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部队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军事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二是树立共赢思想。实施联教联训,可能暂时有些单位受益会大些,有些单位受益会小些,有时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身工作的开展,但是从长远考虑,实施联教联训会使院校教学科研与部队训练相互促进,最终院校和部队双方将共同受益,院校和部队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决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三是树立信心。联教联训是对现有办学模式的一次变革,既然是变革,肯定会有困难、有阻力,但是应该看到联教联训是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为此要坚决克服畏难情绪,摒弃“嫌麻烦”“怕增加负担”等错误认识,积极主动求作为,推进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活动的深入发展。
3.2 不断优化联教联训的顶层设计
院校与部队开展联教联训活动应按照性质相同、任务相近、简便易行的原则,把联教联训区分为指挥类和技术类,合理规划联教联训的规模、方式、时间等,保证联教联训健康发展。由总部牵头对联教联训工作实施统一领导,总部主要负责联教联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军区级大单位主要负责审批联教联训计划,部队(训练机构)主要负责对口合作院校的联合演练、学员实习等活动的组织及保障工作,院校主要负责联教联训计划、协调、实施等。加强纵向、横向和内部沟通协调,理顺上下级之间、承训单位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切实形成党委统揽、主官负责、上下协调、机关合力抓联教联训的良好局面。同时,由联教联训牵头单位会同相关单位和部门拟制联教联训方案与实施计划,明确联教联训的指导思想、参加单位与人员、主要内容、时间安排等,为各单位展开准备提供依据;院校和部队要精心编写教材、想定、资料,认真组织教员备课,进行武器装备和信息系统联调联试等,确保联教联训组织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3.3 全面引入联教联训的教学理念
院校与部队开展联教联训活动的本质是优化整合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院校和部队的交流。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清联教联训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全面引入联教联训的教学理念,推进联教联训与教学过程的融合发展。一是联合制订培养目标模型。在建立各类人才培养目标模型时,主动邀请总部业务机关领导、部队教育训练专家和院校同行共同参与,真正把握发展方向,摸清部队需求,实现“部队需要什么人才,院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二是联合设置课程内容。在进行各专业班次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充分征求联教联训协作单位意见,尤其在现地教学场地、外请授课内容等问题上,要加强沟通。三是联合组织授课辅导。在合成培训班次专业课教学中,针对相关的专题内容,可邀请部队优秀指挥员进行专题授课。四是完善联合考评机制。通过和部队共同制订考核标准,吸收部队领导和专家参与院校对学员的考核,用部队任职的标准对参考学员的能力素质进行综合评定考察。
3.4 科学设计联教联训的教学内容
一是紧贴实践。部队的工作训练实践是院校教学内容的源泉,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客观要求院校必须加大联教联训的力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首先,要拉近课堂教学与任职实践的距离,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搭建理论与实际、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再次,要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力求讲授精、教法新、效果实,学员学习的知识好用、管用、顶用。二是紧贴实际。一方面,要紧贴学员实际,院校的生源层次不同、水平各异,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选择学员最迫切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点讲授和专题辅导,同时要注重加强基本理论、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训练,全面打牢学员的任职基础。另一方面,要紧贴部队实际。在组织联教联训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单位差异和个人特点,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员需求选择不同的联教联训协作单位和个人。三是紧贴实战。重点关注部队所担负的作战任务、现有的编制实力、编配的武器装备以及实际的保障能力等。
3.5 积极拓展联教联训的范围空间
院校有着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部队则有着学员最佳的实践舞台。因此,院校与部队开展联教联训活动,双方应采取积极措施,发挥各自优势,创造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合力育人局面,积极拓展联教联训的范围空间。一是平行作业。组织学员以作战编组的形式,参加部队指挥机构并行作业,参与部队同步分析判断情况、制订作战计划等活动,通过部队行动检验指挥决策的合理性。二是嵌入演练。按照部队实兵联合演练的作战编组,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员直接编入部队演习导调机构、演习指挥机构及参演部队,以实际身份参加演习的筹划设计、参演准备等工作,参与指挥活动,与部队一起行动,使学员在近似实际的岗位上熟悉作战指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锻炼和提高学员作战指挥、组织筹划和岗位任职的能力。三是观摩见学。组织学员深入部队一线进行现场观摩,参观部队武器装备、观摩综合作战训练实践和实兵演习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拓展专业知识、增强感性认识。
4 结语
通过联教联训可以充分利用院校人才优势、部队的训练资源和场地设施,将院校学员的教学训练、综合演练与考核以及部队训练相融合,实现共育人才、共同提高,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这是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院校与部队、理论与实践、课堂与战场相互衔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实际步骤,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客观要求,对于提高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张丙辰,唐继承,常征.联教联训:共育新型作战力量指挥人才[J].中国军事教育,2013,25(3):1-3.
[2] 彭默馨,陈志敏,鹿顺江.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实施联教联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通信指挥学院学报,2011(5):6-7.
[3] 傅光明,刘卫东.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创新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1):42-44.
[4] 倪百鸣,岳鸿志.瞄准岗位 聚焦能力 扎实推进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J].陆军学术,201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