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法 不仅是比赛

2015-08-11萧深

新体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环法自行车赛车迷

萧深

一年一度的环法自行车赛7月26日完成了第102届赛事。英国名将弗洛姆以领先第二名1分12秒的总成绩,再次夺得车手总冠军。

环法自行车赛挑战自然、挑战时间、挑战极限。人们提到他的大名,谈到的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种精神和体育文化的图腾。在各项自行车比赛中,环法的意义和价值显然超出了圈内赛事的范畴。很多人对自行车运动的了解可能知之不多,却知道环法。

环法还具备一种特质,如果不到现场,不走过那些道路,不爬上那些山峰,不看到那些车迷,就不能真正理解环法以及它背后的东西。一座只有两三万人的小城,几乎全城出动来观看一个赛段的发车仪式。这样的场面无法用任何语言表达,这是一种感情和文化。

很多不了解环法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大批车迷不远万里来到赛场,提前好几个小时到达赛道边,开着房车、带着帐篷,难道就是为了看车手在自己眼前通过的几分钟画面?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又是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只要来到环法的赛场,特别是爬坡路段的旁边,看看那些无论烈日还是暴雨都疯狂呐喊的车迷,就会明白了。

公路自行车比赛,观众和选手的距离是如此接近。车迷不是赛道边的风景,他们就是比赛的一部分。没了他们,再精彩的比赛都会失色。有的人从爷爷辈开始,已经有三代现场看环法的历史。有的人每年在固定时候来到固定地点观战。没人知道每个赛段会发生什么,但大家都知道一定可以见到一群和自己一样狂热的车迷。

全程报道环法的记者要走环法走过的道路,爬环法爬过的山峰,体验属于环法的情怀,不仅有环法爬坡的艰难,还有转场的艰辛。经过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由荷兰、比利时进入法国,然后绕逆时针来到巴黎的时候,那辆拉着整个团队的车已经跑了超过8000公里,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转场,作息时间经常被打乱,特别是在比利牛斯和阿尔卑斯山区,路上的折磨更加厉害。

但这种付出是不能替代的经历,还是一种力量的展示。每天赛后的混合采访区,那些来自欧美知名媒体的老记者们会和我们聊起去年计成参加环法展示中国车手的实力,聊起他们报道过的在中国举行的比赛。

环法这样一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赛事在中国缺少关注,原因不在于环法本身缺乏魅力,而是推广力度的不足。实际上,环法和公路自行车运动的潜力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

这种开掘应该从比赛层面入手,了解这项运动的本质是欣赏这项赛事的重要前提。公路自行车是一个引起误解比较多的项目,有人把它看成竞速项目,觉得不够刺激;有人把它看成耐力项目,经常用马拉松的思维去分析。最大的误解则是认为公路自行车是个人项目。实际上,公路自行车是一个真正的团队项目,包含丰富的战术内容。

像环法这样的公路自行车赛具有很特殊的魅力,只不过不像球类项目那么好提炼,它更像是一种情怀。也许不是每个观众都能了解和体验山地赛段斗智斗力的角逐,但很多人可以感受到环法和自行车运动是人类对于自我和自然的征服。

办赛也是重要环节。中国人谈环法,常常用“百年环法”的说法,办自行车比赛也喜欢拿环法当标杆,追求规模效应。但“百年环法”所代表的不仅是时间长度,更是历史积淀。中国的环赛设置了为数不少的城市绕圈赛段,电视转播也以绕圈为主。这种平路赛段的背后是一种平面化的思维,简单的比赛模式加上简单的办赛思路,“打造百年”只是空谈而已。环法是立体化的赛事,不仅赛段组合立体,推广策略同样立体。商业化乃至炒作,环法从来不缺少噱头。但环法更不缺乏深耕小细节和小地方的精神,百年以来打造了无数属于这项赛事的城市和一个个享誉车坛的著名爬坡。

今年是一战爆发101年,二战结束70周年,和去年一样,环法又一次通过比赛来缅怀历史。康布雷、阿拉斯、亚眠、阿布维尔,环法把这些曾经的战场作为比赛的起终点。这是环法的魅力之一,在有意无意间带过一些看似不起眼却十分重要的地方,用独特的方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这些细节上的东西恰恰是中国办赛事所缺乏的,而且并不是靠时间的简单累积所能达到,需要思路上的重大调整。

骑行乃至户外文化的推广同样关键。比如今年环法的始发地荷兰是环法历史上在法国之外发车最多的地方,深厚的自行车文化底蕴居功至伟。遍布大街小巷的各式自行车,老少皆兵的全民骑行大军,精致的红色专用自行车道,自行车的重要性渗透到荷兰人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当骑行成为改变生活的一种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本身的时候,自行车运动成为主流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环法和自行车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看似简单。

猜你喜欢

环法自行车赛车迷
大小轮
艺术足球
那些赢得奥运金牌的环法冠军
为2015 Wörthersee GTI车迷大会献礼
悲情康塔多两摔 退出本届环法
关于新一代BMW M3、M4
绝对车迷
被拷问的车迷
Olympic Venue Map
空中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