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来认可乡村教师

2015-08-14原宁辰

中国慈善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烛光公益老师

原宁辰

对于800万乡村教师而言,关注到600人的奖项所起作用有限,TCL公益基金会想做的,只是让他们的价值得到更多认可

启动了二手摩托的引擎,袁辉又一次踏上了他早已熟悉的这条山路。路的尽头,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10岁女孩正在翘首盼望。

满目都是绿色的山野植物。在颠簸蜿蜒的十几里山路上,这个在社交媒体上自称“辉哥”的26岁小伙感觉自己毕业后的快乐才刚刚开始—2014年9月,已经在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小学志愿支教两年的他,决定延长自己的支教周期,在清太坪镇白沙小学继续支教服务两年。

田艳青是他需要单独“走教”的一名学生。因为身体的疾病,她无法像其他同学一样到学校上课,两年前袁辉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单独为她补课,每周两课,风雨无阻。目前她已经进入二年级的课程学习中,人也活泼开朗了许多。

900元。这是袁辉一个月的支教志愿补贴,“这里面每月还有好几百块都补贴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了呢。”袁辉笑言。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任何无奈和沉重,反倒一提到支教生活就有说不出的高兴劲儿。

这个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小伙子,婉拒了导师推荐的体面工作,也放弃了家里安排的稳定饭碗,抱着一大堆尼采、康德的哲学著作作伴,住在一间报纸裱糊的简陋宿舍里,每天乐呵呵地给多个年级的学生上课。

在学生眼中,他们的“袁老师”幽默活泼、才华横溢,既写得一手飘逸板书,出口成章,又颇具音乐造诣,还可以在数学课上带领学生们挑战思维,脑洞大开。学生们下课后总是争先恐后地跟他分享小“秘密”,和他一起打闹、游戏。

袁辉的到来,悄然改变着姜家湾小学的面貌,孩子们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乐观,也开始渐渐习惯于用普通话交流。袁辉还多次联系自己的母校和同学,给孩子们捐赠衣物和学习用品。

2015年6月23日,袁辉和其他9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乡村教师一起,站上了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成为第二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的获奖教师之一。

“可能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

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一位乡村女教师把相机递给了在礼堂最后一排站着观礼的儿子,她在台上露出自信、坚定的微笑,希望儿子能为她记录下这一刻。

很多获奖教师都是第一次走出自己的村校,走出大山。身为颁奖嘉宾的TCL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魏雪,在和老师们交流时,对其中一位来自新疆天山脚下的维族乡村教师印象深刻。

“那个老师坚守在当地,教当地的维族孩子学汉语,多年来甚至连他所在的新疆阿克苏市都没有去过,一辈子也没有想到要来首都北京。他在收到学校的获奖通知时,几乎不敢相信,直到登记报名了,心里才踏实下来。这次来北京参加颁奖礼,先后辗转共坐了四天的火车才到达。”

本届“烛光奖”到会的100位获奖教师来自全国14省、自治区的13个民族,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300位获奖优秀乡村教师的代表。他们每人会获得TCL公益基金会提供的价值1.2万元的奖励,包括8000元奖金及价值4000元的线上线下培训课程。300名获奖教师将分批次赴北京、上海和成都进行线下观摩学习、交流培训。

“TCL希望工程烛光奖”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TCL公益基金会共同设立的乡村教师帮扶项目,计划五年投入2500万元,表彰和鼓励优秀乡村教师,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并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技能、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推进乡村教育改善,倡导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社会风尚。

魏雪在参与乡村教师的走访时,曾见过不止一个老师被亲朋好友数落:你在干什么,你做的事怎么这么没有价值,你拖累了全家人。“乡村教师付出了我们想象不到的艰辛和努力,但他们的价值完全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

有着11年教龄的乡村教师董福来,自毕业后就扎根在河北省一所乡村学校,学生多是留守儿童,他不但要负责孩子们的学习,还要负责他们的生活、健康和心理成长。谈及生病卧床却难以照顾到的父母,董福来在《中国慈善家》记者面前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800万乡村教师,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关于职业发展、身份认可,还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尊重。“给这些老师领奖的机会,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奖,可能对他们来说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但是他们特别有荣誉感。因为他们在家乡得不到这种尊重,挣那么少的钱,养家糊口都做不到,他们心里也是很煎熬的。”魏雪对《中国慈善家》说。

评选方式的创新

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曾经因为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使得他后来创办TCL公益基金会时,把帮扶基础教育设定为基金会的重要使命之一。而对在高中阶段关怀、鼓舞他、成为他人生重要指路人的班主任高昭君老师的感念,亦为TCL公益基金关注到教师这一群体播种了善缘。

在第一届的基础上,第二届“烛光奖”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颇具特色地策划了“我选我”乡村教师网络平台自我推荐活动,为那些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提供了自荐机会。419位乡村教师通过网络渠道自荐报名,最终评选出60名教师。另外,这届“烛光奖”还对奖项进行了创新,把对获奖教师的表彰细分为奉献奖、先进奖、引领奖,全面展示并表彰乡村教师的贡献。

