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长时间探究”教学策略漫谈
2015-08-11琚淑娟
琚淑娟
科学课是一门以探究为核心的课程,大部分内容需采用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只有足够的探究时间,才能保证学生在探究中有体验,有发现,探究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说过类似的话:“学生活动时间占一堂课30分钟以上就是一堂好课;学生活动时间占课堂一半时间是一名好教师;学生只有10多分钟活动时间是不及格的课。”越来越多的科学专家呼吁:课堂教学尽量压缩老师的时间,还课堂教学的主体,给予学生更长时间探究。
策略之一:组建有结构的材料——学生长时间探究的关节点
要让学生探究有更多的活动时间,教师需准备有结构性的材料。材料是科学课的衣食父母,没有材料,就无从探究可言。为此,教学要先从实验材料入手,列举每个学期需准备的实验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类比,筛选出结构性强的实验材料,比较实验材料对探究效果的影响,避免无关因素压缩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
以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溶解》为例,用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班级进行试教,并不断尝试改进实验材料,分析实验材料的严密性与学生探究时间长短的关系。设计出表格,记录实验材料与探究时间的关系(见表1)。
通过尝试每节课动手去做,围绕实验材料对探究时间影响一个因素进行研究,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对于给予学生探究的时间做出分析。而且关于实验材料方面的表述,从中发现:如这些情况出现,都会影响到学生探究时间的长短(见表2)。
建立在上述实践操作基础上,我认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究时间,就务必做好实验材料的功夫。对预备好所需的材料,及时进行改进,组成有结构性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建构起科学概念。
策略之二:实验教学有序指导——学生长时间探究的落实点
教师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特别是实验教学更需要老师有效引导,适时点拨。先整理出每册学生需探究的活动,写出每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在每次教学前,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记录老师做实验需花的时间,设想学生做实验可能存在的困难。围绕每节课的探究活动教师如何去组织,哪些需要老师去强调。为了解决现实研究中遇到的疑惑,大家相互交流,事先设计了一张表格,内容涵盖研究中需涉及的方面,力求从记录和访谈交流中寻求解决问题之道(见表3)。
课前充分做好准备,目的是让教师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做足教学预案。同时,我们需要课后做跟进研究,从课堂教学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中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可以设计一张反馈表,了解自己对课堂探究部分的教学评价(见表4)。
通过对老师在实验操作指导中角色把握全过程进行研究,老师非常清楚在课堂教学中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策略之三:学情差异梯度教学——学生长时间探究的突破点
要给予学生长时间的探究机会,不是想给就能给的,否则是在闹哄哄下探究,会造成探究结果难产。为此,要根据学生年龄段差异,探究技能,学习纪律,观察能力等客观存在因素,实行梯度教学。每册教学给予学生的探究时间有一定的标准,教学指导的关注点应有所不同,三年级刚开始学习科学,要以扶为主,需要老师做过细的指导。针对不同学段,我们对探究的教学侧重点应是不同的。以教科版3-6年级科学为例(见表5)。
每个年级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制定的目标,只有教师完成梯度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常山县天马一小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