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中文学赏析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5-08-15曾严
曾 严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综合文化素质能力的重要教学部分。近年来,我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汉语语言文化成为世界上广泛研究的语言文化之一。高职语文教学课堂成为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加强学生对复杂含义的理解和运用的主阵地之一。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的意义与内涵
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赏析教学内容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语言分析,使学生领悟文学作品含义,引导学生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会选择一些经典著作进行文学鉴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反馈,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精神世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够陶冶学生情操、领悟文章内涵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积极乐观、豁达的态度。其实文学作品鉴赏的目的并不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字功底或者学生的文化素质综合能力,而是要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建立有效沟通、交流的桥梁,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使得心灵不断得到净化和洗礼。此外,也帮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世世代代流传,就是因为通过不同年代的人们不断的赏析赋予了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感情色彩,融入鉴赏者的感悟后,经过再创作的过程形成了新的含义,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经典将成为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及有效的媒介。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文学欣赏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文学欣赏教学模式的选择
由于性质的不同,高职学校并没有像普通学校那样饱受应试教育的重大压力,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着灵活性及多变性,教师教学也能广泛的发挥其专业性能。在进行文学欣赏教学时,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教学。首先,教师要遵循个性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文学作品与一般文章不同,对于文学作品的赏析不单单是了解其基本内容及主要思想含义,而是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文章的结构、构思,通过学生适当的联想,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创新、主动思考,不要仅局限于文学作品本身。作为文学鉴赏,主观决定性因素太多。同一部文学作品,通过不同人的阅读往往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这些人身处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不同、个人经历不同等等,都有可能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或者事有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组织学生们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在增进相互之间情感交流的基础上,也相互分享看法,开发学生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建立。
(二)围绕文学作品展示审美鉴赏
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的鉴赏是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不断拓展学生文学欣赏的创新性思维。教师要仔细研究文学作品本身,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内心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编制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诗人艾青认为,诗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诗人结合外界所带来的感觉,经过大脑思维的消化,形成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表达出来的形象。诗中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是诗人在生活中畅想追求的诗的意境和美丽。也就是说,作为文学作品主要表现形式的诗集中的反映了当时年代的社会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着文学作品本身进行审美鉴赏,但教师要懂得不能一味的、孤立的进行篇章机械式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内涵式的分析,遵循一定的文学理论规律,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
(三)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赏析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师不断的努力,实现对学生文学阅读质量的整体提高,不断培养学生文学作品鉴赏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局限于鉴赏那些著名作品,而是将眼界放宽,将更好的、更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不断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使得学生利用业余文化生活期间拓展自己的文学知识,让想象的翅膀插在学生无限的大脑思维空间,放飞翱翔。
高职语文教学迎合新课改教学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自己,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成为学生们争先恐后阅读的文学作品。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短暂,教师只能通过学习节选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意犹未尽。为了打破传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阅读,一来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来也使得课堂教学时间更加充裕。
综上所述,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学欣赏的教学质量成为影响语文教学整体评估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进而推动实现高职语文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1]侯为民.高中阶段文学鉴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2]王晓珊.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