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魯迅輯校古籍系年

2015-08-15鮑國華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15年0期
关键词:抄本刻本周作人

鮑國華

編寫説明

一、《系年》擬將魯迅輯校古籍的知識背景、資料準備、學術成果以及學術交流和論争的相關情況以編年方式加以記録,力圖展現魯迅輯校古籍的生成過程以及相關學術研究的基本面貌。

二、《系年》主要依據魯迅輯校古籍的相關著述,魯迅書信、日記以及同時代人的回憶文字,同時參考近年來的相關研究成果,並通過注釋注明資料出處。

1895 年(清光緒二十一年 乙未)

選抄《唐代叢書》中陸羽《茶經》三卷、陸龜蒙《五木經》和《耒耜經》各一篇,從此開始着力抄書。不久購得一部從《龍威秘書》等書中雜湊而成的小叢書《藝苑捃華》,這是造成他日後大抄明本《説郛》的原因之一。

1910 年(清宣統二年 庚戌)

1 月20 日—2 月28 日 作《〈徐霞客遊記〉題跋》,這是迄今發現的魯迅所寫最早的一篇古籍序跋,也是魯迅自署“戛劍生”的唯一手跡。

12 月2 日—31 日 抄録清郝毅行撰《燕子春秋》和《蜂衙小記》各一卷。

本年 開始輯録唐以前的小説佚文及越中史地書,後分别彙成《古小説鉤沉》和

《會稽郡故書雜集》。

1911 年(清宣統三年 辛亥)

1 月1 日—29 日 纂輯校勘唐劉恂撰《嶺表録異》三卷,作《拾遺》十八條和校勘記。該書主要記載嶺南的草木蟲魚,間及地理氣候,風土人情。抄録清郝毅行《記海錯》一卷。

2 月 抄録晉稽含撰《南方草木狀》三卷。

4 月 從《説郛》中抄出王方慶《園林草木疏》一卷,李翱《何首烏録》一卷,楊天惠《彰明坿子記》一卷,戴凱之《竹譜》一卷,贊寧《筍譜》二卷,陳仁玉《菌譜》一卷,傅肱《蟹譜》二卷。這些手稿和别人所抄録的闕名《魏王花木志》等十九種合訂爲兩册,題名《説郛録要》。

6 月26 日—7 月25 日 抄録《穆天子傳》,現存抄稿扉頁記有“辛亥六月寫”字樣。第二年“壬子一月”又作《穆天子傳校補》,並附所摘録的劉師培《穆天子補釋》及其所校《穆天子傳·讀道藏記》。

夏 繼續輯録《古小説鉤沉》,至年底基本完成。

11 月21 日—12 月19 日 抄録宋范成大撰《桂海虞衡志》一卷。

本年 抄録古小説《搜神記》、《搜神後記》、《十洲記》、《神異經》、《異苑》、《王子年拾遺記》和《洞冥記》等七種,並擷取類書所引,準備加以校訂,題名《小説備校》。

1912 年(中華民國元年 壬子)

2 月 輯録校訂《古小説鉤沉》完成,擬署周作人名刊行,由於没有刻版費而擱置,托書店出版也未獲成功。作《〈古小説鉤沉〉序》,署名周作人,發表於《越社叢刊》第一集。

4 月5 日—9 日 抄録清孫志祖增訂姚之駰輯本《謝氏後漢書補逸》,並作抄録説明。魯迅曾四次抄録謝承《後漢書》的不同輯本,這是第一次。在南京江南圖書館見影抄明代謝肇淛小草齋抄本《沈下賢文集》,録文集中傳奇三篇:《湘中閨辭》、《異夢記》、《秦夢記》,並以清丁氏“八千卷樓”抄本校勘,後均編入《唐宋傳奇集》。

6 月9 日 購善化童氏刻本《沈下賢集》一部二册。此本即魯迅在《〈唐宋傳奇集〉稗邊小綴》中所説“長沙葉氏觀古堂刻本”,爲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據葉德輝藏舊抄本刻印,因書前有善化童光漢所作序言,故亦稱童氏刻本。

8 月2 日 録汪文台輯本《謝沈後漢書》一卷畢。

8 月15 日 録汪文台輯本《謝承後漢書》八卷畢,並作《汪輯本〈謝承後漢書〉抄録説明》。讀唐趙蕤《長短經》,抄書中引録的虞世南史論。

8 月20 日 同教育部同事往圖書館閲敦煌石室所得唐人寫經,又見若干宋、元刻本。

9 月22 日 自《全唐詩》録出虞世南詩一卷。

10 月12 日 得周作人寄《古小説鉤沉》草稿。抄補《史略》一頁。

10 月16 日 補寫《北堂書鈔》一頁。魯迅據該書輯録古小説遺文數則,編入《古小説鉤沉》。

11 月10 日 補寫《雅雨堂叢書》缺頁。至11 月12 日補寫叢書中《大戴記》目録後語缺頁,全書補完。

11 月23 日 得周作人寄《古小説鉤沉》草稿一迭。

11 月24 日 補寫《北堂書鈔》缺頁一頁。

本年 撰寫《古小説鉤沉》各篇短序,總題目爲《説目》,記録《古小説鉤沉》中各篇小説在歷朝志書、類書中的記載情況,介紹作者所處時代、官職及作品卷數,間有魯迅的注文和按語。《説目》現存三十二篇,存目待寫的六篇,系未完稿。

