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趙樹理文學在俄蘇:譯介、研究、評價

2015-08-15宋紹香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15年0期
关键词:文學佐夫克里

宋紹香

文學貴在創新。

趙樹理文學“除了主題新穎外,敍述方式也很新穎”(小野忍);它“運用生動的群眾語言,準確地表現出具有獨特個性的典型人物”並創造了獨具民族特色的“趙樹理式”的“文體”與“文風”(雅·普實克)。所以,趙樹理文學在20 世紀40 年代初期,在延安一經問世,便首先引起了以延安爲中心的解放區的讀者、文藝界和民衆(聽衆)的轟動;繼之引起了國統區廣大讀者和文壇巨星的震驚、評論和熱議。日本學者稱當時中國文壇的“這一奇異現象”是“史無前例的”;幾乎與此同時,也引起了國際漢學界的青睞和探“謎”。據不完全統計,從4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的30 年間,趙樹理文學已被譯成日、俄、英、法、德、意、捷、波、匈、羅、阿等二十多種語言;出版(發表)的譯品約一百二十種,國際研究論文或專著近200 篇(部)。所以,趙樹理這位農民出身的“山藥蛋”派中國作家堪稱爲世界著名作家是當之無愧的!

在國際漢學界譯介和研究趙樹理文學的進程中,不言而喻,俄蘇漢學家們扮演了比較重要的角色,做出了較爲突出的貢獻。

一、譯 介

俄蘇最早譯介趙樹理文學是從20 世紀40 年代末開始的。

1949 年,蘇聯《遠東》第2 期譯載了趙樹理中篇小説《李家莊的變遷》(В·克里弗佐夫譯);同年,莫斯科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了該小説的俄文版單行本(В·克里弗佐夫譯並作序,Б·舒普列佐夫校)。該小説俄文版問世後,在俄蘇讀者、學界和輿論界引起了較大反響,多家報刊,諸如蘇聯《文學報》《文化與生活報》《新時代》《星火》《火花》《列寧格勒之夜》等,争先發表消息和評論文章,引發了下一年的譯介熱潮。

1950 年,是俄蘇趙樹理譯介的豐收年,共發表、出版了5 種趙樹理譯品,將俄蘇“趙

譯”推向了一個譯介“熱潮”:首先,《遠東》1950 年第2 期發表了趙樹理短篇小説《小二黑結婚》(В·克里弗佐夫譯);繼之,《星火》1950 年第7 期又全文轉載了В·克里弗佐夫翻譯的《小二黑結婚》;同年,蘇聯《青年集體農莊莊員》雜誌第2 期,發表了Н·帕霍莫夫翻譯的趙氏短篇小説《小經理》;蘇聯遠東出版社也出版了В·克里弗佐夫譯並跋的《李家莊的變遷》;莫斯科真理報出版社出版了趙樹理著《小二黑結婚》(短篇小説集),В·克里弗佐夫作序,其中:《小二黑結婚》——В·克里弗佐夫譯;《地税》——Е·沙盧諾夫譯;《福貴》——Е·沙盧諾夫譯;《小經理》——Н·帕霍莫夫譯。

就這樣,在一年之内,中國作家趙樹理的5 部中短篇小説,先後以俄文方式出現在俄蘇讀者面前,引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和關注。很快,趙樹理便成了俄蘇家喻户曉的“熱門”外國作家。

俄蘇的趙樹理“熱”在繼續升温。1951 年和1952 年重點譯介了《李有才板話》。兩年發表、出版了三種俄譯《李有才板話》版本:一種是《新世界》(1951 年第12 期)版本(В·羅果夫譯);一種是《星火》叢刊(1951 年第19 期)版本(同譯者)和《真理報》版本(同譯者)。接着,1953 年又出現了第二次譯介、出版熱潮,全年又出版(刊登)了5 種趙樹理譯品:

1.莫斯科國家文學出版社出版了Н·費德林主編的《中國作家短篇小説集》,其中收録了趙樹理的短篇小説;

