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低产水稻土改良技术
2015-08-08孙厚友
孙厚友
摘 要:该文介绍了宣州区低产水稻土的主要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技术,分析了改良技术实施后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低产田;水稻土;改良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96-02
1 宣州区土壤基本情况
1.1 土壤类型 宣州区低产水稻土面积13 707.45hm2,占水稻土面积的26.16%,低产水稻土土壤类型主要有马肝田、烂泥田、白浆土田、白香灰土田、礦毒沙泥田以及部分黄泥田等。其中,黄渡乡有各类低产田面积在667hm2左右,以黄泥田、白浆土田和白香灰土田、烂泥田为主。
1.2 基本属性
1.2.1 马肝田 马肝田是发育于下蜀黄土母质上的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宣州区北部低丘岗地的塝冲地带。由于在成土过程中经过长期分解、淋溶、流失过程,土壤养分贫瘠,磷、钾极缺(全磷含量仅0.028%,全钾1.36%),土体板结紧实,粘重闭塞,有的因受侵蚀,障碍层出现部位高,如上位粘盘马肝田(剖面20cm见粘盘层),因此,瘦、粘、板、浅已成为马肝田低产的主要原因。常年利用方式为:肥-稻-稻,两季稻单产在350~400kg/667m2。
1.2.2 黄泥田 黄泥田中的低产田主要有上位焦斑黄泥田、上位网纹黄泥田及部分黄泥田,其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是:酸、瘦、粘、板、浅及障碍层(焦斑层、网纹层)的影响。常年利用方式为:肥-稻-稻,两季稻单产在400kg/667m2左右。
1.2.3 白浆土田和白香灰土田 主要分布在宣州区南部山丘区的高塝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跑”(跑水、跑肥、跑土)田,耕作层淀浆板结现象较严重,其保水保肥及供水供肥能力都很差,不发老苗也不发小苗。常年利用方式为:肥-稻-稻,两季稻单产在300~350kg/667m2;或种植油-稻,油菜籽单产在40~50kg/667m2,一季稻单产在200~250kg/667m2。
1.2.4 烂泥田 主要分布在圩区地势低洼处及山冲田,利用方式为:肥-稻-稻或种植一季稻。由于长期绿肥双季稻连作,加上潜育层(土体潮湿、冷凉,通气极差)带来的不良影响,造成产量低而不稳。一般年份早稻单产在200kg/667m2左右,双晚单产在250kg/667m2左右;若种一季稻,产量也只有250kg/667m2左右。
1.2.5 矿毒沙泥田 宣州区矿毒沙泥田面积只有31.87hm2,其低产原因主要是工厂废水污染。常年利用方式为麦-稻,一般年份小麦单产在100~150kg/667m2,水稻单产在200kg/667m2左右。
1.3 土壤生产障碍因素分析 低产水稻土的形成因素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异。马肝田、黄泥田由于土壤质地粘重,有的因障碍层(焦斑层、粘盘层)影响及缺水缺肥、土壤瘦瘠而造成低产。白浆土田和白香灰土田主要由于排水系统不良,土体上部长期滞水,产生了侧渗过程,形成漂洗层而造成低产。烂泥田是由于地下水位高,土体长期被水浸润,空气缺乏而处于还原状态,从而形成潜育层,造成低产。矿毒沙泥田由于工厂废水污染而造成低产。低产水稻土的生产限制因素很多,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问题,对于低产水稻土存在的不良因素,要创造条件加以改良。
2 土壤改良措施
2.1 预期目标 通过土壤改良利用,使得低产田具备中产条件,即要求水稻单产超过400kg/667m2,棉花(皮棉)单产超过45kg/667m2,其他作物亦应达到中产水平。土壤理化性状指标达到:有机质含量持续在1%以上,4级以上;全氮(N)含量持续在0.07%以上,4级以上;速效氮含量持续在60mg/kg以上,4级以上;速效磷含量持续在10mg/kg以上,3级以上;速效钾含量持续在50mg/kg以上,4级以上。
2.2 主要措施及步骤
2.2.1 马肝田、黄泥田的改良 (1)逐年深耕,加厚耕作层。耕作层浅薄是马肝田、黄泥田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逐年实行深耕并结合晒冬冻垡,可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结构和耕性。(2)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在逐年实行深耕的同时,增施有机肥料,特别是种植绿肥,改土效果很好,可使马肝田、黄泥田土质疏松,结构良好,培养地力,提高产量。(3)实行水旱轮作,加速土壤熟化。马肝田、黄泥田熟化程度低,主要实行水旱轮作即实行水稻与经济作物(肥)兼收的冬季作物,如花生、太子参、小麦、油菜等轮作,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4)客砂改良,改善土质。土壤质地粘重是马肝田、黄泥田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应增施富含有机质的砂性强的土杂肥和河砂,以改良土壤质地和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2.2.2 白浆土田和白香灰土田的改良 (1)深耕改土。白浆土田和白香灰土田有澄性,易淀浆板结,可通过深耕,改善耕作层的砂粘比例。深耕时必须结合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改土效果。(2)水旱轮作。白浆土田和白香灰土田保水保肥能力差,但适种范围较广,有利于实行水旱轮作。据生产实践,在我乡以采用稻豆类(花生)轮作、瓜(西瓜)稻轮作和烟草水稻轮作较好,这样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但在实行水旱轮作时仍应保持一定的绿肥面积,以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做到养用结合。(3)增施有机肥和氮、磷、钾肥。白浆土田和白香灰土田有机质和氮、磷、钾均缺乏。因此,在实行深耕的同时,必须增施猪牛栏粪和绿肥等有机肥,并实行稻草还田,同时配合施用速效性氮、磷、钾肥,以协调土壤养分比例,提高土壤肥力。