1913 年(中華民國二年 癸丑)

3 月5 日 開始抄録謝承《後漢書》校訂本。

3 月27 日 寫定謝承《後漢書》畢,作《〈謝承後漢書〉序》。

3 月28 日 寫定謝沈《後漢書》一卷。

3 月29 日 抄録虞預《晉書》集本,至3 月31 日畢。

3 月30 日 收周作人寄《沈下賢集》抄本二册。該抄本是魯迅1912 年初在南京時與許壽裳等借江南圖書館藏書録出並作校勘。

本月 作《〈謝沈後漢書〉序》、《汪輯本〈謝承後漢書〉校記》、《〈虞預晉書〉序》。

5 月29 日—6 月1 日 借得明抄本殘《説郛》五册,“與刻本大異”,從中“寫出《雲穀雜記》一卷,多爲聚珍版本所無,惜頗有譌奪耳,内有辨上虞五夫村一則甚確”。

6 月1 日 作《〈雲穀雜記〉跋》,説明此書版本的殊異,指出自己所抄出的這一卷“譌奪甚多,不敢輕改,當於暇日細心校之”。自本日起,陸續抽暇校訂,至次年三月中下旬,又另謄清一次,成爲定本。

6 月6 日 借宋本《易林注》二册抄録,至6 月15 日抄畢第十四卷。

8 月14 日 續抄宋殘本《易林》,至8 月25 日畢,共抄八卷。

8 月27 日 開始補寫《台州叢書》中之《石屏集》。魯迅由本日起至11 月16 日抄畢,歷時八十日,總計二百七十二頁。

10 月1 日 借《嵇康集》一册,明吴寬叢書堂抄本。

10 月15 日 以叢書堂本《嵇康集》校《全三國文》,至20 日夜校畢。

10 月20 日 校《嵇康集》畢,作《〈嵇康集〉跋》,署名周樹人。此次校録是以明吴寬叢書堂抄本爲底本,用明黄省曾等五家刻本校勘,又取《〈三國志〉注》、《晉書》等多種古籍中的引文,考其異同。

11 月4 日 得周作人寄《嶺表録異》寫本及校勘各一册,《文士傳》及《諸家文章記録》輯稿共二册。

12 月30 日 輯録《嵇康集》畢,計十卷,約四萬字左右。

1914 年(中華民國三年 甲寅)

2 月15 日 抄録孫志祖謝氏《後漢書補逸》起,至3 月14 日畢,計五卷,約一百三十頁,四萬餘字,歴二十七日。

3 月11 日 作《〈雲穀雜記〉序》,署周作人名。

3 月16 日 抄録南宋張清源《雲穀雜記》起,至3 月22 日畢,總計四十一頁,約一萬四千餘字。

4 月6 日 抄録《沈下賢文集》,共12 卷並跋,至5 月24 日畢。該本是在南京時的抄校本和善化童刻本的基礎上抄校而成。

6 月30 日 得周作人録自《嘉泰會稽志》之《會稽記》、《雲溪雜記》各一貼。

7 月10 日 得周作人寄《會稽舊記》二頁。

7 月15 日 得周作人録《會稽先賢傳》一紙。

8 月18 日 抄録《志林》。約在同日或稍後作《〈志林〉序》一篇,扼要説明《志林》在古籍中的收録情況。

9 月27 日 抄録《出三藏記集》,已録至第五卷,擬暫休止。

11 月3 日 作《〈會稽郡故書雜集〉序》,署周作人名,同年12 月載《紹興教育雜誌》第二期。

11 月12 日 以《會稽郡故書雜集》初稿三册寄周作人,想在故鄉刊刻此書。

1915 年(中華民國四年 乙卯)

2 月12 日 得周作人寄《會稽郡故書雜集》樣本二頁。

6 月5 日 得蔣抑卮信並抄文瀾閣本《嵇中散集》一部二册。

6 月19 日 得周作人寄《會稽郡故書雜集》二十册。

7 月15 日 得蔣抑卮信並明張溥刻本《嵇中散集》一卷。

1916 年(中華民國五年 丙辰)

3 月3 日 夜抄《法顯傳》起,至本月16 日夜訖,共一萬二千九百餘字,歷時十三日。

1918 年(中華民國七年 戊午)

9 月24 日 校《鮑明遠集》。魯迅是以清代毛斧季用宋本校勘過的版本校明代汪士賢校本,次日校訖並作《〈鮑明遠集〉校記》,未發表。

1920 年(中華民國九年 庚申)

