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成资源 演绎数学精彩
2015-08-12刘露
刘露
已经生成的资源是数学教材上所没有的,也正是一种提前设计的动态性的资源,这种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师和学生逐渐沟通交流中形成的,有特有的即使性、偶然性、多变性和感染性等特征。在数学课堂上巧用生成性的资源能够让数学演绎的更加精彩。什么是“生成性”的资源,顾名思义是教材本身所没有的。比如学生的一些错误回答、教师的各种情感表达方式,这都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资源。数学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将数学课上生成的各类资源有效地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去,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培养学习的星期,演绎数学的精彩。
一、营造环境,促进“生成”
经实践证明,生成性的资源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基础进行培育。这个基础和前提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优越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不仅仅代表着一种学习的氛围这样的软环境,而是应当包括教学设施等在内的硬环境。学习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包括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固定教学设施(如课桌、黑板等)在内的硬环境;二是包括师生的心理环境、逐渐改变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案等在内的软环境。当然最为灵活的便是软环境,它能够在课堂上逐渐被创造出来。营造出适当的环境,比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想要在教学中加入转化思想的生成性资源,就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深入挖掘教材,生成转化资源。小学数学所接触到的“空间与图形”相对比较基础,并且对图形思想也没有做到明确的揭示,所以在小学空间图形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空间图形加以探究和分析,教师首先需要将课本内容整合成一体系,构建知识框架,对学习内容及时充分的把握。在挖掘出教材中的精髓之后就要有目的的设计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2.科学转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生成转化资源。让学生自主观察各种物体就是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具体体现,在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均有一定的体现,教师应当采取逐步渗透、深化和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方式依次呈现给学生。
3.加强练习转化技能,生成转化资源。转化思想的技能也需要长期的练习。比如,在学习“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利用数方格来计算面积时,学生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的教会学生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去计算。这种及时转化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转化思维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彻底的理解转化思想在空间图形中的运用。另外,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应当适当的加入转化的技能,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有目的有意识的采用转化思想,进而使学生们更深刻的理解转化思想。
二、调整预设,重组“生成”
课堂应当是一个冲向未知方向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意外的教学通道和知识的途径,而并不是一味的沿着固定的路线去进行教学。在预设问题的过程中,预设和生成资源之间不能过于绝对,因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没有有效地问题预设就不能保证课堂上有效地资源生成。在调整预设的过程中,如何重组“生成”,我认为需要进行恰当的教学分析,掌握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操作要点,具体措施如下:
1.钻研课标。课标也就是每一课的主要标题,教师需要从教材的编写中体会编写者的意图、要求以及其中的目的,虽然教材的标题写的都比较明确,但是教师一定要领会其中深层次的意思与广度,制定出准确恰当的教学目标。
2.通览教材。通览教材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轴对称》一课内容中,浏览到这一章节的内容,教师就需要意识到等腰三角形是重点章节,并能够与小学的等腰三角形联系起来,所以此节也就是加深对等腰三角形在轴对称方面的认识。教师就要以一种“如何引入轴对称”的出发点联系内容,把好第一课。
三、捕捉资源,巧用“生成”
1.捕捉误点。错误在生成性资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允许学生犯错误的老师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水平。真正有效地数学课堂会因为各种不同的错误而不断地进步并充满活力。一些关键性的有意义的错误若是被教师及时的捕捉到了就能够成为全班同学学习的资料,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因为,学生只有面对错误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去理解错误,掌握知识。
2.捕捉差异。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为有差异,才会让各种思维的火花发生不断地碰撞,也正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的为学生留住较为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分组学习,只有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他们才能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信息的“重组者”。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活”起来的“动”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使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只有捕捉住数学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把握好生成资源,才能激活学生主体,才能真正使学生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1]刘世娟.巧用生成资源亮出课堂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1085+1091.
[2]宋慧红.捕捉生成资源演绎教学精彩[J].小学教学研究,2007(1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