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风景园林再认识——古代建筑选址规律对现代风景园林建设的启示

2015-08-15刘思颖

城市地理 2015年18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古典园林

刘思颖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6)

中国古典风景园林再认识
——古代建筑选址规律对现代风景园林建设的启示

刘思颖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6)

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思想是运用不同的手法来适应自然生境,迎合其发展趋势。而现今的风景园林设计确没能很好地传承和理解这一思想。本文通过对古典园林中整体和独立建筑选址自然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总结,揭示了古典园林选址的普遍规律,阐述了古典园林“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建造主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将这些规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以其作为现代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借鉴和指导,在新的文化、自然背景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古人的智慧结晶与精妙思想用于当代景观乃至城市建设中去,开创中国风景园林的“新常态”。

中国古典风景园林;再认识;城市规划;建筑选址规律;启示

在现今对古典风景园林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停留在对造景手法的钻研,对如何营造“小中见大”的空间格局信手拈来。然而古代的造景艺术远远不止于如此片面的领域,古代许多景观工程是站在宏观的、多领域的、综合性考虑的层面去做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大地艺术。他们对自然因素的尊重和顾全大局的整体考量,是现代人没有用心钻研、没有认真思考的层面。

一、风景园林产生的条件

(一)自然环境

我国东南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厚、水量充沛、山明水秀、自然风景逐渐被开发。而北部由于都城的落户,皇家园林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明清时期是古典风景园林艺术发展的顶峰,江南一带的园林受到诗文的直接影响较多,山水画趋于成熟,这都意味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深刻认识。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中国造园思想大受影响,从而运用写意山水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大肆模仿着自然。

(二)审美要求

从北方的皇家园林的气势威严、形式华美的特征,就能明显地看出古代封建社会皇权制度的重要性,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和封建统治思想。其严明的布局顺序、装饰纹样、颜色搭配都具有特殊的含义。而私家园林则是文人雅士精神和文学思想的体现。与皇家园林相比,它在造园思想是崇尚自然、模仿自然,以寄情于山水的方式来抒发个人情怀。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每一种园林景观模式都有其独到与优越之处,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不同的启示和发展思路。

二、古代风景园林选址规律

风景园林的诞生绝非偶然,他是多方作用力下共同产生的。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与向往,对一草一木一景的情感寄托,等级制度的催化和引导等等,都导致了风景园林的产生。而在构建园林景观时,如何选择最恰当的位置和地理环境让使用者觉得舒适、安逸,怎样利用周边自然资源来达到设计者所期待的效果,可以在总结古代不同类型的园林选址规律时得到解答。

(一)都城选址

中国各个朝代曾经在不同的地方建造都城,而在选址时古人考虑了许多因素。当时人们没有明文规定的选址依据,更够借鉴的只是过往的经验总结,从环境、安全、方位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而这样的选址周边环境较好,有时甚至形成怡人的特殊小气候,往往同时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这也是中国风水理论的根基。

总结长安、洛阳、建康等古代著名都城,古代都城多选址于山水围合之间。这样不仅利用地势形成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同时高山减弱了大风和恶劣的天气对都城的影响,依水而建也为城内居民的提供了生活用水来源,保障了他们最基本

的生活环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远处有鞍山”是大多数都城的选址规律,而建筑往往朝向水面,让人们看到的是潺潺的水流和远处朦胧的高山。在城市建设和宫殿建设的同时,也修建河道和供水设施,改善了城市的供水和水运。由于古代没有机动供水系统,所以水体与城内建筑的结合非常紧密。且城内的水体与外界水源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丰水期与枯水期的交替,城外水体高度会有一定的变化。然而城内一般会修筑闸门来控制城内水的多寡。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有了这样居安思危的意识,对生活环境有了自己把控的能力。

都城内的园林景观也由城外的水源提供,且大多会在城内修一处面积较大的水池,作为蓄水之用。如都城建康中的华林园之水就引入台城南部的宫城,“萦流回转,不舍昼夜”,为宫殿建筑群的园林化创设了优越条件。城内园林别苑杂植奇树花药,体现城主的园林品味。

(二)建筑选址

建筑作为整体中的个别,也有其独特的选址规律。古代建筑在选择建造位置时,根据其周边的地理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植被丰富程度等进行了综合考虑。不管是从皇宫别苑还是私家园林来看,他们都依据约定俗成的规律来选择建造位置。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可以慢慢参透古人在园林建设中的奥秘。