2.莫斯科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了М·卡皮查編譯的《趙樹理選集》,内容:《小二黑結婚》《地板》《小經理》《李家莊的變遷》——В·克里弗佐夫譯;《李有才板話》《登記》——В·羅果夫譯;《邪不壓正》《田寡婦看瓜》《傳家寶》——В·斯佩蘭斯基譯;《福貴》——Е·沙盧諾夫譯;

3.蘇聯《遠東》1953 年第2 期重新發表В·克里弗佐夫譯,趙樹理著《地板》;

4.蘇聯《接班人》雜誌,1953 年第13 期,重新刊載趙樹理著,В·克里弗佐夫譯《地板》;

5.蘇聯哈薩克共和國小説詩歌出版局出版了《趙樹理短篇小説集》(哈薩克文版)。

此後,雖然没再出現什麽譯介“熱潮”,但是,除個别年份外,基本每年都有一、二種趙樹理作品譯品在俄蘇面世。截止70 年代初期,俄譯趙樹理作品近四十種。這樣,在“文革”前後,趙樹理的主要作品就全部被移植到俄蘇。其中,《李家莊的變遷》出版了4種(次)版本,《小二黑結婚》出版了3 種(次)版本,《趙樹理選集》出版了2 種(次)版本。由此可看出當時俄蘇譯介趙樹理文學之盛況。

在趙樹理文學譯介、傳播過程中,俄蘇的報紙、期刊、出版社三位一體齊上陣,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競争,使譯品的發表、出版、書評搞得紅紅火火,造成了一種良好的譯介氛圍。在這方面,蘇聯《遠東》雜誌、《星火》雜誌、《新世界》《真理報》《外國文學》等報紙和期刊,莫斯科國家文藝出版社、遠東出版社、莫斯科真理報出版社、外國文學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等出版社都爲趙樹理文學的譯介和出版做出了重要貢獻。另外,值得提及的是,爲了翻譯趙樹理作品,許多著名的漢學家親自出面擔當重任。如В·羅果夫翻譯了《李有才板話》、《登記》等,В·克里弗佐夫翻譯了《李家莊的變遷》、《小二黑結婚》等,М·卡皮查編譯了《趙樹理選集》等,А·季什科夫翻譯了《三裏灣》,А·賈托夫翻譯了《張來興》等。這些著名漢學家的加盟,大大加强了翻譯隊伍的陣容,提高了“趙譯”品質,在國際漢學界産生了重大影響。

二、研 究

俄蘇的趙樹理研究與其譯介基本是同步進行的,也是始於20 世紀40 年代末期。其特點是:譯介、研究並舉,報紙、期刊、出版物齊上陣,聲勢浩大,成績可觀。從1949 年至1980 年的31 年間,俄蘇共發表(出版)研究論文五十餘篇。許多著名漢學家也都參與其中。諸如В·羅果夫、Н·費德林、Л·艾德林、В·克里弗佐夫、М·卡皮查、С·伊凡科等都爲趙樹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這説明俄蘇對趙樹理的研究是非常重視的。

從時間上來看,趙樹理研究的熱潮是在研究的最初兩年:1949 年發表研究論文8篇,1950 年發表研究論文12 篇;從研究方式來分,大致可分以下四塊内容:

(一)譯著序跋

俄蘇漢學有這樣一個優良傳統,即非常重視爲譯著撰寫《序》《跋》。或請學術名家撰寫,或由譯者親自撰寫。這些《序》《跋》的内容,通常是簡介作者,簡述作者創作生涯,表明對作者的評價。序跋作者們大抵是翻譯家兼漢學家,大多使用第一手資料撰寫,資料豐富而翔實,加之敢於直言,敢於立論。所以,這些序跋,實際上就是一些非常精湛的學術論文。具有很大的權威性。譬如:

1949 年《遠東》第2 期發表В·克里弗佐夫翻譯的《李家莊的變遷》時,同時發表了他撰寫的序言和後記:《〈李家莊的變遷〉譯者序言並後記》;當年,莫斯科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李家莊的變遷》俄譯本單行本時,譯者將原序言改爲《論趙樹理的中篇小説》;

