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地区土壤各适宜类等的初步统计与分析

2015-08-15涂洪斌

科技视界 2015年24期
关键词:雅安市川西甘孜州

涂洪斌

(四川省江油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四川 江油621700)

川西地区包括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三州和攀枝花、雅安两市,位于四川省西部,界于东经 97°22’至 104°27’,北纬 26°03’与 34°19’之间,东接四川省广元、绵阳、德阳、成都、眉山、乐山和宜宾七市,西靠西藏自治区,南与云南毗邻,北与青海、甘肃两省接壤。全域下辖2市、54县、5区和1393个乡镇(含同级街道办),总人口949.7万,人口密度29人/平方公里,总幅员面积32万平方公里,主要的土地资源有草地资源、林地资源和耕地资源。

川西地区介于我国自西向东三级阶梯的第一、二级阶梯之间,属于横断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构成一个大斜面。其中,西北部地表起伏不大,高原面保持完整;中部属典型高山峡谷地貌,岭谷相间纵列,山体高大挺拔,峰岭高耸,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如大渡河谷区与贡嘎主峰相距仅29公里,相对高度差却达6400米;东南部为山地地貌,是盆地向高山峡谷过渡地带,以中山地貌为主,海拔1000~3000米,山河相间,河谷地型发育,平坦开阔,如安宁河谷竟达10公里之宽。

川西地区气候水平变化由南向北跨四个气候带即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从谷底至山顶顺序出现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七个气候带。

笔者和同仁依据土壤评价基本原则,利用最近两次土壤普查和农业区划所积累的大量数据作为川西地区山地与高原土壤的主要评价依据,根据土地自然属性、土地的不同用途以及相关社会经济因素选择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因子的权重[4],再按照选定的评价方法,基本盘清了川西地区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及分布范围,其中的适宜类和适宜等主要数据及其初步分析如下。

1 旱耕地适宜类(C)

有面积825810.5公顷,占川西山地总资源2.57%,划分为五等。

旱耕地一等(CI):该等共有面积41457.58公顷,占旱耕地5.02%,甘孜、阿坝两州无此等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雅安市、凉山州两地的地势平坦处,如安宁河谷、青衣江沿岸的二、三级阶地及其它一些平坝地区,多为柴色土和冲积土,土层厚度80cm左右,肥力较高,有机质(OM)含量>3%,土壤质地偏重,水源状况良好,小麦常年产量在3750千克/公顷以上,宜种性广,多为一年两熟。

旱耕地二等(CII):267378.5公顷,占本类面积32.38%,三个州均有分布,其中又以凉山州最多,占全区74.45%,分布于河谷旁阶地和洪积扇缘,以紫色土为多,土层厚度70~80厘米,肥力中等,质地重壤,小麦常年产量在3000—3750千克/公顷,主要是一年两熟。

旱耕地三等(CIII):99827.9公顷,占本类12.08%,以甘孜、阿坝两州居多,分别占30.23%和39.68%,分布于河旁高阶地和洪积台地,以石灰性褐土和暗褐土为多,肥力中等,一年两熟略有困难,常年小麦产量在2250~3000千克/公顷,地势较高,灌溉难以保证,有时易受旱灾威胁。

旱耕地四等(CⅣ):面积260770.3公顷,占本类面积的31.5%,以凉山州分布较广,占本等65.34%,坡度较大,土层浅溥,夹砾量>30%,一年一熟,常年青稞产量1500千克/公顷左右,水源不足,霜灾冻害较多。坡改梯地、聚土龚作以及推广地膜覆盖是很有效的解决措施。

旱耕地五等(CⅤ):面积156376.3公顷,占本类18.9%,分布于海拔2000~3800米的山体中部,常为森林土壤和草甸土壤,由于地势高峻,气温低寒,有机质(OM)较高而速数磷缺乏[2],土壤瘠薄,生产力低下,常年小麦产量不足1500千克/公顷。在应用上除对低位土壤加以改良利用外,此区域大部分土壤还可以退耕还林或退耕还牧。

2 水田适宜类(W)

面积189960.9公顷,占总资源0.55%,也划分为五等。

水田一等(WI):面积100043.1公顷,占本类面积的52.7%,主要分布在雅安市与凉山州,分别占26.44%和62.12%,其中以沿河两岸低阶地分布较多,耕层深厚>18cm,土壤质地偏重,以潮田、沙泥巴田居多,土壤肥力高,有机质(OM)>3%,灌溉方便,常年产量达6750千克/公顷以上,是川西地区的水稻主产基地。

水田二等(WII):11213.7公顷,仅占本类5.9%,耕层较厚,肥力较好,灌溉基本有保证,常年产量5250—6000千克/公顷,只要施肥合理和排灌适当,丰收潜力较大。

水田三等 (WIII):面积不大约21146.2公顷,仅占本类面积的11.13%,主要分布于雅安市,尤以冲沟交汇处等地势低洼部位的下湿田为多,排水困难,潜育化严重,还原强烈,产生的有毒物质对根系有毒害,产量不高约4500~5250千克/公顷。

水田四等(WⅣ):面积较大达55048.3公顷,占本类面积的28.98%,以凉山州分布最多,占本等面积的68.94%,多为下湿冷性田或钙质田,质地粘重,潜育明显,结构性差,还原性严重,产量3750~4500千克/公顷。

