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及对策
2015-08-15邢伟华
邢伟华
(佳木斯市图书馆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图书馆伦理,是以人文精神为主导,以博爱为最高宗旨。图书馆伦理的价值,是以公正、公益、人权为核心。即:只有当人的身体现实存在与精神的现实世界合为一处时,才使所谓人文行动成为事实,成为一种能被人认识的生命的存在的推动力量与活动力、变化力;变化是我们选择世界和机遇的最重要因素。在图书馆的阅读运作、程序和人文世界结合起来以后,人的学习现实性才有可能被显现价值或功能,也才会被赋予神圣的意义。每一位图书馆人在承继人文精神与发扬人道主义运动中始终承担敬畏和尊重所有人的阅读的神圣责任,并体现在日常工作之中,以道德哲学、图书馆学和伦理学理论不间断教育自己,怀有信仰和良心,并有正义的激情以及爱的行动。
网络的发展在对人类进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着负面的影响。网络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教育方法应该随着现代传播手段的改变而改变,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
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第四媒体,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随着高校校园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在其积极意义上作为大学生们学习和娱乐的平台的同时,也如一把双刃剑,日益暴露出他们的伦理道德问题。
1.网络环境下凸显出的大学生伦理道德问题
网络覆盖范围广、内容生动直观、传播速度迅速的特点为大学生学习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崭新的空间,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网络的隐蔽性和自由性以及“他人在场”的缺失性,使得大学生伦理道德责任感弱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现实中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干扰。据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思想道德水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确实是件令人担忧的事情。下面笔者就网络对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浅显的概括。
1.1 网络的虚拟性特点容易让人迷失真我
网络以虚拟实在和虚拟空间作为基本的技术支撑,人们可以借助于网络的虚拟性特点隐匿和篡改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处境来掩饰自己在网络上的各种行为。比尔盖茨曾在《未来之路》中引用了一副有意思的漫画:一只正在操作网络的狗对另外一只狗说:“在Internet 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这形象地表现了网络的虚拟特征。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体,因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让自己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中被一些虚假的现象所迷惑,而做出些与自己身份不合的举动。“追星族”在大学生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群体,很多大学生甚至放弃学业去碰自己的“偶像”。但是这些所谓的偶像在网络上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否存在一个真的自我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1.2 网络娱乐性的特点使人沉迷其中,扭曲了人性的正常发展
网络的娱乐性使得大学生不再以学习为重心,他们上网大部分是为了娱乐,网络世界的多变性让他们目不暇接,以至逐渐迷失了方向。不断发展的网络游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华美绝伦的近于现实的网络游戏画面中。在这种虚拟的网络游戏环境中,很多大学生因其心智还不成熟而导致迷失自己,造成其价值观的扭曲,引发青少年犯罪。
1.3 网络的隐蔽性造成网络信息的虚假难辨,
网络的这种隐蔽性使得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导致种种弄虚作假、尔虞我诈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个别同学甚至萌生了某种不良的念头,觉得“作假可以获得成功,老实只会导致失败”。这些不诚信的举动随着互联网前进的步伐越来越普遍,这告诉人们这种失衡现象应该尽快加以控制,否则将会对大学生伦理道德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2.净化大学生的网络德育环境
网络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我们只能顺应这一趋势,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途径,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用生动快捷的方式把科学的正确的思想观念传播出去,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方法正确,开展教育才会有成果,大学生才会接受,才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改造社会,从而展现自己新一代的精神风貌。
2.1 高校要有大学生的网络准则
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培养。网络伦理是现实伦理的延伸和拓展,要想使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必须在现实中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必须有所规范,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他们心里要明白,让他们懂得自律,同时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和管理。
2.2 学校应当多开展学生乐于参加的德育教育活动
减少学生上网时间。同时,加强道德纪律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他们能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避免伦理道德失范,以防受到伤害,同时要让他们明白网络世界并不是真正虚拟的、可以随心所欲的,同样要受到伦理道德的规范和制约。
学生伦理道德教育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网络的普及和推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崭新的工作阵地。我们要大力挖掘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它的优越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网络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的有利途径,使整个网络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构建完美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3.结论
通过我多年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会很好的利用网络,我们也在网络中进行了技术调整,就是为了更好的为大学生创造网络正能量的渠道,弘扬伦理道德,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逐渐地总结出减少网络伦理道德出现问题的关键。(1)馆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找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中存在的不足是解决问题的至高点。现在在校的大学生,物质生活比较丰富,对精神生活追求新奇,因此,我们必需把握大学生阅览环境的取舍,以家长身份对他们负责任,使他们在网络世界中能吸取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2)要对大学生服务有爱心,在网络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结合点。根据不同大学生的爱好,我们有意向他们推广有教育意义的爱国主义影视小窗口;图书馆电子书库和阅览平台;读书会;征文幽默竞赛;开发智力网络竞技小比赛;大学生伦理道德知识竞赛等活动,就是吸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3)我们还要对有个性的大学生真诚服务有耐心,是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关键点。个别的大学生由于性格及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心情烦燥,我们得知后,随时掌握他们的浏览倾向,对不遵守电子阅览室纪律的大学生,我们要有充分的耐心,无论怎样,不要因为几个不守纪律的大学生,影响到整体,与他们交朋友,多流通,耐心地听取他们的需求,以人性化的服务和亲人般的温暖对待他们,久而久之他们被我们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所打动,成了良好的电子阅览室的读者。
[1]陆俊,严耕.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1997,(2):14 ~18.
[2]万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