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四种境界

2015-08-10王兆彬郑文明玉辽源广播电视台吉林辽源136200

科技传播 2015年10期
关键词:境界广播电视

王兆彬,郑文明,蒋 玉辽源广播电视台,吉林辽源 136200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四种境界

王兆彬,郑文明,蒋玉
辽源广播电视台,吉林辽源136200

摘要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重要一环,直接决定了新闻节目的质量水平。而“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四副联语,正好揭示了新闻采编人员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应该具备的生活境界、工作境界、责任境界和服务境界等四种境界。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境界

0 引言

广播电视采编工作是一项高尚、光荣的事业,同时又是艰苦、细致的工作。采编人员思想境界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档次,因此采编人员必须具有生活、工作、责任和服务四种境界。

1 生活境界:“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句话,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晓岚的先师陈自崖撰写的一副联书。原意是说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要淡泊名利、淡薄金钱,在对物质享受的无所追求中修养自己的德行。这里,揭示了知足者常泰,无奢求者品高的哲理。

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新闻采编人员工作特点就是要广泛接触、了解、思考社会当中不同的人和事。高官富豪、明星大腕、平民百姓,都可能成为新闻采编人员的采访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思想水平,自己内心失衡、追求虚荣、贪图享受或片面看待社会的阴暗面,就容易被金钱、利益、虚荣或偏激所击倒。这里还真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客观、公正、全面地观察生活、认识社会。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新闻采编人员也是社会人,确实也应该时时向高标准的生活看齐、追求。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出发,对待欲望、权力、财富、利益,都还是应该取之、用之有道、有度为宜。

很多新闻采编人员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采访录制过的对象几年间就高升了、暴富了。面对这样的现实不能眼红或心理失衡。术业有专攻。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和事:有的人看似平凡,可他(她)在某一方面就是有潜质、能力和机会。新闻采编人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你的成就感就应该主要以你的生活和作品为半径画的“圆”。即:你体会人生、创作作品、报道生活的质与量。衡量其成就大小的主要依据,不是其占有物质财富的多寡、官职的高低,而是其占有和创造精神财富的质与量。当新闻采编人员就要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2 工作境界:“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这是我们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早年的一副自题联。此联大意是:和信仰坚定不移、为人忠诚无私的人共事,能够彼此赤诚相待、荣辱与共,终成大事。学习知识要到社会实践中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也要读各种学问之间的联系,读书中暗寓的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纷争动乱的三国时代,一个卖草鞋出身的刘备,为什么最终成为天下三分有其一的蜀国一代帝王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因“三顾茅庐”而得到了“有肝胆人”诸葛亮的“共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什么独鲁迅被毛泽东称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鲁迅把其所处时代的这本“无字句处”之书读得深刻、透彻。在民族危亡之时,举起了时代最伟大的文化旗帜,并创造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最高的文化山峰。古今中外无数伟人大师,无不是“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高手大家!

作为新闻采编人员的“共事者”,应该包括同事和采访对象两大方面。这里的“有肝胆人”,就是那些有思想、有胆识、有见解的人。具体到新闻采编人员的采访和新闻创作中也能佐证。大多数新闻采编人员都有这样的体会:遇到有思想、有见地、善表达的“有肝胆人”式的采访对象,能使你的采访顺利,为你的创作提供丰富而鲜活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相反,遇到大脑平滑、表达不清、思想混乱的采访对象,则会使你的采访别扭甚至失败。再如,新闻采编人员在采访中,往往被采访者(包括单位、集体和个人)会为你提供浩繁的各种素材。怎样从中提炼出鲜明的主题,进而编辑制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这就要看新闻采编人员的分析、提炼、综合能力以及“从无字句处读书”的功夫了。

3 责任境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这副联语出自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新闻人李大钊。他不但恰到好处地提出了优秀新闻人的标准,也道出了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要求和社会责任。即:要有正气、骨气、文气和才气。没有正气和骨气,就不能锻出“铁肩”,也无力“担道义”;没有文气和才气,就不能炼出“妙手”,也无力“著文章”。

新闻采编人员的社会责任,就是用真实准确的事实,用真人、真事、真道理去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从

4 服务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这副联语出自于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这是他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为生民立命”中的“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里主要指人的命运。“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这句话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新闻采编人员服务境界最高向往。为此,作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准确把握时、度、效,深化“走转改”,把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到位,把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解释到位,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到位。

5 结论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们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用凡人善举引领风尚,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在电台、电视台要抓出在百姓中有影响、在全社会有名气的栏目。努力报道精彩瞬间,记录百姓热点,把新闻宣传做活、做新、做深,积极展示自己的生活、工作、责任和服务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力量。

参考文献

[1]马鑫.新闻采编人员素质浅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40.

[2]李林碧.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J].新闻窗,2012 (5):74.

[3]马哲.如何做好新闻采编工作[J].才智,2013,29:338.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39-0200-01

猜你喜欢

境界广播电视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品“境界”
爱的境界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养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