1950 年,В·克里弗佐夫爲《小二黑結婚》短篇集撰寫了序言《〈小二黑結婚〉短篇小説集序言》,載蘇聯《星火》叢刊1950 年第41 期;

1951 年,В·羅果夫爲趙樹理小説《登記》俄譯本撰寫了序言《〈登記〉俄譯本編者的話》,載蘇聯《新世界》雜誌,1951 年第2 期;

1953 年,М·卡皮查爲《趙樹理選集》俄譯本撰寫了序言《趙樹理選集·序言》,載《趙樹理選集》俄譯本,莫斯科外國文學出版社1953 年版。次年,М·卡皮查爲《李家莊的變遷》在伊爾庫茨克的出版撰寫了序言《〈李家莊的變遷〉俄譯本序言》,蘇聯伊爾庫茨克圖書出版社1954 年版;

1958 年,Н·費德林爲《趙樹理選集》撰寫的序言是《論趙樹理的創作》,載《趙樹理選集》俄譯本,莫斯科國家文藝出版社1958 年版;

1974 年,И·利謝維奇爲《李有才板話》俄譯本撰寫的序言是《論作家趙樹理及其創作》,載《李有才板話》俄譯本,東方文學主編,莫斯科科學出版社1974 年版。

這些序跋引領讀者加深了對作者、作品的理解和解讀,頗受讀者和研究者的歡迎。

(二)報刊評論

趙樹理作品在俄蘇每發表或出版一次,都會招來報紙、雜誌的熱議:或發表消息,或簡介作者,或發表評論文章。1949 年,蘇聯《遠東》雜誌譯載趙樹理小説《李家莊的變遷》後,蘇聯報刊連續進行了評論:10 月26 日,蘇聯《文學報》發表了Р·基姆的《偉大的變遷》;10 月31 日,蘇聯《文化與生活》報發表了М·切恰諾夫斯基的《中國作家的兩本書》;《新時代》第30 期,發表了Ю·斯維特洛夫、М·烏克拉英采夫的《描寫中國農村的中篇小説》;《火花》1950 年第3 期,發表了Е·布科夫斯基評論趙樹理文章;1950年4 月1 日,蘇聯《列寧格勒之夜》發表了С·馬爾科夫、Г·涅克拉索夫評論趙樹理文章;1950 年,《星火》第3 期發表了К·布科夫斯基《評〈李家莊的變遷〉》。

評論在繼續關照趙氏的其他作品:

1951 年,《新世界》第2 期發表了Л·艾德林撰寫的《論趙樹理》;1952 年12 月11日,蘇聯《真理報》刊登了Л·艾德林《評〈李有才板話〉》;1958 年7 月18 日,《文學與生活》發表С·伊凡科《中國農村的歌手》(評趙樹理);1958 年8 月21 日,蘇聯《文學報》發表了紮雷金的《人民作家》(評趙樹理)等。

文學評論是文學研究的“尖兵”,是一種文學研究形式;更何況在這些評論中有不少文章確實寫得不錯,極富時代性、理論性和科學性。

(三)研究論文

在這方面,筆者認爲,以下論文值得提及:

