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行从政者的评价应回归理性
2015-08-08王石川
王石川
对占旭刚与商建刚两位转行从政者的评价应客观理性,官场确实不是赛场,但是,不等于运动员换了一个舞台就做不好;律师转做法官虽不存在障碍,但更需要信仰法律、破除干扰
这几天,有两个名字带“刚”的知名人士成为焦点人物:一个是占旭刚,前奥运冠军,即将就任浙江三门县副县长;另一个是商建刚,知名律师,据称“身价千万”,拟任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三级高级法官。他们身份不同,但殊途同归,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从政”。
无一例外,他们在获得祝福的同时,皆遭受猛烈质疑。比如有网友发问,一个举重明星,真的能举起副县长职责之重吗?与占旭刚相比,商建刚则更多地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有法官认为,法官做律师须从实习律师做起,“实习制度”、“回避制度”、“合伙人年限”都是法官转行律师的各种“枷锁”。律师转行法官易,法官转行律师难,导致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权利不对等、地位不平等。还有人认为,如果从“身价千万”的“财”上,多数法官没有商建刚有财,但是从法官的立业之本——业务能力上,应该论“才”而不是论“财”。
说到底,对于两人转行从政,一些人并不认可他们的能力。法官转做律师已是常态,统计显示,在上海,仅2013年离职的法官就超过70人,他们很多人朝向更有“钱途”的律师行业发展。而律师、学者转做法官,也不是新闻。作为法律共同体,法官和律师有相通相融之处,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认为,“(法官)是被授权根据法律解决法律纠纷的律师”。无论法官做律师还是律师做法官,只要符合制度规定,都无可厚非。
而在现实语境中,律师做法官,完全契合司法改革的时代背景。《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其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也提出,完善将优秀律师、法律学者,以及在立法、检察、执法等部门任职的专业法律人才选任为法官的制度。除了顶层设计,从实践经验看,已有不少律师被公开选拔成为法官。
至于占旭刚即将就任副县长,本也不该成为新闻。一方面他是挂职,按照占旭刚的说法,只是一次很正常的挂职锻炼,两年以后,应该还是会回到老单位——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作为一种内部交流方式,挂职强调的是锻炼,并不抓全面工作。另一方面,挂职的文体明星很多,比如相声演员牛群曾在安徽蒙城挂职副县长,国际象棋棋后谢军曾在北京西城区挂职教委副主任。除了挂职,运动员真正改行从政也非罕见,比如邓亚萍。
官场确实不是赛场,但是,不等于运动员换了一个舞台就做不好。像熊倪、陈忠和、蔡振华、袁伟民等人都是运动员出身,他们后来皆从政,干得都不错。律师能不能做好法官,确实值得追问。从国内外的例子看,律师出身的法官,相比于体制内一路选拔出来的法官,更有阅历,有时表现也更得心应手。据报道,在美国,法官只能从律师中产生,并且是七八年以上的资深律师。基于此,律师当法官不存在制度障碍,也不漂浮在上。
当然,能不能干好,口说无凭,必须让事实说话。从这个角度而言,对占旭刚与商建刚两位转行从政者的评价也应客观理性。在奥运会上夺冠,不代表在官场上也能出类拔萃;成功的律师,不等于优秀的法官。马克思说过,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由律师转做法官,更需要信仰法律,需要破除各种干扰,这对商建刚等人势必是不小的挑战,这种挑战不只是专业能力的问题,而是职业操守的问题。而对于占旭刚来说,尽管只是挂职,但也不能应付差事,随便挂挂,否则就失去了锻炼的意义,也辜负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期待。无论怎么样,在不同的舞台上都须扮演好自身角色,在身份转换中应尽快进入角色,不辱使命。
(作者系知名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