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重构医疗五大产业链的分析
2015-08-14朱慧颖
王 晶,朱慧颖
(互联网医疗中国会 北京100025)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速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进步,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动力、人们工作生活的新方式。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人类生活将进入智慧生活新时代。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都在医院的高墙外游弋,站在时代的风口,医疗行业不得不做出改变。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渗透进医院围墙,“互联网+医疗”将以崭新的服务模式改变患者的就医方式,重构传统医疗生态,为医疗行业创造新的机遇和挑战。
2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轨迹
在我国,互联网逐渐渗透医疗行业,可划分为以下3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我国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大型医疗机构的工作流程开始电子化,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逐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通过建立IHIS、HMIS、CIS等信息系统,医院可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进行综合管理,整体化及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效率。2003年,国家逐步加大公共卫生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开始建立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医疗信息化助力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管;2009年,我国大力深化医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为医疗及临床数据库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试图实现区域内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
(2)第二阶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线医疗服务行业逐渐崛起。1999年,致力于为百姓健康和医疗专业人士服务的寻医问药网建立,该网站包括健康资讯、医药搜索查询等功能,成为医患交流的平台;2000年3月,依托三九集团的39健康网开通,在拥有医药专业背景支持的互联网技术及研发团队的基础上,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主导,引导用户就医及药品选择;2000年7月,服务于医生的丁香园医学文献检索网和丁香园医学主页上线,帮助医生提高搜索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形成了一个专业知识分享交流的医生社区;2006年,好大夫在线创立,创立初期主要是为中国患者提供就医参考信息,并建立了互联网上第一个实时更新的门诊信息查询系统,独创“按需分配”的门诊预约系统。此外,患者还可以为喜爱的大夫投票等,好大夫在线被业界称为医疗界的“大众点评网”,后期还增设了电话问诊服务,帮助患者及时解答疑惑。基于PC端的患者自诊、在线预约挂号、电话咨询等服务简化了患者传统的看病流程,减轻了传统医疗机构的就诊压力,也解决了医疗分配不均等问题。
(3)第三阶段
移动应用技术与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促使医疗服务开始由PC端转向智能移动端。39健康网在移动终端增设就医助手、39问医生、39健康、药品通等APP,同时,春雨掌上医生、掌上药店、病历夹、医口袋等移动端医疗APP也逐渐兴起。一方面,移动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正在改变着患者的就诊方式,人们开始习惯通过智能手机终端作为医疗服务入口,搜索、查找、解决及购买相应的医疗服务,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既为其节省了时间,又为其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医疗服务方案;另一方面,随着云技术及智能硬件技术的逐渐成熟,可穿戴设备逐步发展起来,咕咚手环、小米手环等各种可穿戴设备开始被大众所喜爱,人们通过它们与移动终端相结合,同步记录个人体征数据,实时监控及调整个人身体变化。集合了个人大数据的京东云、百度健康云、苹果HealthKit等服务平台,将确保个人大数据的存储及整合,未来用户将在云端平台随时录入及调取所有与个人体征相关的数据,如血糖、血脂、心电、血压、睡眠、体重等,实时掌握个人体征情况。
3 互联网+医疗,将向行业主流发展
(1)宏观政策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一文中已明确指出,将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取消多点执业地点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以及两道审批程序,对于医生来说,多点执业政策的放开更有利于医生使用互联网工具完成价值实现。同月,《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集意见,对网售处方药的标准、格式、有效期等做出了相关规定,该办法不仅为互联网企业进入医药市场提供了政策依据,还推动了“医药分开”药品流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为将来处方药的网络销售提供了政策保障。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指出将“支持中小零售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优势互补,加强服务资源整合,促进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互动”,同时还指出“积极拓展信息消费新渠道,创新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支持面向城乡居民社区提供日常消费、家政服务、远程缴费、健康医疗等商业和综合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这对于移动医疗、医药电商O2O的发展均是利好政策。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同意在宁夏、云南等5个省区开展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大力支持远程医疗的发展。不难看出,国家在互联网+医疗方面的政策正在逐步放开,在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医疗创新模式将层出不穷。
(2)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人口上升及资源分配不均,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数超过1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中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数约3 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不仅为政府带来了严重的财政负担,也使其子女面临着工作及生活的双重压力。此外,我国慢性病呈现高发趋势,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正在危害国民健康与社会稳定,慢性病的治疗周期长,花费费用高,如何及时管理并控制慢性病以及如何提前预测及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一直是国家关心的问题。
医疗资源极度匮乏且分配不均,优质医疗资源向东部以及一线城市倾斜。在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上,北京和上海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远高于中西部城市,如图1所示。优质资源的过度集中将导致中西部区域看病难、看病贵等不良状况发生。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医疗水平,大大降低国家和个人的医疗支出。
(3)互联网+医疗投资比重明显上升,互联网医疗将成下一片蓝海
