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秀钗 港澳台直通车向春天

2015-08-10李菡丹

中华儿女 2015年14期
关键词:全国青联学联青联

李菡丹

港澳台青少年交流活动

全国青联分别于1979年和1990年开启了港澳青少年交流和对台青少年交流。多年来,开展了“相聚国旗下”“中华龙腾”“同心同根万里行”等大规模交流活动,吸引港澳台地区更多的普通青少年到祖国大陆参观考察,促进两岸四地青少年增进手足情谊,不断提高港澳青少年的国家归属感,增强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自2010年以来,全国青联着力深化思想交流,组织内地杰出青年赴港澳交流活动400多场,参与的青少年达7万多人次;着力培养爱国爱港爱澳青年力量,实施香港大学生内地实习计划,定期举办“港澳社团青年骨干国情研习班”“澳门青年议政能力培训班”,邀请港澳地区青年才俊加入青联、青科协、青企协等组织;着力巩固两岸和平发展的青年基础,开展海峡青年论坛、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等活动,共有3万多名台湾青少年参与其中。

这个澳门姑娘认为,港澳台青少年交流活动可以再加大力度,特别是文化交流、教育交流、创业交流,可多以民间社团为主导。

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现为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助理行政主任兼创业就业发展中心协调主任。

她很年轻,却身兼多职,曾任《朝阳》双月刊主编兼《朝阳》学会副理事长、《澳门学生》双月刊主编兼副理事长、澳门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理事长、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大会主席、九届和十届全国青联委员,现任澳门青年联合会理事长、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兼港澳台界别副秘书长、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厦门市青年联合会特邀副主席、澳门青年议政能力培训计划活动委员会主任等职。

从履历中可以看出,这个1977年出生的澳门姑娘在她的青春轨迹中一直与学联、青联相伴。她,就是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助理行政主任,兼创业就业发展中心协调主任陈秀钗。

在全国青联第十二届全委会召开前夕,记者采访到陈秀钗,有着三届15年青联情的她真切地说:“全国青联是我们青年的大家庭,希望能更广泛地吸引不同界别的青年,可以聆听更多不同青年的声音,继续支持港澳台青少年交流活动,打造开往春天的港澳台青少年直通车。”

青春,从学联到青联

陈秀钗早在学生阶段就参与了很多澳门的青年社团活动,对青年社团工作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担当,而决定她人生道路的起点则是澳门学联。她说:“因为姐姐在学联任职的原因,所以我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就加入学联组织的各类活动。高中开始,我担任《澳门学生》主编一职,并兼任学联小学部部长。在这个澳门最大规模的青年学生组织中,我结识了很多年龄相当的朋友,伴随着学联的一路发展,我与身边的同事同学不断成长。”

1997年,陈秀钗开始担任澳门学联副理事长,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学联与内地的交流日趋频繁。作为领队,她每个暑期都被派去不同的地方交流学习。由于常年从事青年社团工作,她对澳门青年之间的沟通交流有着非比常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她回忆说:“那时候,我带队来内地交流,常有人会问我:澳门在哪里?澳门有电视看吗?你们有自己的电视台吗?我只好介绍澳门就在香港的旁边。自那时起,我深感自己有义务为促进各地深入了解澳门出一份力。”

1999年,百年梦圆,澳门回归。坐在电视机前的陈秀钗心潮澎湃地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幕,行政长官就职、人民军队行注目礼……这些画面令她印象非常深刻。此时,陈秀钗还是一名澳门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澳门学联理事长的她应邀出席了澳门回归的庆祝晚宴。

新千年转眼就到了,陈秀钗在这一年的8月以澳门学联理事长的身份担任全国青联委员,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联第九届全委会,并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学联大会。

在会议期间,有一件事令陈秀钗至今难忘,“记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大会排队大合照时,由于时间长,大会安排大家一起唱《歌唱祖国》。唱歌时我心里很激动,这是我小学时就学过的爱国歌曲。我觉得,澳门回归16年对教育投入起到了重要作用,我所指的不仅是爱国教育,更关键是我们未来一代青年的素质教育。”

走进全国青联,陈秀钗欣喜地感受到,“青联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大家庭。在大家庭里,我认识好多兄弟姊妹。青联委员都很优秀,大家都很有活力,凝聚力特别强。这个大平台让我可以认识全国各地的青年朋友。”

