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预备党员继续教育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5-08-12王吉寇玉达
王吉 寇玉达
本论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学生工作专项)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253XS404。
摘 要:大学生预备党员作为大学校园里的骨干群体,其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党建工作情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了解当前大学生预备党员继续教育现状,发现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对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预备党员;继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不仅是党员发展的关键环节,更是提升预备党员综合素质、加強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然而,当前的大学生预备党员综合素质较差,预备党员的教育和培养过程存在诸多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预备党员综合素质现状
第一,部分预备党员重专业学习轻理论学习。部分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系统,容易形成在组织上虽然入了党,但在思想和行动上难以进入角色,共产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先进性意识难以完全确立。
第二,个别预备党员出现思想功利化倾向,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个别预备党员却出现思想功利化误区:有的希望通过入党来为自己增加优势条件,能给自己将来就业带来好处,有的认为加入到先锋队中非常“光荣”,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第三,部分预备党员出现了入党前后反差大的现象。部分预备党员在入党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进取心减退,理想信念有所淡化,错误地认为预备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从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只要在预备期内不出现什么大毛病,到时间就会转正的。这样一来,对入党时党组织指出的缺点和不足不去努力克服,反而会增加新的问题。
二、预备党员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预备党员继续教育环节薄弱、实效偏低。一是有部分基层党组织为了完成计划造成匆忙发展,一味提高学生党员的发展比例,忽视了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使得少数预备党员入党动机不纯、觉悟不高的大学生加入了党组织。二是有些党组织极少与预备党员交流谈话,平时考察不严,只有在其临近转正时期,才紧忙快赶地对其预备期的表现进行表面上、形式上的考核,这为思想容易松懈、进取心不强的预备党员创造了一定条件。三是有些大学生成为预备党员后,错误的认为只要不出大问题就能按期转正,以致忽略党的知识自主学习,甚至放弃党性原则。
第二,预备党员继续教育内容、形式、方法缺少创新性。目前,少数高校党组织对预备党员继续教育本末倒置,总是忽视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的引导,较为注重教育传统内容,传统形式,传统方法,对预备党员继续教育覆盖面较窄,更有极少数高校党组织对预备党员继续教育只限于组织上的学习,要求预备党员参与的党内生活学习方式、方法十分缺少创新性,传统教育方式对大学生预备党员开展教育活动是无法真正达到为党培养优秀人才的效果。
第三,预备党员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各高校对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却相对薄弱,缺少完善的教育制度。特别是大多数预备党员为高年学生,高年级学生由于面临就业、创业、考研、实习等各方面的压力,时常以时间紧、任务重等各种理由,不想参加党内学习,以致他们在思想、学习、工作上难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由于学生数量庞大,党员发展任务重,基层党支部人员配备不齐,大多数为辅导员兼任,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教育,因此存在工作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都是造成高校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状态混乱的原因。
三、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继续教育的措施
第一,增强预备党员继续教育薄弱环节。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者要彻底转变学生党建认识,提高预备党员转正要求,摒除片面发展数量而忽视预备党员继续教育的思想,牢固树立“学生党建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工程,预备党员继续教育要持续、要长期、要科学、要与时俱进”的观念,党建工作者必须要上心规划预备党员继续教育,并且要细致地、具体地落实,同时向全体预备党员传递这一培养教育理念,让他们清楚认识到党组织的目的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第二,创新预备党员继续教育内容、形式、方法。一是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具体的形式,既要坚持原来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二是在大学生预备党员中广泛开展多次心理健康调查,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三是要充分运用数字网络、移动通信等新兴媒体技术提供教育信息服务,使预备党员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方法更加高明,使95后大学生预备党员更容易接受,同时要加强运用党员手机报、党支部QQ群、微博、党支部微信公众平台等手段,发挥好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升高校预备党员教育效果。
第三,完善预备党员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在制度管理上要做到:第一,要求预备党员定期汇报,不准拖延汇报时间,不准应付了事。第二,要求党建工作者可以不定时的约谈预备党员。第三,要求党建工作者要认真细致地定期对预备党员进行全面考察,要求考察零失误率,并将考察的结果作为其预备期满后能否转正的重要依据。第四,做到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