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士大夫阶层与文人画产生关系的研究综述

2015-08-12陈娟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人画苏轼

摘要:文人士大夫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坚阶层,兼具政治与文化创造的双重任务。这一群体把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以及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贯彻于绘画领域,促使了文人绘画的发展与“文人画”萌发。苏轼作为文人画的领袖,代表了北宋文人画意识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文人士大夫;文人画;苏轼

文献简介

(一)士大夫集团文化性格的完成与文人画的产生(郭长虹:南开大学)

笔者撇开了单纯的艺术史的角度来进行考察,不偏重于作品、风格、作者的现象历史的具体研究,而是以文人画与其创作主体——士大夫集团的真实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还对当代知识分子的性格命运与中国画的前途提出了深切的思考,文章娓娓道来,发人深思。

(二)文人士大夫阶层与文人画产生之关系初探(陈莎莎:南京师范大学)

文章从儒家的“依仁游艺”开始谈起,阐述了儒家的道艺观,说明了“游于艺”的价值观对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的导向作用。具体分析不同历史情景下和不同宗教哲学思想影响下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心态,多层次、多角度地探讨了宋代士大夫文化品格在绘画领域的体现。

(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苏轼文人画理论(陈因:电子科技大学)

如果说上面两篇文章是以创作主体与文人画的关系来进行展开的,那么陈因的文章则是以苏轼为个案,阐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轼文人画理论的影响。整篇文章以苏轼文人画理论中影响较大的两个方面:文人绘画的内在特质:精神崇尚与外在形式:诗画融合的表现形式作了初步的探讨。

二、研究中问题的考察

(一)士大夫主体特征研究

郭长虹的文章分析了士大夫文化性格的发展与传统绘画的关系。指出了名士运动和玄学兴起给士大夫带来了双重的文化性格,造成了他们儒道表里的思想特质,亦培养了士大夫的艺术倾向和艺术自觉, 士大夫的文化性格便决定了士人画“依仁游艺”绘画的特征。陈莎莎对士大夫阶层的人文性格特质做出了详细概述,并结合时代背景对宋儒人文性格的生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宋朝士大夫自任以天下之重的人世精神,具体表现为忠于国家社稷的爱国精神、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关心民生的民本思想,促使他们有着空前的文化使命感和文化优越感。陈因一文,对苏轼儒、佛学道德品格的表现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论述文人的品格、精神崇尚的内在特质对绘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个案研究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泰斗,士人画的倡导者 ,三篇文章都以苏轼为代表进行展开,不惜笔墨的进行论述。郭长虹的文章中提出了“朋党论”这一观念,君子有党,画亦有派,肯定了以苏轼为主将,以王诜、李公麟、文同为代表的士大夫对文人画的促进作用,苏轼对士人画理论与实践的决定性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陈莎莎的文章,赞扬北宋全才苏轼的审美趣味,对以苏轼确立起来的士大夫趣味的表现作了简要分析,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趣味风格。陈因以苏轼的文章诗词为依据,阐述了苏轼的绘画理论,表现了这一时代文人画的内在特质:精神崇尚和外在形式:诗画融合的特征。

(三)文人画特征研究

三篇文章都对文人画特证进行了简要的概括, 郭长虹概括了士人画的三个特征:第一,依仁游艺;第二,体道与士气;第三,形似与传神。陈莎莎对文人画的特征也做了一定的分析,第一,游于艺的绘画价值观;第二,轻“形”尚“意”;第三,诗画一律;第四,似淡而实美。而陈因一文中,简要的对文人画的内在特质和外在形式经行了分析,即精神崇尚和诗画融合。虽然这三篇文章对这文人画特征的论述,措辞并不相同,但是其表述的内容与涵义则大致相近。

3、 文章的比较

第一篇文章学术性及专业性比较强,其内容较之后两篇更为晦涩难懂,对知识的挖掘更有深度,还对中国画的现状以及当代艺术家的迷茫提出了深切的思考,这是后两篇文章所不及的。陈莎莎的论文是硕士毕业论文,所以这篇文章较之其他两篇来说篇幅较长,内容也较为丰满。整篇文章的写作思路与前一篇甚为相似,也许这也是大部分笔者经常运用的写作方式。陈因的文章相较之前两篇来说其受众则更为宽泛。首先,这是一篇人文社科类文章,更多的是带有文學性质的论述,这篇文章写作的角度较之前连篇不同,前两篇是以绘画的创作主体——士大夫阶层,进行展开的,而本篇文章则是以思想层面——绘画理论展开论述。最后,在文章内容上,其深度与广度远不及前两篇,可以说本篇文章可作为它们的其中一隅,不过这篇文章在选题范围上就没有前两篇大,仅仅是分析苏轼绘画理论中的两个方面,所以便无可厚非了。

总体看来,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作为当时社会中坚力量的士大夫阶层对社会的转型以及文化思想的影响甚大。此外,宋代士大夫绘画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因此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加强对士大夫阶层与文人画的产生的研究,这对当代知识分子的性格命运与中国画的前途,都有重大的启示和意义。

参考文献:

[l]郭长虹.士大夫集团文化性格的完成与文人画的产生[J].南开学报,2004(3).

[2]陈莎莎.文人士大夫阶层与文人画产生之关系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陈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苏轼文人画理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

[4]张其凤.宋徽宗与文人画[D].美术学博士论文丛,2008.

作者简介:陈娟(1991—),女,江西赣州人,学术性硕士,研究方向:国画。

猜你喜欢

文人画苏轼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当代画家 胡石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廿一世纪的文人画——观白德松画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