余鹏程是“我选我”自荐方式的受益人,他的学生在得知信息后帮他报名参选。余鹏程在安徽省岳西县白帽镇辅导小学深村教学点代课22年,兢兢业业,任教班级成绩历年名列全镇前茅,经过最终评选之后获得“奉献奖”,这让他感到既惊喜又意外,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评选过程中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玫瑰走访”。由TCL 公益基金会、新华网记者、自媒体人以及志愿者共同组成采访小分队,对包括安徽、四川、甘肃等在内的19个省92个县共163名候选乡村教师进行了走访,深度了解乡村教师的生活及施教情况,同时也挖掘和传播了很多乡村老师的感人故事。endprint

获得“引领奖”的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宝箭山小学校长徐长刚,就是魏雪和志愿者实地考察走访,评选出来的优秀校长。他为完善学校设施争取了大量社会爱心组织捐赠,为学校置办了新课桌、阅览角、监控和低音广播等设施,还在学校中引入循序渐进“成功法则”,帮助学生成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感恩”是宝箭山小学教学楼上每位学生都能看到的醒目标语,也是他着力培养学生们一定要具备的基本德行。

魏雪对“引领奖”的设置有自己的思考。“虽然贫困,但是要有创新的思维,还能勇于尝试,能够把学校带出困境,摸索出自己发展的路。这种精神带来了新的思维,对整个乡村教育的推进非常有帮助。”

"我们做的太少"

两届“烛光奖”共评选出600名优秀教师,明年,“烛光奖”计划增加150个获奖名额,即便如此,对于目前全国800万乡村教师而言,TCL公益基金会能做的也只是“杯水车薪”。在颁奖典礼现场,在电影《我们光荣的日子》里出演一名乡村教师的颁奖嘉宾柯蓝坦言,对于乡村教师这一群体,“我们说的太多,做的太少。”

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卢汉军,因前往北京领奖,他所执教学校仅有的5名学生获得当地教育局的特批放假。在撤点并校的大环境下,卢汉军所在的黔西南州册亨县威旁乡岜院小学的学生,由之前的100多名剧减到5名,但他仍然为了这5名学生独自坚守在大山中。“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我都不会离开他们的。”卢汉军说。

受卢汉军的事迹触动,在他离京前,魏雪抓紧为他的学生买了满满两包文具、书籍及教学用品。她知道,卢汉军只是万千坚守岗位的乡村教师的一员,但身为母亲的她这次决定“能帮一点是一点”。

2015年6月初,国务院公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了多项对乡村教师的支持计划,旨在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这个文件不仅可以让很多乡村教师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对他们的关怀及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将激励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乡村教育公益事业中去。”魏雪表示。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姚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乡村教师以前会面临待遇问题、环境问题,现在,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问题,如职业升迁、职称评定、在乡村社会的认同等。在解决方案上除了给予奖金鼓励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鼓励,同时应该做好交流和培训平台,“这是一个立体方案。”

姚文称,青基会结合“烛光奖”将发起一个“烛光心愿”的小型众筹计划,教师的一些小需求,比如教具、课件等,青基会可以通过政府以及其他筹集资源的方式帮助解决。

接受优质培训是乡村教师非常看重的职业发展部分。作为TCL控股的一家培训公司,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把远程培训及线上互联网培训引入进来,结合线下的培训、考察、交流、互动,创新尝试“烛光课堂”,不仅用到学生身上,也用到乡村教师身上,使他们彼此受益。

此次来北京参加颁奖典礼的乡村教师们,也受邀参观了北京的府学小学和三里屯小学。“这么先进的设备对于乡村学校而言可能20年以后都不可能有,但是他们的一些教学方式和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给一些校长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的学校,校长们很看重北京学校的课余活动怎么组织,这对于照顾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非常有帮助。”魏雪表示。

TCL公益基金会也在尝试整合更多的资源,帮助乡村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有的老师家庭贫困,我们尝试用一些小额信贷的方式帮助解决。有的老师患有疾病,我们引进了一些医疗企业,发挥他们的优势,给老师带来一些体检、医疗服务。很多商业机构的参与,能够把乡村教师的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尽我们自己最大的力量,未来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平台资源的整合者。” TCL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磊告诉《中国慈善家》。

对TCL公益基金会来说,每年评选出来的老师的信息巨大,他们带来各个领域的需求,“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媒体合作伙伴,一起建立信息数据库,把信息和需求传递出去,让更多的社会资源能够参与到公开的平台上来,这样才能发挥集体的优势、民间的优势以及政府的优势解决问题,可能不再是点上的,而是从点到面的。”这一思考,让参与公益事业数年的魏雪再次坚定,慈善可以“发乎于情”,但一定要“成长于理性”,通过专业的机制、持久的计划才能生根发芽。endprint

猜你喜欢

烛光公益老师
烛光颂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跃动的烛光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