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前预习的几点思考

2015-08-11马海鹏

新课程·中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思想品德思考

马海鹏

摘 要:预习的过程就是进行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综合能力的发展来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也是进行独立理解和对知识点初步了解的一个步骤。预习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阶段,预习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在本质上是开展独立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前预习;思考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知识点的学习内容有很多,但更多的学习内容是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预习是学习的开端,是我们进行合作探究的重要

基础。

一、预习的重要性

学生在年龄增长的时候,学习能力也逐渐增长,所以预习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学生对于课堂情况了解的好坏都和预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要引导学生对预习这个环节有着明确的认识,让学生明确预习的重要性。

二、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1.对知识结构进行重组

在进行预习的时候学生要自拟知识结构,因为传统的预习学习方法都是要求学生自己来看课本,找到不理解的地方,学生有时候是在寻求问题,有时候学生是在敷衍老师,找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按照课、框、目的顺序来找出课文要进行描述的基本原理,还有学生可以在老师讲解以后对自己的框架结构进行修改,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和认真听课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比如我们在学习“责任和义务”时,学生习惯于把课本中的知识点逐条罗列出来:(1)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当做某些事情。(2)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每个人要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3)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我们要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系统的学习方法,老师可以用关键词的方法来进行演示,责任(不同身份的责任不同)—扮演的责任(来源)—尽

到的义务(什么义务)。

预习是指学生根据特定的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对教材活动进行提前了解,因为时代在变化,学生的预习方法也要发生变化,改变传统的预习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总结,这样学生可以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老师进行教学的时候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开展实际的应用,让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陈彦波.浅谈思想品德课课前预习[J].文学教育:中,2011(04).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思想品德思考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