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灵魂伴侣

2015-08-13修思禹

英才 2015年8期
关键词:野心伴侣灵魂

修思禹

社会愈加开放,心灵却愈加无处安放。

我们总是听到太多人在抱怨:“没有人理解我”,哪怕他们身边陪伴着曾经海誓山盟,同甘共苦的亲密爱人。渴望被理解,渴望有一个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灵魂伴侣,已经成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心理,到底什么是灵魂伴侣呢?

据说,灵魂伴侣一词起源于希腊神话故事:最初的人是球形,两个个体背靠背粘合在一起,宙斯和众神担心人类过于强大,不敬神灵,于是把球形的人劈成两半,所以每个人都只是半个人,每个人都一直在寻求与自己相结合的另一半。爱就是成就这种功德的神,使人恢复原初状态,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之中。

当年,徐志摩毅然离婚迎娶陆小曼曾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深情而悲壮。他所谓的灵魂伴侣是缘于爱情。但也有人把灵魂伴侣特定成政治欲望,比如希特勒。他曾说:“我的灵魂伴侣就是那颗残忍贪婪的心,这就是我的信仰”。

如果既没有徐志摩般浪漫多情,又不想被野心左右自己,碌碌众生,灵魂伴侣觅得,觅不得?

非“灵魂”不伴侣?

主持人:亲密关系的源头,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还是与别人的关系?人生一定需要依赖与他人有亲密的情感吗?

江小鱼:精子和卵子的亲密结合才构成了每一个自己的源头,所以亲密关系当然是自己和所爱的他者之间的关系,也只有和他者在爱中形成彼此依赖的这种关系,才是唯一可以确定的真实情感。

陶思璇: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依赖心,只是需求的程度不一样。但只要是人类就会有情感依赖的需求。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和世界、和他人、和爱人……的关系,统统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你有多接纳自己,就会有多接纳他人,你对自己有多挑剔,就会对他人有多挑剔。

主持人:当一个人在事业上的野心足够强大时,是不是对情感的渴望与依赖会相对减弱甚至消失?

陶思璇:天生领袖型的人的确可以用天生冷血来描述。这种人明显比其他气质类型的人对情感的依赖程度低很多。甚至可以把情感关系,当成政治手段或者利益交换。基本上铁腕政治人物都是这样的人。

江小鱼:的确如此,但当一个人的野心已强大到对情感的漠视或消失时,这种野心一定是虚妄、苍白、变态,乃至邪恶的。这种野心不仅是需要警惕的,也是注定会消亡的,没有情感作为心的依托,野心就只能是无本之木,自生自灭。

主持人:你相信男女之间有纯洁而深刻的友谊吗?

江小鱼:我不相信,也许只有同性恋者才能相信并实践男女之间纯洁而深刻的友谊,异性恋的男女之间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这种友谊,即使假装存在,也是一种无奈或虚伪的不靠谱的托词而已。

陶思璇:我相信有的男女之间可以做到发乎于情,止乎于礼。但我不相信,在这中间能够不掺杂一点点男女之爱。因为男女就是有别,谁都不可能假装这种差异不存在。

主持人:情欲的冲动与灵魂共鸣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吗?

陶思璇:这跟人的体质有关。有些人情感中心能量比较强,就更注重精神交流。有些人本能中心能量比较强,就更需要身体的交流。但好的关系,一定是需要各方面因素都齐头并进。如果只有情感没有性,那是柏拉图,只有性没有情感那是床伴,都修不到更高的境界。正如奥修说,成佛是在天上,性是在地上,爱是中间的通道。

江小鱼:情欲的冲动与灵魂的共鸣没有必然的联系,人类的文明进程更依赖两者不可或缺的融合。

它真的存在吗

主持人:你相信灵魂伴侣的存在吗?你理解的灵魂伴侣是哪一种关系?

陶思璇:灵魂伴侣不是遇到的,而是修到的。灵魂伴侣一定是身心合一才能达到的境界。如果夫妻之间都有开放的心,愿意共同成长,就可以在婚姻里修成灵魂伴侣。但问题是在中国很多夫妻之间只是虚假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修到死,也修不成灵魂伴侣。连接灵魂伴侣的,不是睡在一张床上,而是内在的情感支持和陪伴。

江小鱼:我绝对相信灵魂伴侣的存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灵魂的伴侣或者没有伴侣的灵魂,生命都是注定残缺、孤独和不完美的。无论何人,只要能彼此打开心扉都可以算是灵魂伴侣。不过,对我来说,灵魂伴侣当然是异性,所谓的红颜知己是也。

主持人:是不是物质生活愈丰厚的人,对灵魂伴侣的渴求愈大?

陶思璇:是的。马克思也说过,只有物质文明丰富到一定程度,才会有精神文明建设。在贫困阶段,生存是人的第一法则;但当物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对情感的需求就会慢慢表现出来,而且人是有惯性的,不管生理的伤还是心理的伤,人都习惯性的把所有情绪放在“伤口”上,忽略其他感受,“伤口”因此会被无限放大。所以,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人,内在的关于爱,关于情感体验的空洞就开始无限放大。

江小鱼:无关物质生活的丰厚或贫乏,灵魂伴侣对一个内心被呼召的人而言不可一日或缺。

主持人:婚姻之外,真得还需要有灵魂伴侣吗?如果需要,维持灵魂伴侣关系的到底是什么?

江小鱼:婚姻是一种世俗责任,是一种综合性社会关系的契约担当,而灵魂伴侣则超越了世俗的一切,是纯属两个人之间的内心默契,与任何他者无关。维持这种人类最美好纯粹关系的艺术就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相逢一笑,温润如初。

陶思璇:婚姻制度的诞生是私有制的附属品,是为了确认财产继承的纯洁性。婚姻制度本身就是有和人性相违背的地方,而且只有社会宽容度足够大,人们真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才谈得上婚姻是恋爱的结果,否则就是强迫的结果。

现在有些人追求“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完全不是灵魂伴侣的范畴。灵魂伴侣就是两个人的关系,和婚姻、地位等外界因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猜你喜欢

野心伴侣灵魂
小车辙里的大野心
先理解自己,再理解伴侣
如何“改造”性格相冲的伴侣?
选对伴侣,是一生最好的投资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最好的伴侣,遇事先道歉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千年五战:一个岛国的野心
灵魂树 等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