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知不足斋丛书》的成书

2015-08-12马凌霄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成书

马凌霄

摘要:鲍廷博倾其毕生精力辑刻的《知不足斋丛书》是清代学术价值较高的私家刊刻丛书之一,其成果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异常珍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以鲍廷博及其《知不足斋丛书》为研究对象,从家庭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为《四库全书》献书等几个方面对其成书背景进行阐述,旨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就其相关问题进行简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成书

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钦,又号通介叟、得闲居士,安徽徽州歙县长塘人,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大藏书家、刻书家,其所藏之书和所刻之书数量可观、种类繁多,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流传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刻书方面最大的成就即辑刻了《知不足斋丛书》—一部大型的以精善而著称并富有特色的综合性丛书,在清代私家刊刻丛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知不足斋丛书》共三十集,每集八册,共二百零七种,七百八十一卷,鲍廷博辑倾其毕生精力刻了二十七集,剩下的部分由其子鲍士恭其孙鲍正言完成,历经祖孙三代四五十年。就其内容而言,鲍氏丛书所收之书数量大且种类繁多,涉及经、史、诗文、经石、地理、算学、医学、历史、农业等多个领域,且以收录宋元善本罕见之本为主,在底本的选择上往往精益求精。就其成书背景而言,我们应该从鲍氏藏书(家庭背景)、刻书以及乾嘉时期的时代背景、学术氛围(时代背景)等多方面予以考虑。

一、家庭背景

长塘鲍氏在江浙一带是官商结合的名门望族,鲍廷博的祖父鲍贵善于经商,其父亲鲍思诩自幼习会计之学继承家业,定居杭州,且二人皆嗜古籍,酷爱读书,业余时间常常收藏罕见、珍贵、价值不菲的古籍,并筑书楼珍藏,取《大戴礼记》“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书室为“知不足斋”。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鲍廷博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除了助父经商外,还饱读诗书,爱好藏书。“君事父又以孝闻,以父性嗜读书,乃力购前人书以为欢。既久,而所得书益多且精,遂裒然为大藏书家。”(《揅经室二集》卷五),清钱泳《履园丛话》丛话六耆旧类袁枚有言:“鲍廷博,字以文……少习会计,流寓浙中,因家焉。以冶坊为世业,而喜读书,载籍极博”。家族的背景以及江浙地区良好的学术文化与刻书、藏书氛围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浓厚文化氛围。少时天资聪颖,才智过人,曾两次参加乡试未中,遂绝意科举,专心从事藏书、刻书、校书的工作。

二、时代背景

清代是藏书、刻书的全盛时期,也是丛书刊刻的黄金期,无论是官府、私人的藏书和刻书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傅璇宗在《中国藏书通史》中说道:“清朝统治的二百多年间,官府藏书、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和寺观藏书得到空前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藏书的全盛时期”刘尚恒《古籍丛书概说》:“清代是我国古籍丛书刊刻的鼎盛时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又远远超过了明代。”清初学风比较重视实用,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清初思想家批判明末空谈心性的学风,倡导经世致用。到乾嘉时期兴汉学,考据之风兴起,学者们以考证为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在校勘、版本、目录、校书、刻书、考订文字等领域屡建奇功。书籍校勘之精,文献搜集之多,名家辈出(如惠栋、戴震、段玉裁、钱大昕、卢文弨、鲍廷博等)等特点赋予了乾嘉时期以特殊的历史性的意义。殷实的家境、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都为他的藏书、刻书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他成为了清代著名的大藏书家、刻书家。

三、为编纂《四库全书》献书

鲍廷博的藏书多达上万卷,刻书不下三百多种,人们称其为“隐湖毛处士”,其藏书涉及书画、金石、诗词、小说、词曲等各个领域,每每有难得的珍本、善本、异本即不惜重金不遗余力的搜罗,每逢罕见的本子便相互借抄,得到后往往爱不释手,悉心珍藏,并广罗善本、精加校勘,因此其藏书以量多质好而著称。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清政府为编纂《四库全书》成立四库全书馆,广征天下遗书,各地藏书家纷纷献书,以浙江江苏两省藏书家献书最多。其中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马裕四人献书最多,被称为四大献书家。鲍廷博应朝廷号召,感戴洪恩,命其子士恭将“家藏精本六百余种”上呈朝廷。由于鲍氏藏书不仅规模大数量多,且其藏书质量和价值也非常高,大多是珍贵罕見的宋元善本,因此《四库全书》著录其藏书二百五十种,鲍家既成为私家被用善本最多的一家,嘉奖朝廷赐予他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予以褒奖,乾隆皇帝还曾为其返还之书《唐阙史》等题诗:“知不足斋奚不足,渴于书籍是贤乎。长编大部都庋阁,小说卮言亦入橱。”

宋元珍本流传至清朝已经所剩无几,时代久远加上战争频乃使得珍本善本的搜寻更加困难,而鲍氏有着愈加丰富驳杂的珍贵藏书,加上乾嘉时期私刻丛书的兴盛以及朝廷对其献书所给予的赐书、题诗的赏赐等都成为了他刊刻一部大型丛书以回报世人的动因,于是一部綜合性的学术价值较高综合性的丛书—《知不足斋丛书》便应运而生。

注释:

①(清)阮元.揅经室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495

②(清)钱泳.履园丛话 上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9:169—170.

③傅璇宗、谢灼华.中国藏书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745.

④刘尚恒.古籍丛书概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8.

参考文献:

[1]刘尚恒.古籍丛书概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8.

[2]傅璇宗,谢灼华.中国藏书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745.

猜你喜欢

成书
Mobility edges generated by the non-Hermitian flatband lattice
Majorana zero modes,unconventional real–complex transition,and mobility edges in a one-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quasi-periodic lattice
Metal–insulator phase transition and topology in a three-component system*
Analyze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rticulation in Schubert’s Impromptu Op.90 No.1 and No.2
姚最《续画品》成书与流传考略
《百川书志》成书与流传中的几个问题
《尸子》成书年代考
浮生若梦,落眉成书
也谈《梦粱录》的作者及其成书时间
《世说新语注》成书时间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