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发展对策分析
2015-08-15董培军陆胜蓝
文 董培军 陆胜蓝
长三角城市群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发展对策分析
文 董培军 陆胜蓝
接轨大上海,着眼于长三角城市群联动、错位和发展,加快构建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大力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内各地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主题。统一整合和调度长三角地区资源,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共赢局面,是各个城市的共同心愿。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面临“总部在上海,企业在周边”、“前店后厂”的产业格局挑战,因此,根据长三角地区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解决优化方案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长三角城市群处在全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沿地位,电子商务产业和物流业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伴随着国外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不断进入导致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两者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以及有利的对策,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促进两者快速健康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满足我国电子商务和物流发展的需要。具体建议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完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积极扩大市场需求。由于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和物流业法律法规都存在着区域性和地方性的问题,垄断性和地方保护主义普遍存在。我们应调整部门区域性以及部门性的法规,完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并建立和交通、通信、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这样才能统一全国市场,使得企业在较完善的法律环境下实现平等竞争、规范管理、有序经营。针对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产生的问题,政府还应尽快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以及独立的电子商务贸易、税收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与开放物流市场相配合,引入外资企业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与国际物流市场接轨。
二是建立连锁配送体系,加快企业兼并重组。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应该进一步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逐渐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为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提供条件。鼓励邮政企业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快递物流业务。大力发展第三、第四方物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通讯网络,整合长三角地区分散的物流资源,以各个大城市的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建立连锁店形式的电子商务配送体系,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在整个长三角地区数百个小城镇建立直营特许加盟连锁,通过对其直接投资或者控股进行控制,使其服从物流配送信息中心统一调度、统一发货,形成规模效应。由一家或者多家电子商务网站与专业物流企业联合,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有效节约建设投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益。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以便于调度资源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重组,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电子商务网站与物流配送中心的同步发展。鼓励网站和生产企业进行联合,共同建设。利用生产企业原有的仓库、机械设备及运输工具等各项设施,减轻建设新物流配送中心时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压力。
三是优化区域布局,加快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国际化发展。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和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发展物流区域、物流通道和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物流区域、通道和重要节点城市需要完善城市物流设施,加强物流园区规划布局,有针对性地建设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业服务型、国际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区,带动周边所辐射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三级节点城市网络,促进大中小城市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政府应加大在公路、铁路、航空、港口、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形成覆盖整个长江三角洲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主要港口、国际海运陆运集装箱中转站、多功能国际货运站、国际机场等物流节点的多式联运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铁海联运,提高国际货物的中转能力,加快发展适应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逐步建成一批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的大型国际物流港,并及时增强其配套功能。
四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物流配送标准化体系。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国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以及其他运输和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加快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
根据国家物流标准编制规划,加快制订、修订物流通用基础类、物流技术类、物流信息类、物流管理类和物流服务类标准,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快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标准的推广,鼓励企业和有关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五是重视电子商务物流研究和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国物流业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作为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的物流人才,需求更是以几何级数字增加。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投入较少,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优势不明显,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无法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要求。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养途径上。虽然目前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大学不少,但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系统的规划。物流研究生教育才刚刚起步, 物流职业教育更是贫乏。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当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企业缺少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员工素质、服务意识和开拓市场的主动性亟待提高。加大物流研究和人才培养力度,是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同时,大力推广物流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推行托盘化单元装载运输方式,大力发展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推广网络化运输。完善并推广物品编码体系,广泛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加大对无线射频识别和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以及物流业标准的研发和应用的投入。积极开发和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不停车自动缴费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运输领域新技术,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省外事培训中心、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