В·克里弗佐夫:《論趙樹理中篇小説》(莫斯科外國文學出版社,1949)。

Н·費德林:《論中國文學》,莫斯科《布爾什維克》,1949 年第19 期。

К·布科夫斯基:《評〈李家莊的變遷〉》,蘇聯《星火》雜誌,1950 年第3 期。

Г·康得拉舍夫:《描寫中國人民鬬争的真實小説》,蘇聯《列寧格勒真理報》,1950年12 月31 日。

Л·艾德林:《論趙樹理》,蘇聯《新世界》雜誌,1951 年第2 期。

Н·費德林:《中國文學·趙樹理》,莫斯科國家文藝出版社1956 年第616—637 頁。

Н·費德林:《論趙樹理的創作》,載《趙樹理選集》俄譯本,莫斯科國家文藝出版社1958 年版。

А·鮑爾夏戈夫斯基:《藝術家和教師》,載《張來興》俄譯本(俄譯:《Крепкая кость》——《硬骨頭》),莫斯科外國文學出版社1963 年版。

Н·П·拉紮列娃:《50 年代至60 年代末趙樹理創作的思想藝術分析》——莫斯科大學1972 年學位論文。

И·利謝維奇:《論作家趙樹理及其創作》,莫斯科科學出版社1974 年版。

……

以上這些論文,資料豐富、翔實,對原著文本研究透徹、到位,對深化趙樹理研究,産生了巨大作用。

(四)大型辭書

從50 年代中期到1980 年,俄蘇出版了七、八部《大百科全書》式的大型辭書,在裏面均在重要位置開列了《趙樹理》詞條,對趙樹理進行了全方位深入的學理研究,給趙樹理的人品與文品以高度評價。這是中國人民的光榮,也是中國乃至世界“人民文學”的光榮和魅力。諸如:

《蘇聯百科辭典·趙樹理》第3 卷,國立蘇聯大百科全書科學出版社1955 年版,第608 頁;

《蘇聯大百科全書·趙樹理》第47 卷,國立蘇聯大百科全書科學出版社1957 年版,第305 頁;

《蘇聯小百科全書·趙樹理》第10 卷,蘇聯百科全書出版社1960 年版,第429 頁;

《簡明文藝百科全書·趙樹理》,蘇聯百科全書出版社1962 年版,第429 頁;

《簡明文藝百科全書·趙樹理》第8 卷,蘇聯百科全書出版社1975 年版,第513 頁;

《蘇聯大百科全書·趙樹理》第29 卷,國立蘇聯大百科全書科學出版社1978 年版,第183 頁;

《蘇聯百科辭典·趙樹理》(一卷本),蘇聯百科全書出版社1980 年版,第1505 頁。

在這些大型辭書中“趙樹理”詞條的出現,表明俄蘇“趙樹理研究”的成熟和升級,表明俄蘇學界對趙樹理文學成就的一種嚴肅“定位”。

三、評 價

從總體來説,趙樹理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作家。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結婚》問世時,延安文藝座談會剛開過一年;他的作品被翻譯到俄蘇時,正值中蘇友好的“蜜月”時期,俄蘇漢學家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一股腦兒傾注進了對延安文藝的譯介與研究之中。真所謂“天時地利人和”。趙樹理文學的“土”與當時蘇聯的“洋”,形成了極大反差;反映的“新人物,新生活,新思維”,又是那麽“似曾相識”。共同的意識形態,和基本相同的價值觀與審美觀,加之趙樹理獨特的語言風格和獨特的文體風格與藝術形式,所以俄蘇漢學家,對趙樹理及其文學非常欣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В·克里弗佐夫,是趙樹理作品《小二黑結婚》與《李家莊的變遷》的譯者和研究家。當趙樹理的第二部作品《李有才板話》問世後,他就感慨地説,看來,“一個新的大作家已來到中國文壇”。1946 年他翻譯出版了《李家莊的變遷》,隨後又出版了單行本。他説,這部中篇小説已“遠遠衝出其邊界,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他指出,這部中篇小説,“寫得簡潔、樸素,廣大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所以,受到了最廣泛的歡迎”。他很讚賞作品中“通俗易懂”的文學語言。他指出,“趙樹理作品中的語言,不是像某些作家爲修飾自己的作品而經常採用的那種‘文學裝飾圖案’,而是真正的人民語言,形象生動、樸素和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所以他認爲“趙樹理作爲作家的主要業績在於,他響應毛澤東的號召,使其創作緊密聯繫人民群眾”,寫出了成功的作品,他借用茅盾的話説,《李家莊的變遷》“這部作品是走向民族形式的一個里程碑”,在其作品中,“一個具有現代中國農民特性的完整的農民典型系列展現在了讀者面前”。