水田五等(WⅤ):面积2509.6公顷,占本类面积的1.32%,多是望天田,位置较高,灌溉困难,光热条件较差,肥力不足,产量多为3750千克/公顷。

3 林地适宜类

面积12084576.9公顷,占川西土地总资源的37.84%,划分为五等。此区域植被类型齐全,树种品种丰富,是四川省重要的林木贮积库。

宜林地一等(FI):787204.8公顷,占本类面积的6.51%,其中凉山州与攀枝花市的棕红壤、山原红壤,雅安市、甘孜州的中性紫色土、阿坝州的棕色针叶林土上分布较多,此区域海拔2200~3600米,森林长势喜人,木材生长量可达6m3/公倾.年,贮积量达400m3/公倾,树种为常绿或落叶阔叶林树种,如珙桐、青冈、桦木、云南杉、高山松等。

宜林地二等(FII):面积5747485.2公顷,占本类47.56%,约65%的面积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的红壤和山原红壤上,此区域海拔在1800~3300米,以云南杉、桦木、柏木为优势树种,环境湿润,林间阴凉,土壤 C/N 为 7~10,木材贮积量 350 m3/公倾,生长量 4~5m3/公倾/年,是川西地区主要林业基地之一。

宜林地三等(FIII):3624880.1公顷,占林地资源的30%,其中70%分布在阿坝、凉山两州的暗棕壤、黄壤以及攀枝花市的黄棕壤,甘孜州的暗褐土和雅安市的暗棕壤上,此区域海拔在1800~3700米,土表阴湿,林木生长繁茂,木材贮积量为250~350m3/公倾,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林间灌木,是川西地区重要的木材贮积库,自从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其天然屏障作用愈加突出。

宜林地四等 (FⅣ):面积有1599903.3公顷,占林地资源的13.24%,主要分布于凉山州的红色石灰土、褐土,雅安市的黄色石灰土,甘孜州的棕壤,阿坝州的棕色石灰土上,尤以甘孜州最多,占本等的60.8%,分布的海拔位置偏低,因受河谷干热气候的影响,水分条件差,林木长势弱,尤其是阳坡,植被稀疏,树型矮化,木材贮积量仅200 m3/公倾,生长量 3~4m3/公倾.年。

宜林地五等(FⅤ):325097.6公顷,占本类的2.69%,集中分布于红、棕、黑、棕、黄各色石灰土上,海拔在1150~2500米,气候干燥,水份缺乏,土层较干,植被厚度低,矮化灌木随机参入,木材贮积量为150~200m3/公倾,生长量多为 3m3/公倾.年。

川西地区林地适宜类土壤,掠夺式利用多,森林植被曾一度消减[3],加之生态破坏较重,气候寒冷或极度干燥,致使木材生长量也不理想。

4 牧地适宜类(P)

川西地区牧地资源数量巨大,有13093161.2公顷,占总资源的41.00%,划分为五等。

宜牧地一等(PI):面积1183543.8公顷,仅占本类的9.04%,全分布甘孜、阿坝两州,各占74.35%与25.65%,为一些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草甸沼泽土,海拔3400~4100米,草皮层适中6~8cm,坡度小于5°,夹砾量<10%,水源良好,牧草茂盛,品质优良,产草量在4500千克/公顷以上。

宜牧地二等(PII):面积庞大达10290094.2公顷,占本类的78.59%,其中77.69%分布于甘孜州的高山、亚高山草甸土以及灌丛草甸土壤、草皮层厚度为 8~15cm,夹砾量中等 10~30%,坡度在 5~15°内,地面湿润,绿茵漫山遍野,景象喜人,产草量达3000~4500千克/公顷,是川西地区发展牧业生产的主要基地。

宜牧地三等(PIII):面积1207050.1公顷,占本类资源的9.20%,仍集中分布于甘孜与阿坝两州,多为腐泥土、泥炭土或亚高山灌丛草甸土,草皮层厚达15~20cm,由于地势平坦,中部低洼地带渍水较重,对牧草生长有一定的限制,产草量为2250~3000千克/公顷。

宜牧地四等(PⅣ):面积169910公顷,占草地面积的1.30%,分布于生草棕壤、石灰性草甸土和山地灌丛草甸土上,地处旱生河谷区,分布条件欠佳,因旱生灌丛侵入,牧草产量低至1500~2250千克/公顷。

宜牧地五等(PⅤ):面积242563.1公顷,占该类1.87%,本等草地含森林植被破坏后留下的荒草坡,土壤仍保留着森林土壤特性,几乎无草皮层,多为品质低劣的次生杂草,产草量低于1500千克/公顷。此区域经停牧植草实验,地力及牧草产量恢复较好。

川西地区牧地适宜类土壤因管理不善和过度放牧,局部地区草场积水严重,草地利用不平衡,草场退化或沙化加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高原生态问题。

[1]夏建国,胡萃,刘芸.川西低山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及其评估模式——以名山县蒙山为例[J].生态学报,2006,26(11):3696-3703.

[2]李酉开,袁可能,等.土壤农化分析[M].南京农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80,12.

[3]李宏,邓良基,等.川西盆周山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机制与对策研究——以雅安市天全县为例[J].土壤,2005(2):169-175.

[4]朱克贵,徐盛荣,等.土壤调查与制图[M].东北农学院,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4.

猜你喜欢

雅安市川西甘孜州
四川省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雅安市:全力以赴稳就业、强保障、惠民生
关于雅安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雅安市:织密根治欠薪“根系网”
岁月尽川西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川西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