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特色分析
2015-08-08孟磊阮云泽赵艳
孟磊 阮云泽 赵艳
摘 要:该文简述了国家特色专业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特色由来,所在区域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的特色以及农业的特点,分析了专业设置的课程对区域特色上的作用,剖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措施,以期为培养适合海南热区特色农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特色专业;热带农业;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180-04
海南大学自199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生至今,已培养毕业学生13届,在读3届。作为坐落于热区的高校,其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内容多集中于海南开展。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农业资源特色明显,这也决定了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有着与海南农业资源相匹配的特点。经过多年努力与发展,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于2010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成为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教高函[2010]15号)。结合海南农业生产实际,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实习内容,突出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区域性特色,培养出“多样化、高素质、强应用、重创新”的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海南农业对高水平农业科技人员的需求。
1 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原因
海南大学是唯一位于热带地区开办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高校,相对于国内兄弟院校而言,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该特色由学校所在地的农业资源特点、学校发展历史以及当前社会现实要求决定的。
1.1 海南农业资源特色突出 海南大学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但热带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热带特色农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唯一热带岛屿省份,海南农业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都具有鲜明的热带特色,相应地也决定了海南热带特色农业。
1.1.1 热带气候资源 海南是我国典型热带海洋性气候,年降雨量961~2 349mm,年平均温度22.8~25.8℃,年日照时数1 832~2 558h,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海南也由此成为我国冬季菜篮子基地及南繁育种基地。同种作物如芒果、荔枝、香蕉等,在海南采收时间早,可以与内地上市时间错开,因而经济效益高。但海南的雨水季节和区域分布不均,尤其是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形成了明显的干湿季节,风多且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影响了热带作物的种植。
1.1.2 热带土地资源 海南全省热带土地面积353.47万hm2,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是发展热作产业的最佳区域。热带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土壤资源,其质量决定热带农业发展的成败,土地质量高低影响着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和热带作物种植效益及持续经营。热区土壤酸、瘦,保肥能力低,而经年生长作物决定了施肥次数多、施肥量多,加剧了土壤退化,因此,土壤地力的维护和培肥,是热带农业持续、健康、高效经营的重要保障。
1.1.3 热带作物资源 热带作物种类繁多,包括天然橡胶、木薯等工业原料,香蕉、芒果、菠萝、荔枝、龙眼等热带水果,椰子、油棕等热带油料作物以及槟榔、胡椒、咖啡等香料和南药等,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日常消费品。一些热带作物种植面积大,如橡胶、胡椒和咖啡的产量占全国的60%,椰子和腰果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0%和99%。大宗水果类有番石榴以及名优特稀的水果,如莲雾、红毛丹、火龙果、杨桃等。此外,海南是我国冬季瓜菜重要的生产基地。
1.1.4 生态环境优良 海南生态环境优良,空气质量全国一流,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优良。正是因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海南发展热带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热带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中要求海南充分发挥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
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和南繁育制种基地。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始终把农业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海南热带特色农业在国家和省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已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目前,全省累计353个产品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5个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138个产品被认定为有机产品。海南农业摆在全国农业大格局中看,显然属于特色农业,尤其是热带特色[1],海南热带特色农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海南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开放农业,加开热带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将海南建成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作为其战略之一。此外,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另一战略定位又要求海南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既要兼顾发展,又要保护环境。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来支撑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1.2 历史传承 如今的海南大学是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和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海南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其前身之一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被誉为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由此奠定了海南大学在热带农业教育与科研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地位。作为农业学科重要组成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作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和海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热带作物遗传育种与生态保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大學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应继承历史,一方面围绕热带资源高效利用和热带环境维护开展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要为热区培养更多人才。
