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经济与民生双轮驱动战略推进智能城市健康发展

2015-08-15潘云鹤

杭州 2015年12期
关键词:匹兹堡智能手机大学

文 潘云鹤

坚持经济与民生双轮驱动战略推进智能城市健康发展

文 潘云鹤

当前,智能城市建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智能城市建设过程中,项目的布局更多围绕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环保、电子政务等民生问题。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同时,我认为还需要关注另外一方面,就是城市经济的智能化发展。目前,有关这方面研究还不够,可能对智能城市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建议加强对城市经济智能化发展的研究。

现象:经济是城市运行的血液和氧气

人们生活在城市,一是要生活,二是要工作,两者均依靠就业,而就业依靠经济。经济不好,财税枯竭,城市基础设施下降。因此,经济是城市运行的血液和氧气。我们在全世界看到了很多“城市病”,譬如在印度、巴西、南美洲、东南亚等地都可以看到贫民窟,墨西哥城的贫民窟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我们还在全世界看到许多城市虽然没有贫民窟,但是出现了新的城市问题,譬如南非约翰内斯堡混乱的社会治安以及美国底特律城市的破产。此外,我们还在中国看到了众多的“鬼城”现象。所有这些城市问题绝大多数是由经济问题引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协调,直接导致了贫民窟和“鬼城”等城市问题的产生。

对策:研究城市经济转型的四种范例

当中国城镇化高潮和经济转型相交织之时,如何将中国城市的经济搞上去,是对每位中国市长的巨大挑战。今年,我们看到杭州的智慧经济开了个好头,今年前三季度,杭州回归了两位数的发展速度,达到了10.3%的高速增长。我认为在智慧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杭州在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动能会更加充足。我建议中国的城市经济转型可以研究四个例子。

研究以华为和腾讯为趋势的创新型企业成长路径。华为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就是在电话交换机从专有设备走向计算机通用设备的关键时刻,抓住了科技创新的机遇,成为世界著名的通讯企业;在过去计算机应用多数面向工程和生产的背景下,腾讯则抓住了计算机应用向人与人交互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了创新产品,因此华为和腾讯都是典型的创新型企业。我认为每一座城市都有必要对创新型企业成长的路径进行一些研究,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来更好地服务城市经济和政策制定。

研究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趋势的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途径。阿里巴巴和京东代表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阿里巴巴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但阿里巴巴采用的电子商务模式依然没有覆盖电子商务的全部模式,电子商务仍然有着巨大的创新空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还有一系列其他的创新,包括电子商务的渠道管理、信息传递、国际合作等问题。此外,除了电子商务还有各种各样的创新模式,新的创新模式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的创新模式,把中国的优质产品推广销售到全世界。我认为,抓住商业模式创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中国的经济一定可以保持更长时间的又快又好发展。

研究以深圳智能手机产业为趋势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途径。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在全世界是一个特殊的现象,浙江省很多城市和村镇的经济都有区域经济的特色。深圳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内其他区域发展有所不同,特别是智能手机产业。八年以前,当人们还在依靠固有观念普遍认为智能手机是山寨手机时,跨国公司就对智能手机产业给予了重视,表现出了非凡的远见。他们基于科技发展趋势、中国人工成本较低和市场巨大的判断,得出结论认为将智能手机制造的基地放在中国必然有着巨大的利益空间。深圳目前是全世界的智能手机制造基地,已经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集聚,它的发展主要是协同创新。因此,类似于深圳智能手机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值得每一座城市进行研究,也必然会对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研究以美国匹兹堡市为代表的城市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转型途径。十多年前我到美国匹兹堡留学时它的支柱产业是钢铁产业,但是即使在全球性钢铁产业不景气的背景下,匹兹堡依然没有像底特律那样走上破产的道路。我认为关键就在于匹兹堡拥有以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学府为代表的雄厚科研力量。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匹兹堡大学的医学和医学工程专业是美国非常强大的优势学科专业。匹兹堡市政府、卡内基梅隆大学、匹兹堡大学与民间组织共同制定了“21世纪发展战略”,确定了以经济多元化为改革纲领,以卡内基梅隆大学、匹兹堡大学为创新主体,进而打造形成新的产业。因此,匹兹堡虽然失去了钢铁产业霸主的地位,但是它的医疗、生物技术、机器人、金融服务等新的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支撑匹兹堡新一轮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促进了匹兹堡城市的转型升级。

关键:中国城镇化的人力资源转型之路

智能城市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因此,除了研究特定企业和城市的成长路径,还要研究人力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的流动和集聚。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到城市。一种是到城市打工创业,成为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这部分人群的年龄分布主要是20岁以上50岁以下。另一种是农村人口通过各种教育,包括职业高中或者高职、大学,最终成为技工或者知识分子的途径转移到城市。这部分人群主要是20岁以下的年轻人。通过两种途径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数目大约是每年1200万人。具体数据显示,2000年大学和高职毕业生为550万,其中60%来自农村,第二种方式约为300万,第一种方式约为900万人,入城毕业生与农民工比例约为1:3。2014年大学和高职毕业人数已经达到1216万。农村生源占比60%,约730万,农民工470万人,两者比例变为1.6:1。按照这样的趋势,如果大学、高职等继续扩大招生,预计2020年入城毕业生与农民工比例也许会达到2:1甚至是3:1。根据这样的趋势分析,伴随着大量高校毕业人力资源的持续流入城市,现有城市的产业水平必将大大提高,产业结构也将会更加的优化。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中国工业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有待于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中国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进城人口的就业、结婚、购房等问题将以更加自然的方式解决。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加强这种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也是中国城镇化的新逻辑。我们可以称之为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本的城镇化。

当前中国已经有300多座城市正在或者准备开展智能城市建设,已经占到城市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我相信只要我们将民生和经济这两个轮子共同驱动,十年以后中国的城市一定会发展得更高效、更宜人、更富裕、更美丽。

(本文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供稿,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

猜你喜欢

匹兹堡智能手机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智能手机数据或将拯救生命
使用智能手机增大肥胖风险?
医疗产业与城市复兴:美国工业城市匹兹堡的转型之路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智能手机
G20匹兹堡峰会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