她记得第一次参加全国青联澳区委员的活动是一次红色之旅,“我们一行人来到上海、嘉兴,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筹备时的情况,给我的收获很大,之前我仅仅是从书本上了解,而这次活动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了更立体的了解”。

交流,两岸四地的主旋律

2006年,已是十届全国青联委员的陈秀钗开始筹备成立澳门青年联合会,并担任大会秘书兼副理事长。“我全职协助创会会长陈明金议员处理会务工作,这让我更广泛接触到各界青年精英。”

澳门青年联合会成立后,身为澳门青联副理事长,陈秀钗开始筹备澳门青年议政能力训练计划,她向记者介绍道:“该活动由澳门青年联合会主办,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青年事务委员会、澳门中华学生联合会、澳门朝阳学会协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澳门基金会赞助,并得到全国青联的资助及支持。以打造议政学习平台,培养青年多角度思考、理性分析能力为目标,通过各种讨论交流,表达青年对社会的关注和期望。课程内容包括专题讲座、工作坊、国情研习班、两岸四地交流、立法会旁听、拜访立法会议员办事处、名人分享会、调查研究参与。训练计划2008年开班,每年招18岁至39岁的青年,至今已培养650名有志青年。”

筹备之初,陈秀钗拜会当时社会知名人士——澳门立法会曹其真主席,听取她的意见,“最初我们想参考香港青协的‘青年200’,用青年领袖计划,但是她反问了我一句,如培训了十几堂课就可以担领袖,这澳门是否太多青年领袖?一句话就点醒了我”。

陈秀钗感慨,这项活动举办至今踏入第七个年头,有感年轻人关心时事有所提升,“课程导师为两岸四地专家学者,课程内容多样,亦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意见,不会刻意灌输意识形态。除了课程培训,每年都要到北京、台湾、香港参观学习。我们曾以环保为主题到台湾相关单位进行交流,更将所见所闻结集成总结报告交予澳门环保局参考”。

2010年,陈秀钗连任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并担任全国青联港澳台界别副秘书长。她总结说:“全国青联特别关注港澳台青少年的交流,每年都开展不同的交流活动,增加两岸四地青少年的实习、就业、创业的机会。尤其近5年来,我感觉到全国青联特别注重对台工作,我每年都会出席海峡青年论坛。”

对此,陈秀钗建议,“加大对台湾青少年的工作力度,让更多优秀的台湾青少年可以高层次地接触全国青联,接触内地。这样才更有利于吸引台湾不同阶层的年轻人,让他们对港澳、内地有更多了解的机会。”

如今,港澳台青少年交流活动早已成为全国青联的品牌工作,陈秀钗坦言,“品牌工作建立起来不容易,如何更好地延续下去更难,要让品牌永远有活力,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更不容易。内地做港澳台的工作难点在于文化的差异,但这也是吸引力所在,如果大家都一样就失去了新鲜感。”

她分析道,“在港澳、澳台的工作中,我感觉港澳文化差异不大,澳门人从小用的是香港、内地的教科书,从小看的是香港电视台、传媒杂志,基本上澳门人都非常了解香港人的生活习惯、文化。而台湾是港澳青少年都非常喜欢的地方,我们都用繁体字,澳台都保留浓厚的闽南文化,都有妈祖文化,我们都注重青少年的创新,尤其是台湾,保留很多传统文化,但又具有很多文化创新的东西。港澳青少年放假也喜欢去台湾走走,除了享受美食,更多的是喜欢当地的风土人情。”

正因为有很多共通点,所以陈秀钗认为,港澳台青少年交流活动可以再加大力度,特别是文化交流、教育交流、创业交流,可多以民间社团为主导,“我们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交流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大家的所思所想”。

回望在青联15年的成长历程,陈秀钗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她说:“这15年可以说是我人生中过得最快的时间,做了这么多年青少年工作让我感觉非常有成就感,更收获了很多友谊,现在每次来北京,总感觉像是回到了第二故乡,到其它各地也都有认识的好友,相约故友新知,有句古话叫‘出外靠朋友’。”陈秀钗感恩青联,希望能以一颗回馈社会的心,继续为港澳台青少年交流献力献策。

猜你喜欢

全国青联学联青联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纪念全国青联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济南青联举行“青联委员助力千家脱贫行动之青联伴成长”活动
浙江省青联十届七次常委会召开
一朝青联人 一世青联情
罗东川 烙印下一种精神
2011·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2013·给力时代梦正圆
港大宣布退出学联
难忘UCL中国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