1.3 社会服务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地点以海南、两广、云南等热区为主,大都从事热作生产或为热作作物生产服务行业。此外,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师参与的社会服务集中于热带土壤资源质量调查与评价、热带作物高产栽培及热带作物水肥一体化等方面。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热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国家特色专业的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设的建设,旨在促进海南大学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上要与海南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引导专业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和教师队伍及教材建设的加强,发挥出海南大学的办学优势,培养出满足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多样化、多类型的人才。海南大学顺应形式发展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抓住“211工程”建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两大机遇,制定了“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学校定位,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突出“热带、海洋、旅游、特区”四大特色,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海南大学“211工程”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的建设内容之一。
2 海南农业资源限制热带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因素分析
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是国家赋予海南的责任,也是海南农业发展的机遇[2]。海南农业具有典型资源约束型和资源稀缺特特点,决定了海南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必须走“向单产要规模,向科技要品质”之路,必须走“做精做优”、“高端、特色”之路[3]。在2014年12月31日的海南省委常委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海南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以高产、高质量、高效益为目标,加快发展海南热带特色现代农业[4]。热带高效特色农业高产、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道路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密切相关。
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应定位于海南,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要紧紧围绕海南,紧贴海南实际,抓住农业生产中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的关键限制因素,才能培养出为海南热区服务的人才,也才能真正为海南热带农业高产、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保驾护航。海南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优缺点如下:
2.1 农业土壤资源 土壤质量是海南热带高效农业持续发展之本。海南土壤突出特点如下:酸、贫、保肥差,但土层深厚;土壤本身有机质低、供肥差;土壤铁、锰含量高,土壤矿物以1∶1型高岭石为主,含有大量的铁铝氧化物和水化物;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整体优良;土壤表面电荷低且电荷可变。因此,海南农业施肥频繁,用肥种类全,肥料用量大;施肥加剧土壤酸化及土壤养分失调。如多年种植香蕉、荔枝等基地,土壤磷大量积累;连作土壤病害频发,在香蕉、瓜类和蔬菜上突出;大量农药施用,影响土壤环境;劣质有机肥大量投入,土壤环境风险大增[5]。
2.2 农业气候资源 在海南作物一年四季皆可种植、生长。高温高湿的气候利于各种病虫害的滋生繁殖,病虫害全省每年发生面积在200万hm2,病虫害的发生导致减产,甚者绝收。另一面,农民投入大量杀虫剂、杀菌剂等,增加了农民负担,降低了瓜菜品质。多热带风暴及台风对橡胶、香蕉等作物及农业设施损害影响严重。冬季低温寡照对冬季瓜菜生产,尤其是对五指山以北地区的冬季瓜菜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海南西南部地区,季节性缺水严重限制了当地农业发展。
2.3 农业生物资源 大量的生物物种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也是各种药物的重要宝库及重要的工业原料。生物资源多样性对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物质和能量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几十年间,海南遗失的农作物种类就达150多种[6]。在經济利益驱使下,破坏生态林、农业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现象发生严重。
2.4 农业生态环境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农业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客观要求。大量农药、化肥等石化产品的高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了隐患,农业肥料和农药可能造成的面源污染也要提高警惕。
3 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设置及执行与海南特色关系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针对农业问题、资源和环境问题而设的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农业生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和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8]。对于国家特色海南大学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而言,要让本专业学生通过理论和实习教学,掌握海南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基本属性,科学合理配置土壤、气候、生物等资源,实现海南热带特色农业高单产、高质量、高效益的同时,要保证海南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维持海南热带特色农业持续良好的经营。
课程内容及实习执行情况能反映学生的培养质量以及专业是否具有区域明显特征的重要标准。在笔者多年对海南资源与环境的调研以及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调查基础上,制定了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否具有海南特色以及是否能帮助学生了解海南(表1)。
表1 海南大学2014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必修课程)
