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很“闷”?
2015-08-15
朋友小杨是南部人,工作了五六年,待遇还算不错,年过30岁的他如今还是“无壳蜗牛”(意指无房族)。问他有没有在北部买房子的计划,他没好气地回了一句“这么贵,怎么买?”其实他并非特例,周遭的朋友都有共同点,一谈到成家立业、买房都很闷,闷到快不能呼吸。根据词典释义,“闷”这个字,恰巧就是指空气不流通或气压低所引起的不畅感,例如闷热。另一种解释,则是心中不愉快,例如:烦闷、郁闷、苦闷。记得2012年岛内职场代表字票选:最终“闷”字夺冠。当选理由很简单:前景忧虑、薪水太少。
台湾很“闷”?看起来似乎有那么回事,却又不像那么一回事。前段时间,岛内的执“大位者”与来访的“傅尔布莱特学人年度研究会议”座谈时,被问到岛内民众是否都很闷,他的答案却很妙,“如果你知道谁很闷,让我知道,我来跟他们谈谈”。这番话不知是习惯了苦中作乐,还是缓解严肃氛围的冷笑话,执“大位者”若真有解“闷”的药方,周遭的朋友恐怕都要抢着跟他“好好谈谈”。问题是,岛内很“闷”的人恐怕不少。最近就有网友列出“十一闷”,包括教改的家长“闷”、找不到工作的青年“闷”、领22K(意指月薪22000元新台币)的社会新鲜人“闷”、这似乎是结构性的“闷”,从政策、经济到文化层面,真是无所不“闷”。
“闷”这个字,其实台当局早有认证。当初台“行政院长”江宜桦的拼经济方案,宣称的是要解决“闷经济”;当初台北市长郝龙斌面对食安连环爆时也说,大家都很“闷”,“闷”经济、“闷”环境、“闷”食安。当社会弥漫着闷气、怨气,最终随着一连串社会运动而达到高潮,从去年岛内地方“九合一”选举中即可看出。岛内社会的“闷”,执“大位者”岂会不知道?何以解忧、解闷?答案说难也不难,周遭的朋友们都说:“我要加薪”“我要买房”。这个小小的心愿,不知执“大位者”听到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