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海底沉船有什么用
2015-08-14
看了前面的“盗宝笔记”,你可不要认为打捞海底沉船是一件只有“钱途”的事情。这些沉船在科学和历史研究方面也有着更重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千金难买!1987年,南宋沉船“南海一号”在广东省阳江海域被发现。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直到20多年之后的2015年2月,沉船的大量文物才被打捞出水,重见天日。在这艘船上,人们发现了大量的瓷器、金银铜器、日用品残骸等。它是国内发现的第一艘沉船,也是迄(qì)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的发现,不仅仅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开始,更是“海上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命力的起点。
沉船的最大价值当然在于里面保存下来的文物。“南海一号”上出水的多为价值连城的国家一级文物。包括宋元时期的青白釉葫芦瓶、青瓷花口盘等瓷器及镀金腰带、锡壶等当时的日用品。经过专家鉴定,这些瓷器主要来自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福建德化、福建闽清和福建磁灶,它们是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著名的“五大民窑”,展现了我国宋代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除了沉船中的文物,船体本身也是水下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一号”为刀形船底,是典型的远洋货船。沉没地点位于珠江口以西距阳江海陵岛约20海里的海上。这里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道。沉船位于海面下20余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所覆盖,船体长21.8米,宽9.6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整艘木船在沉入海底800余年后仍保存得相当完好,木材仍坚硬如新。而依附在这座沉船遗址上的大量海洋生物残骸,看上去很像一堆“垃圾”,其实也很有价值:它们可以为确认沉船的年代、行驶情况等提供必不可少的证据。
除了船体和瓷器,在打捞出的文物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生活用具,包括各种果类及果核。可以想象,当年在这条船上,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丰富有趣的。这些难能可贵的印记,可以帮助考古学家们在800年后重新还原当时的历史风貌。
在经过千辛万苦将沉船打捞出水之后,真正的科学保护挑战才刚刚开始。一般来说,打捞出水的文物主要是木船、陶瓷器、金属和一些有机质的残骸。对它们来说,海生物的附着及污损对其造成的破坏最大。而且不同海洋区域的文物受到的腐蚀还有不同的特点。如果保护技术不过关,文物出水后“见风就化”的情况绝对不是传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沉船考古工作必须慎重进行。在技术不完备的情况下,还是宁可让文物们在水下继续“沉睡”吧。
虽然中国的航海文化并不发达,但在南宋时期,中国与国外之间的海上贸易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特别是对西方的贸易,海运的规模第一次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统治地位。传说中的“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汉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在宋元时期盛极一时,海上航线直达中东、欧洲和非洲。国内外的历史界和考古界一直在寻找能证明它确实存在的实物证据。这次“南海一号”的发现、打捞和考古,为复原鼎盛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最鲜活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