由表1可知,开设的必修课程中,只有热带作物施肥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色,专门针对热区的,其他课程开设基本是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所要求开设。在这些课程中,方法与技术类课程,如土壤调查与制图、土壤农化分析、遥感与地信系统、环境检测与环境评价等,无需强调海南热带的区域特色。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主干课程,如土壤学、土壤地理学和植物营养学等,涉及海南的内容都具有明显热带区域特征。课程教学学时压缩,一门课程的通用知识讲授只能匆匆而过,更不可能专门抽出时间用于区域行特色内容的论述。课堂理论教学不能突显海南热带特征,教学实习能否对此进行弥补?答案依然是否定的,根本原因是教学实习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学实习时间的安排以及教学实习内容的陈旧等有关。虽然教学计划的实习时间长,但由于实习经费限制,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走出校门,真正了解海南实际的时间很有限。因要错开理论教学安排,实习时间点安排在每年6月底或者7月初进行,此时海南主要特色作物如冬季瓜菜早等已结束种植。教学实习内容仅集中于几种作物的施肥管理,施肥方法是通过种植业者介绍而获知,没有亲自参与体验,不直观。没有区域性特色突出的专用教材,没有脚踏实地的教学实习,很难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特色的有机结合。
表2 海南大学2014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案(专业选修课程)
表2列出了2014年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程设置。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得知,学生多选择本系教师担当授课教师的课程,如土壤污染与防治、专业英语、新型肥料学、农产品品质分析等,其他院系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的课程则很难开课,如植物病虫害、气象学、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课程。选修课程只有课堂理论教学,而且学时少,教学内容没能突出特色,不能弥补必修课程特色教学的不足。
总之,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难突出海南特色,其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特色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海南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结构要求不符合,因此而很难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竞争力强、适应性广,能够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4 改进措施与建议
4.1 充实教师队伍,加强特色教材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因此,在大力充实本专业教师质量提升的同时,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知识水平高、有丰富经验的从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来学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另外,海南由于地处热带,要有相对应的专业教材,海南大学前身之一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曾经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大量的特色教材,海南大学每年也拿出部分经费用于特色教材编写,现在本专业的特色课程有《热带土壤学》和《热带作物营养与施肥》。由于海南热带特色农业发展迅速,知识领域更新较快,特色课程内容需要进行补充,这些教材可以推荐给学生作为参考资料来使用。此外,要组织热区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的专家,编写出更多具有热带特色的专著或教材。
4.2 完善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选修课程设置和选课机制 现有必修课程是按照教育部规定设置的,不能随意进行更改,但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每一门课的每一章节中应重点强调海南特色,如海南土壤、海南的作物、海南的施肥方式、海南的环境等。在选修课程设置上,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设置体现海南特色的选修课种类和数量,如热带作物栽培学、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治、热带气象学等,鼓励学生或者要求学生选修这些课程。
4.3 加强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完善实践教学仪器和场所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性教学能够使学生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增强感性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生产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接地气,了解农业生产现状和真实需求,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理论知识的必要性,也能认识到其专业知识的不足,增加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质量。实践教学经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或学院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并且加强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购置,使室内教学实践顺利开展,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分析和操作技能。穩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生产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影响生产实习教学活动的质量。建设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生产实习基地,将课堂搬到田间,可以使学生了解海南农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习。在海南可以建立冬季瓜菜生产实习基地、热带水果生产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在合适时期到基地,与基地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同劳动,在参与过程中发现其知识的价值,激发其爱专业爱农业的热情;学生在实践基地的锻炼,又增强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锻炼出大批懂技术、能吃苦的符合热带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才能真正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提出的战略需求,今后真正能为将海南建成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和南繁育制种基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汪啸风.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发展走向研究[J].今日海南,2006,9:10-13.
[2]冷张玲.把海南建设成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J].中国果蔬,2010,11:47.
[3]张治礼.农业科技是现在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J].今日海南,2014,7:34-35.
[4]彭青林.以高亩产高质量高效益为目标,加快发展海南热带特色现在农业[N].海南日报,2015-01-01.
[5]黄俊生,侯先文.关于保护海南耕地质量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发展,2014,14(1):77-80.
[6]海风纯.保护海南生物多样性需全民参与[N].海南日报,2014-08-22.
[7]张从,沈德中.办好农业院校的资源环境专业——我国21世纪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目标、存在问题及改革趋势[J].环境教育,1999(4):30-31.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