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程学习兴趣培养探析
2015-08-15韩维娜李碧蓉申飞宇
韩维娜 王 乐 李碧蓉 申飞宇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生理学教研室,湖南 邵阳422000)
生理学对于医学生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及生理结构功能的科学,它以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为基础,是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后续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然而,由于生理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所有知识都来源于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尤其是生理学功能的原理及机制,内容抽象、复杂,让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2]。尤其近几年教学改革后,课程内容增加,但课时却在减少,在专科生的教学中尤为明显,因而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3]。针对生理学有别于形态学课程(解剖、组胚)的特点,笔者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减轻教师劳动强度,丰富教学内容,也突破了教学难点。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联系临床案例突出生理学重要性、实用性
目前医学生的培养分为基础和临床课程两个阶段,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貌似和临床不相干的纯理论知识少有兴趣,而进入临床后又因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及遗忘而不能对一些临床问题进行透彻理解和掌握。所以作为基础学科,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临床病例既能加强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学习临床知识的主动意识[2]。例如在讲解甲状腺激素生物学功能时,可以联系为什么甲亢的病人会出现多食消瘦、喜冷怕热、喜怒无常?很自然的就联系到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讲解其调节时可联系为什么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在老师的引导下,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又如讲解呼吸系统气道阻力影响因素时,为什么哮喘患者多在夜间发作或加重?为什么对全麻病人要做气管插管?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备课,有相对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在生理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把生理学相关知识与临床实践尽可能多地结合,可以极大的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课堂上抽象的生理学理论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生理学的兴趣,也能使生理学与临床工作之间形成一座桥梁,极大的缩短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结合日常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生理学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的主要原因,如果教学过程中仅强调主要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很难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4]。然而,笔者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讲解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内容。如讲解循环系统静脉回流时,为什么人久蹲突然站立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倒?讲消化系统时,为什么饭后不宜大量饮水?讲能量代谢时,为什么冬天要多吃鸡蛋、牛羊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讲体温时,为什么用冰袋/帽或酒精擦浴来给高热昏迷病人降温?以及一些成语如“见钱眼开”、“废寝忘食”、“汗流浃背”等等。可见,生理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用枯燥的生理学知识解释其原理就能极为有效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穿插生理史话和科研实践讲生理
纵观生理学发展史便知,它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所有知识和理论皆来源于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它的每一个学术成果的形成都经过了科学家细致的观察、严密的推理和周密的实验验证[2,5]。但是,由于教材篇幅所限不能将其中的全部过程加以叙述,而只能摆出枯燥无味的实验结论或看似毫不相关的实验结果。学生学习起来毫无兴趣,老师教学也是毫无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恰当的穿插一些有趣的生理学史话和自身的科研实践经历,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启发学生创新意识。例如,电影《共同的荣誉》讲述了胰岛素的发现及其作用,让糖尿病不再可怕。血型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临床输血有重大意义。在讲述消化液分泌的神经调节时,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是如何将进食的非条件刺激和铃声的条件刺激巧妙结合,诱发狗的唾液或胃液分泌,从而发现和创立了经典条件反射以及神经高级活动学说[2]。在生理学实验中开展体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内容(如血型实验、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实验等等),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极具趣味性,同时加深对相关知识理解记忆,也提供正确的科研思维方法和前人科研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4.1 适当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生理学教学
传统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但有时用语言和画图来解释生理学,常常显得晦涩难懂,费力不讨好。而如果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则很容易把微观、抽象和深奥的生理过程清晰、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6]。例如在进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和传导的讲解时,我们完全能用动画及视频的方式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动作电位产生的全过程,细胞膜内外Na+和K+的跨膜转运方向、通过离子通道的过程及细胞膜内外电位差等等,这种视频的方式能从眼、耳及整体直观的方面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它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可以活跃气氛,更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及记忆。当然,我们要注意避免过分依赖课件,要注意学生的反应,要有情感的交流,万不能沦为计算机放映员和讲解员,要使多媒体成为教学的好帮手。
4.2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年代,互联网信息量大且更新速度快,是生理学教学的有利助手,其拥有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特别是生动形象的大量文字资料、图片和视频,我们通过互联网能进行全世界知识的浏览,能够使用世界最新的知识,也能使老师更新自己陈旧的知识体系和一些有突破的生理学研究结果,便于最快的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理论和最新科研动态[7],当然老师也能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之间的教学探讨,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尤其视频资料)对自己感兴趣和重难点知识进行进一步学习,也可重复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生理学会如美国生理学会the american physiological society(APS),http://www.The-aps.Org,提供美国各大学及其他国家生理专业的网站链接等;中国生理学会提供学会主办的期刊、新闻动态、学会组织机构、仪器之窗等,http://www.caps-china.org。生理学视频如爱课程(http://www.icourses.cn/home/),涵盖国内著名大学的精品课程,如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等,提供生理学大纲、理论及实验教学、研究历史及进展;还有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jingpinke.com。特别是近年来基于网络视频信息技术兴起的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其进一步推进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翻转课堂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流程,更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开展翻转课堂的前提是微课视频,其特点是碎片化、趣味化、针对性强、开放性、重复性。虽有这么多优点,但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无论多么精彩,都与现场教学有一定的疏离感,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氛围,所以课堂仍然是目前大学教学的主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但教师的角色可以转变[8]。
总之,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增加课堂吸引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但应注意紧扣教学主题,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联系临床和实际生活,防止重心偏移,冲淡教学主题。另一面教师虽有医学背景,但长期偏重基础脱离临床,对临床知识的发展变化了解不够,就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面,加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知识的学习,拓宽视野和思路,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生理学教学。最后,教师需鼓励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生理学,为后续的临床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朱大年.生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武美娜,刘忠保,祁金顺.如何提高医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5):531-533.
[3]李碧蓉,韩维娜.物理知识在专科生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视界,2015,10:175.
[4]薛龙增,杨溢秦,马敏等.联系日常生活和临床疾病进行生理学教学[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3,25(3):204-206.
[5]朱晓燕,倪鑫.生理科学史知识在生理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1):105-107.
[6]张俊芳,侯磊,王晓樑.生理学理论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155-1157.
[7]汉建忠,罗自强.网络资源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358-360.
[8]罗自强.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C]//中国生理学会第24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