从大型的皇宫别苑来看,选址往往选在高山之上,或于开阔谷地,在林荫庇护之下可在夏天作为避暑之用。紧邻水体,或建于河套地段。坐北朝南,腹背有高山作为天然屏障。周围自然环境、空间层次丰富,景观旷奥兼备,不仅风景优美如画,且形成了上好的风水格局。

在建造宫殿时,建筑都是顺应自然地形,颇能因山就势。唐代九成宫有这样的描述: “冠山构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这体现出当时的造园师们尊重自然地势,在不破坏原有自然条件的情况下兴建楼宇和水利设施,并且利用现有的水文和地理条件构筑园林景观。九成宫在宫城背面的碧城山顶建置一阁二亭,供远眺观景之用,同时也作为山的至高部位的建筑点缀。利用北马坊河的水位落差创造一处高约60米的瀑布,又为山岳景观增添了动态水景之生趣。这些都是利用本身的水文和地理资源,提炼其中的优势,并做一些调整和改造,使景观多样化。

再观古代文人归隐用的私家园林,在选址上和皇家园林有相通的规律,但也有其独到之处。由于私家园林的尺度相较于皇家园林要小得多,里面的内容也要单纯得多,所以他的地理位置的选择更加具体,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来对待。 “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等基本原则都列入考虑,且周边环境优美,有景可观也是必要的考虑因素。这些私家园林的主人大多拥有显赫的家室或者满腹的文学,所以对景观的要求都比较高,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园主人经常悠游于此,吟风弄月,饱览田园美景。由于这样优美的生活环境,许多诗人写下了许多闻名至今的诗篇,这又进一步显示出山水园林、山水诗、山水画之间的密切关系。周边的自然美景都被他们加以利用,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让景观的整体质量提升了许多。

三、古代风景园林对现代景观建设的启示

(一)因地制宜,利用现有资源

古人在为园林或住宅选址时都会综合考虑周边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利用其优势来塑造景观,营造怡人的居住环境。所以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园林建设中十分重要。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自然环境与景观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方城市水资源十分贫乏,因此山水式园林更适合江南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宜建造大规模的山水园林。像颐和园、圆明园这些大型山水园林都是在原有水面或沼泽地的基础上加以疏浚而成的。然而现在对一些新建水面的维持消耗了大量珍贵的水资源,其实是劳民伤财的反生态设计理念。故要在原有的自然资源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改造,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建造人工设施。这样不仅节省施工费用,也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景观。

(二)避免对古典园林的模仿

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现代人融入真山真水之中已十分便利,无须再在城市之中尽享山林之乐。而真山真水的气势及其丰富的景观环境却是假山假水难以比拟的,导致以人工山水为主的古典园林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紧紧抱着古典园林形式不放不利于中国园林的发展。城市景观不要刻意去模仿古典园林的建筑形式,打着仿古不忘本的旗号,做的确是只注重表面美观而没有抓住古代细腻构思精髓的“仿造品”。古典园林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为核心,还有相应的历史背景,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精神层面的支柱。在现在的古典园林建造中也忽略了这一点。没有精神支持,做出来的景观就是一盘散沙。设计者应从城市整体规划来选择建造园林的模式,不要固执地坚持和城市主题不搭调的古典园林。

(三)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相融合

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有交叠,所涉及的领域也有相通的地方。然而现今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分工比较明确,各个部门之间几乎是独立的,没有什么交流和沟通,所以在设计方案中会有一些冲突和不协调,有时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良好的景观和使用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自然资源。术业有专攻,每个领域都有其擅长,在一个项目中如果能把各界的擅长之处结合起来,一定比独立思考得出的结果要好得多。古典园林中的住宅选址可以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通过故人的经验选出宜居的环境,如何依照地势建造出最舒适的住宅,如何让建筑更加融入自然,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出最天然的景观,这些都是园林可以和城规好好结合得地方。景观的多样性和使用的舒适性可以同时获得满足。

四、结语

古典园林是一种生动的文化信息载体,它既有丰富的物质形态,浓厚的人文气息,也具有潜在的精神意义。中国的古典风景园林不止于景观形式的表达,更注重的是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表达的是造园者的思想和追求。在建园时对周边环境进行的全面分析和考察,利用山水地势等自然资源来营造最适合的景观。这种“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思维是现代园林所需要的,值得我们借鉴、总结和研究。

刘思颖 (1991.9~)女,湖南长沙,本科 (2009级农学学士)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古典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怎样读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