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2015-08-11刘建梅
摘 要: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长期方针,是一个总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增长发展很快,取得了长足的发展,GDP生产总值已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跃居到世界前列,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具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和条件。这归功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归功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科学务实的领导,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刻苦勤劳,是十分令人欢心鼓舞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现阶段仍然存在有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本文从经济发展阶段、发展体制、区域经济、技术创新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建议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长期方针,是一个总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增长发展很快,取得了长足的发展,GDP生产总值已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跃居到世界前列,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具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和条件。这归功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归功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科学务实的领导,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刻苦勤劳,是十分令人欢心鼓舞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现阶段仍然存在有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 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
理论与实践证明,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不同, 从而就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因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不同, 因而就出现生产要素替代的竞争比较优势。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的发达国家在处于我国现在发展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时, 经济增长也表现出许多粗放特征。例如, 20世纪50年代以前, 各国当时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0%—25%, 远远低于50 年代以后各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水平。有研究表明, 日本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其经济增长也是粗放型和数量型的。因而可以说, 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与所处发展阶段有着密切联系, 这一发展阶段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 经济发展体制的制约
八十年代以前, 我国实行的是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由于体制本身的缺陷, 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扩大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和领域。尤其近年来, 在市场竞争和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下, 企业之间联合、协作、集团化资产重组等组织协同行为活跃,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但是市场竞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尚不健全。
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的为改革升级,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通过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制约
由于历史及政策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极度的不平衡。东西部存在巨大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和体制转轨, 东西部差距不仅没有缩小, 反而日益扩大。东西部差距的扩大, 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速度。
(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制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新机制和有效技术进步机制尚不够高效,科技研究和技术开发缺乏市场导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同时,由于粗放型增长方式的惯性,部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企业技术更新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不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业务支撑,新技术孵化和新业务培育能力亟待提高。
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调整
实行有力的和较长时期的货币宽松政策,引导和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扩大消费基金的比例,努力提高国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促进消费与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消费需求结构的调整。
(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给经济发展体制松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更大限度放权松绑,让市场主体迸发新的活力;放开所有竞争性领域,让民间资本大显身手;财税金融改革密集推出,让实体经济获得更好支持;积极推进价格改革,让价格信号更加灵敏准确;构建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体系,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
(三)狠抓政策落实,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以及近来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长三角经济带等一系列新政策,无疑将对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国家各项政策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使其收到应有的成效。
(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要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科学整合资源,尽快将高新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速。
参考文献:
[1]汪海波.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
[2]张力群.试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J].管理世界, 2000(3).
[3]刘力臻.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J] .经济评论, 2000,(2).
作者简介:刘建梅,女,保定人,河北省委党校保定工作站2013级在职研究生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