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中车速与景观绿化设计原则探析
2015-08-15李光晖
李光晖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道路绿化带位于道路两侧,在绿地系统中一直被划为防护绿地,最主要的功能是安全防护。城市道路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防护城市道路的作用,还能影响驾驶员的视觉感官,增加周边居民的活动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国内道路路侧绿化带的宽度一般由道路的等级、车速等决定,道路的等级越高,车速越快,防护绿地的宽度一般也越宽,反之则越窄。道路绿化带在防护车辆,吸收尾气,减少噪音、扬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驾驶员而言还可以调节视觉感官,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对于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来说路侧绿化带还可设置为街头小游园,具有很强的标识性,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
国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路侧景观的“视觉美”,而国内往往是在城市内部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开始关注这些显而易见却又意义重大的问题。道路景观与道路的区位、功能和车速密切相关。根据道路的区位可以分为城市道路、郊区道路、乡镇道路、国道等;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快速路景观、高速路景观、公路景观和城市道路景观。不同等级和宽度的道路对景观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车速对于景观的设计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车速取决于城市道路的等级,如国家规定,无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每小时30km,而公路为40km,而双向两车道的城市道路限速在50km。不同功能、宽度的道路具有不同的车速,会影响景观的尺度、色彩、植物种类、体量、郁闭度等。道路绿化景观不仅要满足普通植物景观的一些设计原则还有其独特的设计原则。人眼在大脑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对一个事物可以在0.1-0.4 秒时间内感知到,当刺激传到人脑的时候,人会对其做出一定的反应,并且对其好坏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而在运动中的物体,人的反应会慢一些,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5-2秒的时间。道路绿化景观对于驾驶员来讲就是一种视觉景观,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2 秒的最大时间进行段落的设计,针对这一感应时间,提出了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1)植物的选择;城市园林植物的选择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条件,包括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止,速生慢生结合等,道路景观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遵循这些原则,更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道路功能和车速选择不同的植物,道路景观植物多为抗风性强、耐旱、枝叶茂密的树种,常绿比例高,慢生树比例大,适量彩色叶植物的运用可以更好的维持道路景观,保障四季的景观形态。
(2)景观段落变化;这里的景观段落主要是指路侧道路景观群落的长度,不包括以自然景观为主的乡村公路、旅游公路等。行车中的人对于路侧事物的感知判断大概需要2 秒的时间,这对于30km/h 的城市道路来说,2 秒时间所能感知的尺度是16.7m,这就意味着当路侧的一条带状物超过16.7m 的时候,驾驶员可以利用余光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利用这一原理,设计的时候可以很好的把握景观标志物的位置。隔相应的距离设置一定的构筑物和植物的绿化带延续一定的尺度,可以使车上的人能够充分的感受道路所带来的视觉景观。路侧尺度这一原理可以很好的避免道路设计的单一和尺度过于精细化。
(3)色彩变化;车行道上的人对路侧的感知最主要来自于色彩和体量,植物色彩的变化可以很好的引起驾驶员大脑皮层的刺激,能够很好的缓解紧张情绪。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色叶的变化和花色的变化,色彩的变化不可以太多太精细,色彩种类太多,对于远处运动的人来说是无法感知它的视觉美,反而会觉得杂乱,而色彩变化太小,整条路都是一个色调,长时间行驶在路上,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因此色彩的变化应该在一个段落里尽量单一,段落的长度受车速的控制,车速越快,车道越宽,色彩的变化也应该越少,色块尺度应该越大,车速越慢,色彩的变化可以越丰富,色块尺度也应该越小,如此可以观察到更加精细的色彩变化。
(4)体量的变化;体量是视觉感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型的东西往往容易引起注意,而小型的不易被察觉。植物的体量主要取决于车速和道路宽度,车速越快,道路越宽,需要很大体量才能被感知,因此在快速路周边种植高大的乔木,更容易被感知;而车速相对较小的道路,可种植一些小型的花灌木,花色体量也可相对较小;
(5)封闭度的影响;道路景观路侧的绿化不可以太封闭。封闭性太强,很容易形成一条下凹的通道,道路内的尾气和污染物不容易消散出去,因此在设计的时候通过车速来控制段落的长短和开合的大小。有研究还指出,太封闭的道路空间无法形成风道,不利于空气流通,反而容易造成城市下垫面的污染,因此城市设计的时候仍然需要留出一定的空气对流空间。
道路绿化景观最重要的是防护作用,其他还承担着展示和标识性的功能。道路景观与道路的分级、功能、车速和宽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类型级别的道路要求的规格不一样,越靠近市区,展示性和功能性越强,居民的参与性更多,车速更慢,景观的精细度也更高。远离市区的景观,更多的是防护功能,车速一般相对会快一些,景观需要更大尺度,更大体量的东西来表达。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车速来对应相应的尺寸模数,如30km/h 车速的道路可以按照16.7m 的尺度来设计,60km/h 的可以按照35m 的尺度来设计。车速的控制来自于大脑皮层对事物的感知能力,通过这个数据能够很好知道道路景观的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道路的周边环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直接影响了道路景观的风格和形态,而利用道路的车速来对具体设计进行控制,涉及到心理学、美学和生态学多方面的内容,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
文献:
[1]何有兴.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J].科技广场.2010(11)
[2]冯晓华.浅谈天津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河北林业科技.2013 (03)
[3]聂小沅,刘朝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交通环保.2002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