И·利謝維奇曾爲М·施奈德編譯的《李有才板話》(1974)撰寫序言,對趙樹理也有較深研究。他認爲“趙樹理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民性與民族性”,“善於反映他們(農民)的内心世界、傳統與偏見給他們造成的重負;同時還善於表現普通勞動者對幸福的難以遏止的追求——正是這種追求保證了未來的變革”。在慶祝趙樹理70 周歲誕辰時,他指出,趙樹理在人生的“第七個‘十年’他就很少創作了。但是,他所取得的成績已足夠使他的名字載入中國文學的史册。不管怎麽説,近三十年來在描寫中國農村生活方面還没有哪一個作家能超過他”。

資深漢學家Н·費德林,對趙樹理有精深研究。他從藝術的源泉、藝術的本質價值、審美價值、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等諸方面,對趙樹理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給出了恰當的評價。他認爲趙樹理的作品滲透着人民的深刻智慧與偉大質樸,真正體現了藝術的天賦,充滿幽默,風格獨特,“具有極大的藝術魔力”。之所以如此,是因爲趙樹理擺正了藝術與社會的關係,藝術源於生活。Н·費德林指出:趙樹理熟悉中國農村,熟悉農民的獨特生活,熟悉他們自古以來的習俗、思想和追求,把文學創作視爲爲人民服務,爲人民的解放事業服務。所以,趙樹理從人民的立場出發觀察生活和人,用人民的慧眼觀察人物的行爲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一美學思想,就註定了“趙樹理的文學藝術創作具有深刻的人民性”。Н·費德林稱趙樹理的藝術風格“自成一家”:心理描寫簡潔,語言生動而形象化。其作品的特點是“獨具特色的生動而富有新意的觀察與思考,生機盎然的熱情、激情與樸實的故事”。

В·索羅金、Л·艾德林是著名的中國文學史家,在論述40 年代中國文學的發展時,從文學史的視角點明瞭趙樹理文學的意義。他們指出,“40 年代下半期的中國文學,是以一部反映中國農村生活的最好作品——1946 年問世的趙樹理的大部頭小説《李家莊的變遷》爲標記的”。他們認爲趙樹理創造性地繼承人民文學傳統,善於運用絶妙的、樸素而又形象的語言描寫人物,“對人物心理觀察精緻,善於在錯綜交織的外部環境中揭示人物的内在本質”。所以,趙樹理才創作出了“其藝術性與思想性得到了和諧結合的作品,創作了運用人民感到親切的民族藝術形式描寫中國農村的新舊事物鬬争的作品”。

А·鮑爾夏戈夫斯基是一位很有思想、很有見地和藝術靈感的漢學家。在其評論中,他認爲那些只喜歡獵奇故事書的“貪婪的讀者”,可能“從(趙樹理作品)中學不到多少東西”,而他本人讀過趙樹理作品後卻感到“有許多值得讀一陣的東西”。然後他又嘲諷了那些“追求獨出心裁”,“以華麗辭藻和裝飾圖案”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他説他們得到的報復是:生活的真正色彩、聲音、氣味和真實卻從他們的作品中溜走了。而“只有勇敢的藝術家在走着一條樸實的、真誠的道路,他們從人民生活深處獲取了自己作品的題材、音響、節奏和創作風格。趙樹理就是一位這樣的藝術家”。多麽精闢的見解!А·鮑爾夏戈夫斯基繼續寫道,對中國文學興趣盎然的俄蘇讀者關於這位天才的、樸實無華的藝術家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概念:趙樹理的藝術特點是“簡潔樸素的敍述與詼諧生動的民間幽默相結合;生動的趣味性與心理細節的藝術性相結合”。趙樹理寫的作品“毫無雕琢痕跡”,其目的是想使人民群眾都能讀懂,“並以各種方式品嘗這種農民的‘豐盛宴席’”。

文學是時代的産物。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文學。趙樹理文學佔據了那個時代中國乃至世界“人民文學”的制高點,所以贏得了世界讀者;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學術,俄蘇漢學家積極譯介、傳播、研究趙樹理文學並給以高度評價,應是順理成章之事。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猜你喜欢

文學佐夫克里
大银幕上的克里弗
关于死亡
“文学泰斗”的由来
给自己切阑尾的医生
你今天真好看
漫画
你今天真好看
文學發展:優勢與挑戰併存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要借你个肩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