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玩手机,还是手机玩我们

2015-08-10

科学之友 2015年4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身心和外界对接的重要桥梁,微博和微信成了打通全世界的便捷通道,每个卑微的个人借此便可能获得无边际的想象力和交际力。这是移动互联网下的一种个体的自我升华。智能手机让每个人的疑问都有了答案,让答案接近真话,让沟通成本降低,也更刺激全体陌生人不约而同地往某个目标靠近。

只有拂去尘埃,才能照见明心,也只有断开对世界无穷的念想,才能重新发现自己真实的需求。当我们以为自己在玩手机,在掌握世界的时候,却没想到自己其实在被手机玩。每个人不过是手机程序中的一个活人角色,甚至所有的联网行为都是在为隐形的商家汇报着个人的隐私。可是我们却往往乐于享受这种虚拟人生一般的游戏,甚至把这当作高效科学的做法——就像宁愿花时间上网找餐馆,也不愿意问问身边的路人。

手机瞬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看电子书、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购物……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让人们和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意识到,手机给现代人际交往带来了“灾难”,它占据了人过多的注意力,把人培养成了“电子仆人”,让时下很多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那么,究竟是我们在玩手机,还是手机在玩我们?

案例

都是手机惹的祸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近来流传很广的一个笑话。如果说这个笑话还多少有些调侃语气的话,那么前不久媒体报道的两件真实发生的因手机引起的“惨剧”则透着一些凄凉。

前不久,外地市民张先生家的一次家宴因为手机不欢而散。原因是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等一大家子人相约到爷爷奶奶家中吃饭,饭桌上,爷爷多次想和孙子孙女们说说话,但他们个个捧着手机玩游戏、刷微博,对老人的话语没作丝毫回应。备受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啪”的一声摔碎了眼前的盘子,撂了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便生气地回了房间。

江苏常州的两名中学生因为玩手机过于专注而遭遇了车祸。据监控录像显示,这两名学生傍晚时分从学校走出,步行至斑马线中间的时候,绿灯转为红灯,但他们仍盯着手机屏幕径直行走。与此同时,一辆正常行驶的小轿车疾驰而至,直接将这两名学生撞飞。

现象

成人孩子变身“手机人”

如今,许多国人正过着“被手机绑架”的生活:上下班途中抱着手机玩一路;回到家和家人没有交流,拿着手机或电脑上网冲浪、聊天;朋友间约好逛街吃饭聊天,更像是手机和手机的聚会;在餐馆等着上菜的间隙,所有人都掏出手机摆弄;就连回家陪父母的短暂时间,都会不停地被手机铃声打扰……法新社曾经在一篇报道中这样描述我国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在中国的公共汽车上,你会看到年轻人都在玩手机,或是打游戏、玩微博,或是发短信,又或是上网,手机就是他们的全部……”

越来越多的市民不仅在工作中,就是在与亲友们相聚时,最喜欢干的事也是摆弄手机。我们了解到,10个市民中有7人表示,亲朋好友聚会时会不时掏出手机看看,而且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7名市民年龄大多集中在20~30岁。

“亲朋好友坐在一起,我们当然也会聊天,但是一段时间不看看手机,心里会觉得不舒服。”市民张小姐说,她与朋友一起走路时,甚至都不忘掏出手机聊QQ、刷微博。“我朋友有时候都看不下去了,会冲我喊能不能收起手机说会儿话。”不单是成人,还有很多孩子也成了十足的“手机人”。

王女士就是面对孩子的“手机情结”,无奈又烦躁的家长之一。她说,这个学期,儿子上初中,学校离家较远,考虑再三,她和先生还是给孩子配备了一部智能手机,为的是方便联系孩子。可是自从买了手机,儿子就着了手机的“魔”,在家时经常能看到他不时翻来覆去地摆弄手机。“每天起床,儿子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每天睡前,儿子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平时若一段时间手机没有动静,一定能看到他不时地查看手机。更令人心烦的是,就连去卫生间他也不忘把手机带在身边。那天我们一家人自驾车去玩儿,路上两三个小时,车上虽然颠簸不断,但这孩子不是在盯着手机屏幕玩游戏,就是在用手机刷微博。有时,他的同学来家里玩,他们谈论的好像也都是手机里的什么游戏。我现在特别懊悔:“就不该给孩子买手机!”