《2014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展状况蓝皮书》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移动医疗APP发展迅速,现阶段已达2 000多款。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30.1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6.8%,并预测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125.3亿元人民币。自2014年后,移动医疗项目额度不断刷新,不难看出投资机构已开始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主要集中在已逐渐成熟的大型C轮投资,其中,腾讯基金连续两个月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豪掷1.7亿美元;2015年4月,华康移动医疗完成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成为2015年以来国内移动医疗健康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移动医疗仍将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具体见表1。
(4)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逐渐成熟,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成熟,为医疗的移动化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首先,手机等智能硬件逐渐普及,使互联网医疗可覆盖的用户量大幅上升,2014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32亿,新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64.1%;其次,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降低了移动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成本,MEMS传感器技术的成熟,使各类设备逐渐向超薄化、小体积、高性能、低能耗、低成本方向发展;最后,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云存储和大数据技术的链接与互通,将呈现“端+云”的服务模式,给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表1 移动医疗行业投资案例
4 互联网+医疗重构医疗五大产业链
在传统医疗生态圈中,以医院为主体衍生出16个生态链,分别是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供应商、医疗服务应用供应商、通信运营商、医疗设备供应商(远程医疗)、医生、医药生物、连锁药房、药品渠道商、医药生产商、社会医保、保险公司、银行、支付公司、大数据服务商、云服务商、系统集成商。互联网的强势介入将冲击传统产业链,重构医疗各个环节,如果将传统医疗按其产业链进行细分,则互联网将在五大方面起到重构及优化作用。
(1)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主要以医院的院中服务为主,向院前及院后延伸服务。一方面,患者可在线预约挂号,在院中通过移动终端直接支付并提取检验报告,无需排队,院外可与主治医师在线沟通或远程问诊,为患者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医生可通过移动终端随时跟踪、了解患者病情,并给予专业指导,同时可以阅读临床资讯,与其他医生在线交流与学习,满足科研需求。与此同时,智慧医院中医院信息化的提升以及各医院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也帮助患者能够随时调取及掌握个人健康档案数据。目前,BAT等巨头已开始布局:阿里巴巴的“未来医院计划”依托其强大的支付能力、账户体系能力、数据能力、云计算能力输出到医疗行业,形成整套闭环式移动互联网商业解决方案;腾讯充分利用微信的优势,配合挂号网及丁香园的优质资源,逐步实现医疗O2O;百度则从与权威机构301医院合作入手,共同搭建移动互联网医疗线上平台。
(2)互联网+硬件:智能可穿戴设备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分为大健康管理类及医疗服务类。在健康数据记录方面,人们通过可穿戴设备将体征变化导入私人健康数据平台,整合第三方健康应用数据,支持医疗机构接收或传输用户数据。用户可以在移动平台中看到自己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数、睡眠时间、跑步公里数等,同时,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将整合各种可穿戴设备中的数据,全方位检测用户的身体状况,使用户能够在智能终端中实时查看相关信息。在医疗服务方面,可穿戴设备及相应的APP不仅起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健康指标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健康平台,将设备佩戴者的数据同步至医疗机构数据库,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随着智能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设计精巧、成本低廉的可穿戴设备将更为用户所接受,未来将深度介入人们的健康管理中。
(3)互联网+医药:医药电商
传统医疗行业的购药环节存在处方用药不透明、医患信息严重不对称等问题,并且传统医疗的购药方式多为患者到医院看病购药和在实体零售药店购药,患者取药时间长,医药电商通过去流通化的方式节省了时间成本,可让用户更加方便、快捷、便宜地购买并获取药品。医药电商主要以B2C和O2O两种方式运营:B2C模式使用户拥有更加方便的购药体验,通过互联网药店或第三方医药平台,用户可快速查询药品信息,咨询药物信息,查看是否支持医保报销、比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下单,并在1~2天收到药品,用户若购买不急用的日常药,则能省去前往医院、药店的时间;一些用户对购药具有时间诉求,即希望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药品,基于此,O2O模式目前正快速发展,通过实体零售药店的快速物流配送,力图在1 h内完成药品配送,为用户带来更加快捷的购药体验。同时,线上药品通过缩减中间流通环节,相对于线下药品价格会有较大的优惠,能够让用户买到更加便宜的药品,这也是吸引用户线上购药的因素之一。
(4)互联网+保险:个性化商保服务
传统医疗保险主要面临两个困境,其一是传统销售渠道佣金过高,相关数据显示,对于保障功能强的重疾险,公司需付给中介机构的首年保费佣金比例为20%~40%,意外险佣金比例在15%左右;其二是没有准确途径监测用户身体状况,从而无法降低赔付成本。商业医保与拥有患者健康大数据的移动互联产品进行合作,将帮助险企扩大用户数据,实现及时监管,降低赔付率。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险企开展与智能可穿戴厂商的合作,例如,泰康在线与咕咚运动合作,通过咕咚的数据接口获取用户运动数据,让用户分享数据与体验,享有优惠的个性化保险服务;大都会人寿与乐动力合作,分别开展“出行保”和“运动意外险”,用户可凭每日运动程度获得相应积分,来换取保险产品。
(5)互联网+基因:精准医疗
在传统医学的诊断中,主要是依靠医生的个人经验为患者对症下药,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及每个人身体体征的独特性,传统医学无法及时帮助患者找到不同药物及治疗的解决方案。在众多临床数据、遗传图谱和组织形态的大数据中,基因大数据的检测、分析与对比,正成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新手段。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医生就可在药品选择、剂量控制及联合用药等方面提出适合每个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方案,从而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在应用该药物时的疗效和毒性都不同,基因检测可帮助医生为个别患者定制剂量,增强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已完成多个遗传药理学基因检测,这可以帮助医生设计儿童白血病、乳腺癌、心脏病、哮喘和抑郁症等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并且多家医院已经开始在抗肿瘤药物领域尝试基于基因检测结果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5 结束语
未来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重构与发展,将推动医疗大数据的产生,而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将帮助人们将疾病治疗转向疾病预防,实现个人医疗管理的重心前移。同时,基因大数据也可促进医疗个性化粒度细化,通过数据挖掘完成个性化医疗匹配,从而提升用药和治疗效果,为人类健康创造更大价值。最终,患者将主动参与到医疗全过程的诊断与治疗中,实现互动与共享的个性化医疗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