2.2.3 烂泥田的改良 (1)开沟排水。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是改造烂泥田的根本措施。在圩区,主要是开深沟排渍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壤内、外排水能力,减轻潜育层造成的为害。山区的烂泥田,虽然面积不大,分布零星分散,但它却是深、烂、冷、毒、酸“五毒”俱全的。因此,必须开好灌水沟,改串灌、漫灌为轮灌、浅灌。(2)冬耕晒田。冬耕晒田可改良土壤结构、耕性和通气透水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力,加速土壤养分的分解。因此,应改变过去的耕作方法和种植方式,实行冬耕晒田,改良烂泥田的不良性状。(3)增施肥料。据分析,烂泥田缺磷缺钾,因此,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既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协调土壤养分比例,又可起到改土增产的效果。
2.3 配套技术及措施
2.3.1 水稻半旱式耕作 半旱式栽培法,是指在水田中按一定规格,开沟起垄做厢,将水稻栽插在垄埂上部两侧水位线稍下或厢面上,沟内灌水,并按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调节水位高低,实行浸润灌溉的一種新型耕作方法。稻田起垄,改变了微地形,使田中积水由垄沟排出,在大气蒸发作用下,产生至垄沟向垄埂的毛细管上升水,空气也能进入土体,从而改善了土壤通透性,降低了还原物质含量,提高土温,协调水、气、热、养分状况。
2.3.2 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再者,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中继续开展初级氮、磷、钾不同配方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为制定我区优化配方施肥方案摸索经验,为低产水稻土的改良提供科学的依据。
2.3.3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主要包括秸秆机械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等方式以及生物反应堆等方式。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低产水稻土的改良措施的实施,水稻平均增产37.3kg/667m2,平均节本增效69.5元/667m2;小麦平均增产34.1kg/667m2,平均节本增效70.2元/667m2;油菜平均增产14.5kg/667m2,平均节本增效63.9元/667m2;棉花(皮棉)平均增产5.1kg/667m2,平均节本增效58.4元/667m2。
3.2 社会效益 土壤改良过程中配套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质提升项目的推广,改变了广大农民旧的落后的施肥观念和施肥习惯,使其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加快了黄渡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生态效益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大力推广,减少了农户对无机肥料的使用量,从而对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种植绿肥及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实施,既减轻了养分流失,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焚烧秸秆的习惯,改善了生态环境。
4 结语
宣州区低产水稻土面积大,搞好低产水稻土的改良,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课题。改良低产水稻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应根据各类低产水稻土的低产因素,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状况,有针对性的制订出具体的改良方案,发动群众,逐项实施,逐年改良。在改良低产水稻土的过程中,首先应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搞好低产水稻土改良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抓好改良低产水稻土成效显著的典型,总结经验,加以推广。逐步在全区形成一个改良低产水稻土的群众运动,使全区各类低产水稻土都能逐步得到改良。
(责编:张宏民)