调查

“手机依赖症”在全球蔓延

联合国有关机构调查显示,在2014年年底,世界上移动通信设备用户总数已超过世界总人口数,而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发布的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仅2014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5698万户,总数达12.8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4.5部/百人。特别是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很多人机不离手的“手机依赖症”已在全世界蔓延。

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提到,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主要在浏览网页、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网站等。另外,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

有市场调查公司对11个国家8000多名受访者调查后发现:有3/4的人会随身携带手机,1/4的人认为手机比钱包更重要,2/3的受访者在睡觉时不会关机,超过1/3的人表示“离开手机无法生活”。那么,按照全球70亿手机用户来计算,目前至少有20亿人每天和手机“捆绑”着过日子。

在大人们巴不得“关掉手机”甚至“扔掉手机”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学生乃至幼儿园的小朋友,却捧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

一项题为“你会给孩子买手机吗”的调查,参与的3500个家长中,88%的人给孩子买了手机。同时,一项校园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学生中的手机拥有率为:小学一至三年级10%,四至六年级30%,初中生70%,高中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青少年手机依赖”课题组在广西进行的调查显示,初二、初三学生中手机依赖率高达近20%。

影响

手机让我们的“心病”增多

有一个现象很可笑:一群十几年不见的老同学难得一聚,餐桌上相互寒暄了几句以后,惊奇的一幕出现了——个个纷纷掏出自己的手机从不同角度见缝插针地拍摄聚会的场面,会场布置、出席人员合影、美食荟萃,汇集起来俨然一部全方位的聚餐纪录片。然后,各人发到自己的微博上,再相互写好评……一顿饭下来,除了手机上多了几个电话号码、微博上多出了一堆粉丝外,这么多年,大家过得怎样、经历了什么,似乎无人关心。

“最初,手机的功能主要是打电话,渐渐地,用手机发短信代替打电话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则成了上网冲浪、微博微信、听歌看电影、打游戏……强大的手机让人们的时间一下子变得异常金贵——只要还有一秒钟多余的时间,还是不想浪费,必须掏出手机。”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黄家良表示,从表面上看,人类社会进化似乎获得很多——各种工具方便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但其实现代文明让人类失去的也越来越多。

“几年前,有一部动画片,叫《机器人总动员》,讲的就是人类制造出的机器人反而将人类操控在手的故事。”黄家良指出,时至今日,人类其实也算是被手机操控住了,因为有了手机,我们可以不用与亲人朋友见面就能说上话;因为有了手机,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因为有了手机,我们甚至一言不发,也能“畅所欲言”。其实,与《机器人总动员》一样,人类的躯干肢体语言渐渐萎缩退化,人很快就会进步得只剩下大脑了。

黄家良认为,手机最先让我们失去的是亲情。一个电话可以代替几千里路,多少人因为这样没有与爸爸妈妈坐在一起好好吃顿饭?其次,手机还让我们变得冷漠,不善言辞——工作的指令一个信息就可以解决,逃避这个世界,只需“关机”便可了事。其实很多时候,面对面的沟通可以化解很多误会和矛盾,甚至可以挽救人的性命。这就是为什么医生看诊从来都不会靠“打手机”。

除了沉迷手机造成的身体伤害,过分地依赖手机,所产生的心理缺陷更严重,“很多抑郁症或者患有社交障碍的人就是没有自己‘走出去——他们害怕与人交往,不自信,无爱好,唯一能给予自己安慰的,是手机,是网络。”

黄家良表示,克服“手机依赖症”最好的方法是“屏蔽手机”,但对于现代生活来讲,此做法不现实。他建议,用打电话来代替发短信,代替发微博、微信。由于没有面部表情信息和情感信息,长时间通过短信交流可能造成自闭症。手机本身就是人与人的通讯工具,让我们多一些点对点的交流,回归到最初的状态。

专家建议,多使用语音对话功能,有助于减缓“社交恐惧症”,“对于那些对手机较依赖的朋友而言,语音对话模式能改善因单一的通信方式而诱发的种种身心问题。”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智能手机数据或将拯救生命
智能手机是电影制作的未来吗?
使用智能手机增大肥胖风险?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信息安全,智能手机的新增长点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智能手机介入交往的基础
基于智能手机控制风扇运行的实现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