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力并举打造有效课堂探微
2015-08-11叶红
叶红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思维、表达与交际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实践、思考的意识,最终提高良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是必需的,它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但英语教学要追求有效性,更需要教师用心去思考、用智慧去构造,正确把握好教材的中心、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不再受教师“话语”主导权利的束缚,进而让他们在独立寻找答案的“旅程”中,充分体味探索的乐趣。
一、主线牵引 化零为整——给课堂树一个“主心骨”
众所周知,好的文学作品总是由一条主线贯穿全篇。一堂组织有效的英语课,通常也离不开一条精心设计的“教学主线”。面对一篇课文,思考该如何解析它,以往总是锁眉纠结于内容之多,不知道怎么去理清。现在,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磨炼后,慢慢摸出了门道。那就是必须找出一条主线,把课文零散的内容串联起来,依主线而发。
如牛津版四年级教材Unit1A new student内容,不同的职业汇合在一起,如果只是围绕职业的特点,准备一些实物或者是图片来训练学生辨识各个职业,势必会让学生在反复的一问一答中逐渐失去参与的热情,变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以拟定主题“化装舞会”,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来自未来的我们”。要求学生用自制的道具装扮自己(如医生、护士、教师、工人等),胸前佩戴未来自己的称呼(如Doctor Wu, Teacher Li…),并带上此面具参加派对。引领学生在此固定的主题下进行交际。(A与B)Whos he/she? Hes/ Shes… (A,B与C)Are you (a) …? Yes, I am. /No, Im not.这样的设计和安排,将原本断裂的知识点粘合成块,让学生在整体情境中思考,不断滚动输出本课句型,体现了学习知识的连贯性。
二、以趣启智 乐学善思——给课堂添一瓶“润滑剂”
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教学是从导入开始的,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促使他们积极投入所学。如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1 A new student 课伊始,教师献唱一首带有问候的英文歌,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使学生耳目一新。
T: Nice to meet you, class! Im your new teacher, today. My name is Berry. I like English, Id like to sing an English song for you. …Do you want to learn English with me?
接着,紧扣本课话题“who谁”,以一个谜底就是老师自己的猜谜游戏,作为学生思维发散的引子:Guessing game: Who? (PPT)She wears glasses. She has long hair. She is our new friend. She is great! Who is she?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夸张的语态以及狡黠的眼神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She is Berry!
该环节将语言的使用环境输入给学生的同时,将本课的关键对话形式也巧妙地做了预设。这样的导入设计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想必更会激励他们在之后的活动设计中锲而不舍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三、厚此薄彼 有的放矢——给课堂辟一块“实验田”
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紧密与之联系,不盲目制定课时目标与活动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充分地去辅助学生形成语言运用的各项能力。
某次开课前夕,笔者分析教材:新单词有八个,句型六句,文本篇幅中长,想来十分令人头疼。备课时总想着要面面俱到,后来试上,效果极差。评课时,同仁们普遍觉得重点不突出,课堂处处是操练、巩固,甚是枯燥。这样的后果,究其原因就是不懂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了。其实,教学内容是可以随课堂目标的需要进行灵活处理的。找出了重点后,余下便不必过分去在意了。
由此可知,教学容量过大、教学内容过细将影响整堂课的效益。只有克服这过多、过细的毛病。正确定位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简化。把握学生真正需要的、核心的知识点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有的放矢,着重去耕耘,才能创设有效的课堂。
四、激活思维 回归本真——给课堂融一份“真情意”
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在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些有趣的、巧妙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样的环节过程中,通过感受那些或幽默,或惊讶,或悬疑的体验,真正融入英语课堂之中,让思维得以激活,让死板的知识缤纷起来,体现作为一个活生生个体的真实内心感受。
如新译林版3B Unit8 Were twins!一课,它围绕生活中的人物,进行相应的询问:Whos he/ she? Hes/ Shes …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friend)。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twins(双胞胎)一词,笔者并没有漫天飞雪般给学生看各种双胞胎的图片,而是巧设“考考你的记性”环节,让学生先认识一些新朋友(其中放入双胞胎之一A),并要求记住他们的名字,之后比比谁的记性好,当学生自认为正确答出所有人姓名时,告诉他们错了一个,然后揭示出另一双胞胎B,让学生在疑惑中恍然大悟,从而对twins加深了印象。并且,在板书上,利用剪纸的形式来出示这对双胞胎的相貌,也让学生眼前一亮,激发了他们对于单词的发散性思考。
课堂上,学习信息被一定程度地输入之后,角色扮演的活动应运而生。“知识的基础就是我们自己的亲身体验”。这里的操练环节,完全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买水果,它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了,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交流,课堂活动真实化的同时,也能把文中的形象和内在的含义,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简单、呆板的教学融化在了多姿多彩的真情实景中,当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融合时,教学便很好地回还本真。
渗透以上四个举措的小学英语教学,将教学活动置于用心、用情的背景之中,点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会用英语的同时,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行了有机整合,相信最终也能促成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体验和实践中深深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