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配置与维护》教学改革实践
2015-08-15吴荣海杨润标祁治华
吴荣海 杨润标 祁治华
(大理学院,云南 大理671003)
0 引言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用型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分类、性能、常见型号和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掌握微型计算机硬件组装、硬件常用维修方法及技巧,掌握微型计算机实用维护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系统维护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对《计算配置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讨。
1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课程特点
1.1 课程设计知识面广,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课程理论教学以台式微型计算机为主,介绍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构成和安装,基本部件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操作系统概括和维护工具,系统维护、维修技术,硬件、软件故障诊断、排除方法等内容。实验教学涉及微机结构认识及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双操作系统的安装,计算机维护工具软件安装及使用,系统备份软件的使用,控制面板、组策略及注册表使用,常见故障检测排除等内容。学生在理论及实验学习过程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1]。
1.2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较快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计算机配置与维护》课程知识更新非常快,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教学内容会适时增加和补充,及时反映该领域新成果,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掌握最新的软硬件技术,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来满足毕业后用人单位的岗位技能要求[2]。
1.3 课程教材内容滞后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较快,知识更新迅速,造成《计算机配置与维护》教材明显滞后于主流的软硬件技术。教材选用不当会对理论课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可能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4 实验教学用计算机种类单一,配置不高
实验教学中用于拆装的计算机多为其他部门淘汰下来的台式机,种类较为单一,学生在微机结构认识及组装实验中能够接触到的硬件设备种类及型号较少,而且过于成旧,不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流知识及技能。在进行软件实验过程中,同样存在实验用计算机配置过低,造成无法安装较新甚至是主流的操作系统,以及计算机维护常用工具软件,这同样不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主流知识及技能。
2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
2.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顺序
教材选择以“适合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典型性可以得到保证”为原则。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介绍微机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为主,并将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新概念、新技术融入其中,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不足。涉及具体操作的内容,例如:硬件组装、系统安装、维护工具软件使用等,在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辅以图片或必要的操作演示,以讲清讲透重要的概念,而具体的操作则留在实验课过程中进行演示讲解。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应完全以教材章节顺序为依据,还需要兼顾实验教学对于理论知识储备的需求。
2.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尝试挑选一些技术论坛中语言风趣、图文并茂的帖子作为教材的补充资料与学生分享;可以通过布置类似“假设你希望通过增加内存容量来提升系统性能,依据CPU-Z检测得到的信息,借助网络(建议通过硬件厂商官网和计算机硬件门户网站)来为自己选定合理的采购方案并阐述理由。”、“从微软(Microsoft)官网了解Windows 7与Windows 8.1的主要区别,并简要阐述自己对与Microsoft发布Windows 8.1操作系统的意图。”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去了解计算机软硬件最新资讯并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教师个人博客与学生分享计算机软硬件资讯;利用课程网站,将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站上,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2.3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室中,任课教师应创造条件,确保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具有破坏性的操作,例如:硬盘分区及高级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数据恢复、系统故障设置及排除等,可以借助虚拟机平台来完成。对于硬件识别及组装、CMOS设置等,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实际的计算机中进行操作。对于网络克隆、远程桌面等基于网络环境的操作,可以借助虚拟机搭建的网络环境进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好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任课教师既要带着学生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讲清讲透每个需要注意的环节,又要保证学生操作、讨论、提问、记忆理解操作过程所需时间。
2.4 调整完善实验考核办法
根据《计算机配置与维护》课程特点,课程考核绝对不能以理论考试为主而忽视实作考试[3],所以应制订课程实验考核标准及办法。考核标准应覆盖所有实验,细化到具体的实验项目并具有可执行性。实作考试采用上机操作的考核方式,考核成绩分数由单项环节分数构成,对于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等环节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超过规定时间单项记为0分。
3 结束语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所学知识对于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较好地结合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如何通过对理论教学内容、方法与实验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改革、完善,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加强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1]孟庆伟,张红艳,刘婷.《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8.
[2]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
[3]张世伟.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