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雅如茶

2015-08-10李啸

莫愁·时代人物 2015年8期
关键词:临帖二王草书

李啸

与志平兄交往十年,淡淡如茶,也如同他安静的笑容,每次从见面到分别,自始至终。

凭一件大字行书作品一举摘得十届全国展大奖,汤志平可谓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先后又被评为江苏省十佳中青年书法家,获得南京市政府文艺奖,当选江苏省直书协副主席……

记忆中,见面多在书协办公室,志平兄总是从拎袋中拿出一叠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作,说请我评点。这样一个有成就,在全国有影响的中年书家,还是这样谦恭,还是那么勤奋。我每每在观摩、学习中受到教育。当然作为朋友,我也会真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他总是仔细地听,认真地思考着。我们就是以这样的交往方式,增进友情,又促进着彼此艺术的共同提高。

说起志平兄的书法,首先是路子正。植根傳统,仰望经典,他喜行草书,浸淫二王,矢志不渝。我看到过他临写的古代的各种行草书法帖,心摹手追,用功甚勤,令人敬佩。唯有与古为徒,与先贤耳鬓厮磨,方能不断通会融通,不断汲取创作营养,获取源头活水。临帖,永远是一种对话,是与古人的对话;临帖,永远是一种揣摩,是揣摩古人的书写状态。志平兄对传统经典充满着敬畏,既顶礼膜拜,又勇于继承,更有一份执著。所以他一路走来,方向明确,步履坚定。

志平兄擅行草书,早期他受明代诸家影响颇深,注重连绵、开合。字形横向取势多,偏扁。喜在熟纸上作书,下笔则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可以讲这个时期,他的这份痛快,让他草书的气局打开,觅得门径,证明了他有书写草书的情性、天分,也有技法支撑。

眉目分明形质完,无源水怎起波澜?才知书法独惟晋,换骨先由汉转丹。志平兄平静的外表下,其实也是个心气很高的人。他并没有停留于已取得之成就,近年来他心无旁骛,坚持追根溯源,几乎放弃了原有的书写方式,大幅度减少创作数量,倾心倾力于对二王各种法帖的临摹,对《十七帖》更是情有所钟,深入研习。我感觉对章草的学习,让志平兄获益甚丰,不仅使他对草法演革过程有了清晰的认知,同时真正让我看到,他笔下不仅草法熟谙,而且气息古雅。他作草由用熟纸逐步转为生宣,增加了用笔的丰富性。他非常注重用墨,我见过他大字草书,宿墨落笔,涨渴互现,通篇作品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在充满变化的线条闪展腾挪里,构建黑白和谐;在结构的拆解组合中,创造自然局面。他的草书充满动感,但给人的感受不是紧张、焦躁,而是文气的、安静的,十分难得。志平兄小楷取法钟王,醇厚清丽,高雅不俗。

苏惇元在《论书浅语》中写道:书虽手中技艺,然为心画,观其书而其人之学行毕见,不可掩饰。故虽纸堆笔冢,逼似古人,而不读书则其气味不雅驯,不修行则其骨格不坚正,书虽工亦不足贵也。可见“雅”与“正”,是靠真正的学问来滋养的。写字、读书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书法家首先是个文化人、读书人,这是本分。志平兄对待文字非常认真、讲究,哪怕写一篇很短的文字,都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成文后还要不断推敲,反复咀嚼。一个对中国汉字如此敬畏的人,我内心是敬佩的。 (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编辑 钟健 12497681@163.com

猜你喜欢

临帖二王草书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录清·孙枝芳诗(草书)
自作诗(草书)
秦淮“二王”往事录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录明?杨士奇诗(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