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篇-历史角度分析四级作文
2015-08-12牟明达金星
文/牟明达 金星
从语篇-历史角度分析四级作文
文/牟明达金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历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部分真题为研究对象,试图探寻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对于英语写作教学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大学英语四级写作
一、语篇-历史分析方的五个策略
语篇-历史分析方法是以某一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进行跨学科多领域多维度的研究,在宏观社会、历史、政治背景下对语篇进行批评性的解读。因此,语篇-历史分析方法是一种的实证研究。维也纳派学者Wodak和Meyer ( 2009: 29)提出了该分析方法的五个分析策略:所指或提名策略;谓语策略;辩论策略;视角化、框架化和语篇再现策略;强化和弱化策略。
所指或提名策略是对成员进行划分,即“组内成员”(自己人)和“组外成员”(他人)。这种划分通常是通过使用隐喻、提喻、换喻等修辞手法来实现的。
谓语策略是指作者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一些带有褒义或贬义色彩的谓语来表述自身的观点态度。
辩论策略经常被用于论证作者提出的某一评价。该策略包含15个辩题:有用/有利、无用/无利、定义、危险或威胁、人道主义、公正、责任、累赘、财物、事实、数字、法律和权力、历史、文化、滥用。Wodak及其团队在大量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时政研究中都采用了该方法。
视角化、框架化和语篇再现策略是指通过报道、描叙、叙述或转述的方法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视角(项蕴华,2014: 45)。
强化和弱化策略。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会有直接或间接对某些观点进行强化或弱化,从而达到传递或掩盖某种意识形态的目的。
二、语料分析
本部分以2007年-2015年6月期间大学英语四级真题写作部分为研究对象,以语篇-历史分析方法中的五大分析策略为理论基础,试图探究该方法对于英语写作的指导作用。
1.所指或提名策略
On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Literature ( 2013年6月CET4多题多卷一写作部分考试试题)
该题目要求考生论述读书的重要性,和大多数四级作文一样,该题目要求考生在最后一段提出自己的观点。考生可以使用代词“I”即写自己,写读书带给自己的益处,或是用代词“we”,即号召和自己一样的大学生参与到阅读大军当中,充实知识开阔眼界。
2.谓语策略
Education pays ( 2012年12月CET4多题多卷一写作部分考试试题)
该题目要求考生对“教育的回报”进行论述。考生应从多角度论述教育带来的益处。由于涉及益处,在文章中应大量呈现具有积极或褒义色彩的谓语部分,例如:狭义上来说,教育意味着a better job,a higher salary,a lower unemployment rate。广义上来,说教育可以全民族和国家带来development和advancement。
3.辩论策略
Spring Festival Gala on CCTV ( 2006年12月CET4写作部分考试试题)
该题目要求考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即有些人喜欢在除夕观看春节晚会,但是有些人提出取消春节晚会。在正面论述过的程中,考生可以使用“文化”、“历史”等辩题,即看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传统,人们习惯了与家人在除夕夜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晚会。在反面论述的过程中,考生可以从“事实”、“财务”等角度出发,即近些年来春晚节目质量下降,花销却逐年增多,节目质量与经济投入不成正比。
4.视角化、框架化和语篇再现策略
What Electives to Choose? ( 2007年12月CET4写作部分考试试题)
题目中的electives是选修课的意思,可以判断出这篇作文要求考生以大学生的视角来阐述选择某些选修课的原因。四级考试的考生为在校大学生,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从自身出发,写“我”选择选修课的标准,或者写“我的同学”或“其他同学”选择了哪些课程。
5.强化和弱化策略。
Free Admission to Museums ( 2009年6月CET4写作部分考试试题)
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应在文章的第二个段落突出强调免费开放博物馆的所带来的问题。很多考生由于审题不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即免费开放博物馆的优点和缺点。虽然正反观点的对比论述也是英语四级的重要考点之一,但并不是本题目的考察内容。参考范文的第二个段落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免费开放博物馆所带来的弊端,强化了考点,符合题目要求。
三、结语
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新兴分支,语篇-历史方法在国内语言学界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试图将该方法中的五大分析策略应用于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的训练当中,证实了该方法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参考文献:
[1]Reisigl,M&Wodak,R.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A],in R.Wodak&M.Meyer ( eds),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2nd edition)[C].London: Sage,2009.
[2]冯翠华.A Handbook of English Rhetorical Devic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项蕴华.维也纳学派的批判性语篇分析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教育出版社,2014: 9-10.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9-00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