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品 深入解读
2015-08-11徐梓武
徐梓武
在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有一篇课文《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和想象意境的形式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朗朗上口,全诗重在写景,诗的意境优美,是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佳作。这两首诗的题目为《望庐山瀑布》和《绝句》。我立足教材,深入文本,多角度地解读。
一、立足文本,分析单元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编排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的主题皆为写景篇目,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其他两篇课文分别是两篇散文《赶海》和《荷花》,这两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者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达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全文语言儿童化,生动活泼清新,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充满童趣,流露出作者对大海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活动场景更是引人入胜。同样,《荷花》是一篇抒情的文章。文中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方式,贯穿于本单元的所有课文中,两首古诗托物言志,借助特殊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我想这是编者将两首古诗安排在本单元的原因吧。另外,两篇课文的学习感悟最成功的方法莫过于品词析句中的感情诵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批判反思的能力”,我想,编者一定希望我们老师体现这一点,在学习两首古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从而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走近作者,体会当时创作背景
1.了解李白,体会《望庐山瀑布》作品的形成过程
《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建自己创作的色彩,是继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伟大的诗人。他写了大量的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藐视权贵的诗歌。他的是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由于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以南的鄱阳湖盆地,山体呈椭圆形,绵延90多里山峰,犹如九屏叠屏风。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恋、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览庐山的无穷魅力,李白看到如此景象,挥毫写下《望庐山瀑布》。
2.了解杜甫,体会《绝句》作品的形成过程
《绝句》的作者是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在安史之乱期间,经历盛衰离乱,饱受艰苦,写出许多反映战争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其诗被称“诗史”。
三、初读古诗,细嚼慢品领悟诗意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诗题,指导学生图文结合,自由读课文。其次,初步了解诗意,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以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升起的景象写活了。次句中的“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这样写诗人感觉没有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有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着“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字,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绝句》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描写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远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 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写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是静景;“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四、抓住词句,深入诗文感悟意境
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拓展学生思维,理解诗的意思,想象诗文的意境,品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重点抓住“香炉”、“生”、“紫”、“遥”、“挂”、“前川”、“三千尺”、“疑”、“银河”、“九天”等词语,体会诗文的意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瀑布与银河有什么联系,诗人为什么要把瀑布比作银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瀑布垂挂山前的壮美之景。
教学《绝句》时,可让学生先读熟诗句,体会“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等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诗句中起到什么作用,结合诗句展开说说。诗人动静结合的写法,近景远景交错呈现,让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诗句语言的对仗,体会诗句的意境。
综上所述,立足文本,分析单元课文主题思想。走近作者,体会当时创作两首古诗的背景。在教学时,初读古诗,细嚼慢品领悟诗意。抓住古诗中的词和句,深入诗文感悟意境。结合插图,创设诗文意境,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的独特视角,用词的精妙。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细读慢品,体会古诗的意境,深入解读古诗内涵。
【作者单位:沭阳县钱集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