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暨港澳青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重走抗日战场 铭记历史教训 不让悲剧重演
2015-08-15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浴血奋战的成果,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历史记忆。
3月13日至3月15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台湾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共同组织两岸暨港澳青年学生开启北京、壶关太行山革命老区行活动,参观民兵抗日窑洞保卫战斗遗址,赴神郊村了解日军侵华暴行并与当地青年交流,开展主题座谈、重返抗日战场遗址,正确认识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共同纪念中华民族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一起缅怀先烈,促进相互认同。
启动仪式暨北京、壶关行出发仪式
3月13日下午,“炎黄子孙共赴国难,中华民族浴火重生——两岸暨港澳青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北京、壶关行出发仪式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举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唐闻生出席并致辞。
唐闻生表示,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策划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系列纪念活动的举办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唤起每个人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珍视和平,开创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她说,这是本年度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纪念抗战胜利主题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意义重大。
“这段历史就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今天的年轻人,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因为这是融化在我们中华民族血液里的一段历史。”唐闻生对两岸四地的青年提出这样的期盼。
来自台湾的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名誉理事长蔡秉宪在出发仪式上讲话。他表示,在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有幸在此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出发仪式。回顾70年前的那段历史,腥风血雨,波澜壮阔,刻骨铭心。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战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顽强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华儿女团结精神的弘扬。
走进革命老区,了解那段烽火岁月
仪式活动结束后,来自两岸四地的20多位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就“燎原的抗日星火——台湾雾社事件(台湾少数民族抗日)”“爆发的抗日烽火——卢沟桥事件(抗日的序幕战)”“潜藏的抗日悲火——慰安妇问题(妇女抗日)”“中国共产党抗战关键贡献”“中国国民党抗日关键贡献”等议题进行主题展示和交流。
同学们纷纷表示,70年前,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党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最终取得胜利;70年后,两岸暨港澳青年应传承团结的精神、民族的气节,为两岸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携手同心、竭尽全力。
3月13日晚上,两岸暨港澳青年学生赴山西长治;14日至15日,青年学生代表在壶关县太行山革命老区,参观民兵抗日窑洞保卫战斗遗址,赴神郊村了解日军侵华暴行并与当地青年进行座谈交流。
此活动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2015年度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拉开帷幕。同期,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书写抗战——两岸百名书法家作品公益展”也在台北举行。
吸取历史教训,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台生吕国豪在谈到自己参观抗战时期的窑洞的经历时感慨道,“深刻地感受到当时抗战的艰辛,这个胜利得来的不容易”。他还表示,随着两岸交流越来越密切,两岸对抗战历史的解读也会越来越客观。
同样在北大就读的台生张颢骞说,在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去分谁的功劳大,谁是主力军,没有太大意义,重点是中华民族一起抵抗外敌,这是最重要的”。
来自首都体育学院的王思琪表示,通过实地参访,她亲身感受到当年共产党抗日不易,在艰难处境中仍有坚强的毅力与精神,实在令人敬佩。他说,历史对我们来说是沉痛的,我们应该吸取历史教训,不让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