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三角”之产业篇 ——建互补平台推产业升级

2015-08-12

小康 2015年10期
关键词:城市群发展

本刊记者 韩 静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的出台,既是探索中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形势所需,也是未来中国区域经济联动的必经之路。

中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号角吹响以来,一直以循序渐进的步调搅动着中三角地区的产业联动。新鲜出炉的《规划》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区域间产业一体化推进工作的重视,调整产业结构,挖掘和适应新常态下跨区域间产业的携手共进,对重新激活市场活力,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产业一体化分工更细致

2006 年4 月,国务院发布中部地区崛起纲领文件《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36 条政策措施,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意见》在中部发展大方向的把控虽变得“有据可依”,但在操作上却没有更具体的深化区域间的分工合作。此次《规划》的提出正填补了区域间操作分工上的不明晰,例如在产业协调发展方面提出,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如汽车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引导武汉、长沙、南昌、襄阳、九江、株洲、湘潭、景德镇等地开展汽车产业合作与重组,建立汽车产业联盟。在打造中部钢铁产业集群上,以武汉钢铁、湖北新冶钢、华菱钢铁、新余大型钢铁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兼并、重组一批中小钢铁企业,组建若干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集团。

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城市的主导产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如省会城市基本都布局了汽车产业,这些汽车企业往往会面临直接竞争

承接产业转移任务十分艰巨但潜力无限。在国家层面,湘南地区产业发展空间得到了特别关注和支持,湘南三市均被批准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城市,衡阳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郴州市被列为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设立了郴州出口加工区和郴州公路口岸,具备了口岸城市的基本功能。湘南地区近年来也引进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出口拉动作用明显的企业和项目,为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湖北与江西产业的融合也在加快步伐。湖北的黄梅小池镇,与江西九江仅一江之隔,依靠交通的大脉络两地喜结“姻缘”。在2012 年黄梅小池镇就与九江实行跨江跨区开发,不到三年时间,就尝到了区域联合发展的甜头,34 个产业项目,200 亿元总投资落到小池临港产业园。

“我们需要着重推进产业集群支撑体系建设,并推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4月22 日,在共建“中三角”赣鄂媒体座谈会上,江西省工信委综合处副处长刘运明表示,中三角还可以围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物流、营销展示等产业集群,来建造一批支撑发展的互补平台。并重点推进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光伏产品、通信终端、锂电池新能源、铜及深加工、机械制造及冶金材料、有机硅、石化及深加工等产业的新升级。

挑战如影随形

如何同中求异,避免恶性竞争寻求共同发展,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面对来自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产业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带来的压力,中三角城市群虽然没有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那样的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经验积累,但并不意味着中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就没有上升空间,相反,在未来的发展中,中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联动效应极有可能凭借后起之势在探索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截取其他三大增长极之精华,少走弯路和错路。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著的《2014 年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报告》对湘鄂赣三省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深入研究有较为全面的分析。该研究报告犀利指出,在总体上,中三角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互补性、关联性不强,湘鄂赣三省都是农业大省、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产品转化能力比较弱,产业发展更是不到位,而工业发展结构上又呈现出高度同质化,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这并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这些如影随形的挑战,在中三角经济处于爬坡越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克服的不仅是产业转型的阵痛,还要在短时间内牵制好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牛鼻子”。

对此,该报告建议,中部要紧紧按照党的十八大对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国家对中部未来发展总体战略要求,结合中部地区现有产业资源、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深化改革、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积极探索具有本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同时也有专家分析称,中部地区企业所处的产业结构虽然逐渐向好,但结构升级任务较重。第一产业大而不强,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产业比重过高,且集中在建筑业和房地产,第三产业中高端服务业的产值过低还待进一步提升。如何将短板带来的影响成功消化变为产业经济腾飞的跳板,还需要湘鄂赣三省在未来的深度合作上下足功夫。

省会城市产业各具特色

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盘活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依据长江中游城市群湘鄂赣三省目前产业发展前景和拉动力来看,三省的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的经济引领作用和产业优化配置必须先认准各自的优势才能整装上路。

长沙是中三角京广线上靠近珠江三角洲的最大城市,也是珠江三角洲与中三角及北方各省经济联系的必经之地。除了闻名全国的媒体娱乐业,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金融保险证券等方面的产业发展优势在中三角格局中十分明显。从事产业经济研究的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副研究员杨勇认为,长沙是中三角京广经济带上综合实力较强、产业特色较为突出的区域大城市、工商业重镇和交通枢纽城市,其发展后劲不容小觑。

而武汉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整个中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中,又具备了其他中心城市不可替代的独特的承东启西、接南连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商贸经济的繁荣,市场容量独占鳌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位第二位,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而工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造血的工程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武汉作为我国六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以光电子产品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和钢材制造业在全国名列前三,是中三角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特大中心城市。

凭借交通网络强大辐射功能而赢得广大发展空间的南昌,是中三角唯一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都毗邻的区域大城市,地处京九、浙赣、皖赣铁路干线交汇处,是京九线上最大的城市。纵观南昌发展在时间上的变革你会发现,南昌在早期发展规划中相继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形成以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冶金、机电、纺织、化工医药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拳头产业,把南昌大力建设为汽车、机电、冶金、化工、建材、旅游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基地,对直接带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城市群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依托三峡城市群 实现宜昌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