12 月13 日 從張閬聲處借得《説郛》兩册。此系明抄原本《説郛》的殘本。

1921 年(中華民國十年 辛酉)

2 月12 日 校《嵇康集》一過。

2 月28 日 從張閬聲處借得《青瑣高議》殘本一册,托周建人抄寫。《〈唐宋傳奇集〉序例》中,又説明他用到該書時,依據“董康刻士禮居本”,並“校以明張夢錫刊本及舊鈔本”。

3 月8 日 校《嵇中散集》畢。

3 月14 日 抄録《青瑣高議》畢。

3 月20 日 以趙味滄校本校《嵇康集》。

10 月5 日 抄録《青瑣高議》。

1922 年(中華民國十一年 壬戌)

1 月27 日 從許壽裳處借得石印南星精舍本《嵇中散集》一本,即明嘉靖乙酉黄省曾仿宋本,這是魯迅校勘《嵇康集》時所用的主要參考版本之一。

8 月7 日 午後校《嵇康集》起。

8 月27 日 開始抄録《遂初堂書目》,至9 月3 日抄畢。

9 月12 日 以明抄《説郛》校《桂海虞衡志》。

9 月14 日 抄録唐顔師古《隋遺録》,後收入《唐宋傳奇集》。書末所附《稗邊小綴》中説明《隋遺録》是“據原本《説郛》七十八録出,以《百川學海》校之”。

1923 年(中華民國十二年 癸亥)

1 月28 日 重裝《麈餘》二册。

1 月31 日 重裝《五雜俎》八册。

2 月4 日 補抄《唐詩紀事》一頁。

4 月2 日 應北京大學邀請校正《太平廣記》八十册又别本九册。從本日起,至5月22 日完成。

4 月9 日 補抄《青瑣高議》缺卷。

5 月13 日 重裝《顔氏家訓》二册,《四部叢刊》初集影印本。

5 月15 日 重裝《石林遺書》十二册畢。

5 月22 日 校正《太平廣記》畢,歸還北京大學。

6 月6 日 補抄《王右丞集箋注》,至6 月10 補抄畢,裝訂該書八册。

6 月18 日 重裝《授堂遺書》。

1924 年(中華民國十三年 甲子)

6 月1 日 夜校《嵇康集》,3 日夜、6 日全天、7 日夜續校,至8 日夜校畢。

6 月10 日 作《〈嵇康集〉序》,載1938 年4 月23 日《華美週刊》第一卷第一期,署名魯迅,後收入《嵇康集》。

1926 年(中華民國十五年 丙寅)

6 月12 日 編輯《小説舊聞鈔》。

7 月4 日 致魏建功信並需要校正的作品。魯迅爲編選《唐宋傳奇集》,請魏建功用北京大學所藏明刻大字本《太平廣記》校正傳奇作品。

8 月1 日 校完《小説舊聞鈔》,並作《序言》,説明本書輯録經過,材料取捨情況及刊行原因。

8 月12 日 《小説舊聞鈔》由北新書局出版。該書於1935 年7 月由聯華書局重排再版,增加二節,並作《再版序言》。

11 月4 日 作《〈嵇康集〉考》訖,未收集。1927 年(中華民國十六年 丁卯)

8 月22 日—24 日 編次《唐宋傳奇集》,撰劄記,即《稗邊小綴》,考證《唐宋傳奇集》中各篇取材的來源及版本。

9 月10 日 作《〈唐宋傳奇集〉序例》,載1927 年10 月16 日《北新》週刊第51、52期合刊,署名魯迅。《序例》對《唐宋傳奇集》編集的資料來源作了扼要説明。

12 月末 《唐宋傳奇集》上册由北新書局出版。

1928 年(中華民國十七年 戊辰)

2 月 《唐宋傳奇集》下册由北新書局出版。

9 月25 日 代章廷謙校《遊仙窟》稿。

1929 年(中華民國十八年 己巳)

5 月25 日 往孔德學校訪馬廉,閲舊本小説。

1931 年(中華民國二十年 辛未)

11 月13 日 以涵芬樓影印宋本《六臣注文選》校《嵇康集》。

1934 年(中華民國二十三年 甲戌)

5 月 輯録《唐宋傳奇集》合成一册,由聯華書局再版。

1935 年(中華民國二十四年 乙亥)

1 月23 日 重訂《小説舊聞鈔》畢,並作《〈小説舊聞鈔〉再版序言》,回顧《小説舊

聞鈔》的成書過程,説明再版的原由。

5 月26 日 開始校對改版重印的《小説舊聞鈔》。

7 月 《小説舊聞鈔》經增補後由聯華書局改排重印。

1936 年(中華民國二十五年 丙子)

10 月5 日 致增田涉信,解釋《〈小説舊聞鈔〉再版序言》的含義。

猜你喜欢

抄本刻本周作人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浙江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明清抄本考论
不说穿
鲁迅与周作人分道扬镳之谜
周作人的后半生
《姑妇曲》校补四十六则
“言而当”与“默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